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文明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过程。通过知识传授、自然调查、野外实践等方式,学习和体悟生态知识,获得保护生态的能力,身体力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以绿色发展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开展生态教育对学生学习正确的生态学知识、理论、方法和生态文明思想意义重大,必须在教材编撰、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近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编写了生态管护员培训教材——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进万家图册(张贴画);《西宁教育“绿色发展”校本教材》在市内中小学投入使用;2021年,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建设行业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启动;2022年,青海省首本自然保护地教育教材——《青海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青少年版)》正式出版发行;2023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西宁首部自然教育系列丛书——《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系列丛书》。我省的生态教材更加丰富,普及范围不断扩大,为生态教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离开“知”而空谈“行”。必须亲身走入大自然,亲自用身心感触,获得关于生态文明的真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并付诸行动。青海各地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生态夏令营、自然研学等实地研习,并且建设生态保护教育展馆,借助科技手段让学习者体验绿色发展理念创造的美好生活,有助于他们养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建设绿色家园。

生态职业教育“以行促知”建设生态文明,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充分调研青海的生态产业现状,重点建设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积极创新环境监测服务社会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成立了集“学产研培训创”为一体的青海省首家“生态环境产业学院”,激发学生投入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事业。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发展生态教育,有利于形成全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氛围,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文明教育)(1)

《青海日报》(2023年05月08日 第8版:生态)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