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1)

文︱一茶派·文化艺术团队

众生荼锦觅安宁,只对嘉木话沉香

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2)

据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所述;李煜字重光,名从嘉,为人仁慈孝顺,善于写作,有很高的书画造诣,短短几个字,没有过多的赘述,新五代史是以“春秋笔法”所成,其述文自有所著者的倾向褒贬。因命运的机缘巧合,他被推上历史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而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我们要说的不是南唐国主政治,而是词帝李煜对后世文化的贡献,首先,他是诗词文化界的里程碑,至今无法逾越,其次书画造诣匪浅,精通音律。也就是风雅之人的代表人物。

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3)

品茗一绝句,需于一缕香

古人有四雅:焚香;点茶;插花;挂画。要说香,当属历史与文化相加持的“鹅梨帐中香”。当时的香是置于卧室,主要突出淡和雅,同样用于茶室也是同样受用。插一支花,焚一炉淡淡的香,静坐相对,品人生的茶,岁月静好。

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4)

这一缕香多出现于宫廷之中,因此一直是文人墨客的笔下佳作。李煜的留作有很多香的印记,《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又《采桑子》“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此香不是单纯的香,是一种氛围,不止是嗅觉,而是美感,引申为对生活艺术的诗化,在精神领域的超越。

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5)

木梨融沉香,一梦回南唐

相传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周娥皇精通音律,能歌善舞,与李煜琴瑟相和。李煜这个文艺青年也是情窦初开之时,文人自有文人对爱的表达方式,所以便用制香来增加一些生活趣味。由于以前的香过于香怡,尤其置于卧室中,影响睡眠,于是梨的淡雅清香被推上制香的舞台。

据文献记载,当时的鹅梨帐中香用的是木梨,木梨多分布在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以更加清甜,木梨的香味非常怡人,香儿不腻,置于衣柜中是天然的熏香。小时候家里衣柜放木梨,大人们说过这个是不能吃的,只是用来散味,所以至今也没有尝试过到底能不能吃,但其静怡的香味经久不退,有种使人心情豁然清朗的感觉。

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6)

鹅梨帐中香的配方有很多版本,但也都大同小异。《香乘》有记: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也就是说:将梨的顶部削掉,然后中心的核挖空,把梨做成一个小小的容器,然后将沉香粉、檀香粉按比例加入,再盖上顶部。将梨切开取出果核封上口,并用竹签固定住用普洱茶煮水,开锅后将梨蒸制一小时,取出梨后削去梨皮,将梨肉捣碎,和香粉充分搅拌均匀用滤网滤干多余的水分搓成香丸,晾干后就可以置于炉中做香薰之用。

古人焚香最初是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环境中的浊气,久而久之,发现焚香不仅减少蚊虫叮咬,还给生活带来舒适怡人的芳香,至此从宫廷到民间,焚香抚琴、焚香吟诗作画,焚香品茗静坐,因此开创了幽静风雅的静怡文化。

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7)

大江东流,需带少许的风景

现代生活多是喧闹心浮,快节奏的生活总会有心累之感,每每此时,总想静下来,煮一壶安静的山泉,抒一杯缓缓的茶,这个世界都安静了,人生张弛有度,在红尘里喧闹,在茶汤焚香中回归自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