江姐儿子彭云简介(江姐儿子彭云公派出国)

引言

烟雨氤氲的山城西陲,歌乐山麓中,有一处举世闻名的民国时期监狱——渣滓洞。这座狭窄闭塞,位于崎岖山路旁的监狱原是当地一矿主的煤窑厂,国民政府军统特务逼死矿主后将这里改造成了密不透风的监狱。这座监狱曾经关押过许建业、何雪松等300余位革命志士,人称“江姐”的江竹筠也被关押在这里。著名红色小说《红岩》就是以江竹筠等革命烈士为原型,描写他们为国家慨然赴死的悲壮史歌。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国民政府特务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渣滓洞大屠杀,200余位革命烈士被这些刽子手屠戮如此,革命女英雄江竹筠也牺牲在这场血雨腥风中。肯定会有人好奇,为国家牺牲后,她的孩子又何去何从呢?

江姐儿子彭云简介(江姐儿子彭云公派出国)(1)

▲渣滓洞集中营遗址

1920年,江竹筠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的一户农民家庭。母亲对终日好吃懒做的父亲十分失望,8岁时,果敢的母亲就带领江竹筠和弟弟一同投奔舅舅。当时中华大地硝烟四处,百姓水深火热,年幼的江竹筠为给母亲减少负担,就去织袜厂当童工。从小艰苦的生活环境,锻炼了江竹筠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卓越品格。

江姐儿子彭云简介(江姐儿子彭云公派出国)(2)

▲《江姐》话剧剧照

1939年,江竹筠考入位于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我党。不久之后,江竹筠受组织委派在重庆做一名地下联络工作者。在重庆工作期间,江竹筠刻苦学习,自学成会计珠算。1943年,为方便传递重要情报,江竹筠和另一革命工作者彭咏梧“成婚”,继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不断组织学生运动。两人怀着相同的志向,朝夕相处间产生浓厚的情感,两年后二人正式结婚夫妻,次年生下爱子。

江姐儿子彭云简介(江姐儿子彭云公派出国)(3)

▲江姐一家合影旧照

地下工作是艰巨且危险的,时刻都会面临被捕的境遇。1948年,丈夫彭咏梧组织传动地区武装行动时不幸被国民政府逮捕,壮烈牺牲在战斗第一线。江竹筠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后虽悲痛欲绝,但仍旧坚强地站直身子说:“这条战线只有我熟悉,我来接替老彭的所有工作”。同年6月,在叛徒的出卖下,江竹筠被国民政府特务逮捕,关在黑暗的渣滓洞中,江竹筠在监狱里受尽了酷刑,但依然不曾向敌人低下头。解放重庆前夕,国民政府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志士,江姐没能等来援军,壮烈牺牲于歌乐山,年仅二十九岁。江姐去世时,儿子彭云年仅三岁。

江姐儿子彭云简介(江姐儿子彭云公派出国)(4)

▲彭云近照

父母双亡后,彭云被父亲的原配夫人谭正伦抚养长大,他一直亲切地叫她“谭妈妈”。作为英雄的后人,彭云从小到大都不骄不躁。1965年,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五年后,被分配到沈阳某工厂工作。1973年,彭云和大学同学易小治成婚。1977年,彭云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不久又考取国家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前往美国。留美期间,彭云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进修,最终以优秀的毕业成绩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彭云学成后立即归国,供职于中科院软件所。当时,彭云所著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博士论文被美国一家著名出版社所看重,后者诚挚邀请彭云前往美国。机缘巧合下,彭云成为马里兰大学的终身教授,全家从此都在美国定居下来。

江姐儿子彭云简介(江姐儿子彭云公派出国)(5)

▲马里兰大学

人们对彭云不回国的事颇有微词,认为他没有继承父母遗志。身为烈士遗孤,彭云对自己要求甚高,想回国做大贡献却又没有着力点,不经意间就已然年迈。不过彭云的儿子彭壮壮承继父亲愿望和祖辈传统,历经艰难在中国发展,成为麦肯锡中国区的高层管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至今日,彭云即使身在国外,也谨记自己是祖国的好儿女,始终没有更改过国籍。

结语

江竹筠等革命先辈甘愿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烈士后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要一昧的苛责。彭云没能把握机会为建设新中国出力,却将建设祖国的光荣交到孩子手中。从另一方面讲,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参考资料:

《江姐儿子:彭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