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柳)

远古先民的吟唱《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千古名句,已经将柳的柔美与春天一起定格。春日迟迟,万物复苏,诗中的主人公——远行的士卒却要离开家乡迎接那莫测的命运,那依依的柳影就这样烙在记忆的深处,

养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柳)(1)

任凭他在日后那漫长的孤独寂寞的日子里不停的打捞,时时给游子以心灵的慰藉。咱们就来说说这柳字吧。

柳的字形演变如下:

养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柳)(2)

养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柳)(3)

风俗。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折柳的风俗早已演化为一首思乡的名曲了。这是无需奇怪的,一方面,柳树并不娇贵,生命力极其顽强,不拒恶劣的环境,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柳树和桑梓一样成为故土家园的象征。再有,柳条柔婉纤细,袅娜轻盈,随风摇曳,不正是女孩的倩影吗?怪不得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吟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自然是讨人喜欢的了,于是柳腰、柳眉自然毫不吝啬的送给漂亮的女子了。

春,自然是美好的。柳是春的一分子,她可是很积极的啊。

养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柳)(4)

不过,与桃杏之类的树木不同。桃杏是先开花,后长叶的,固然走在春的前列,不免心急气躁,老想着把最美的一面提前展示给大家看,有些哗众取宠的意思。柳树积极是积极,但稳扎稳打,气定神闲。先是有叶子,然后再开花,不去和那些先开的花凑热闹,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走在春的队伍的前列。如此说来,这柳树就有一种宠辱皆忘的真性情了,如同随缘自适而绝无清高的隐士。你看,晋代的陶渊明不就号“五柳先生”吗?

说到柳树开花,就不能不提柳絮了。当柳枝上出现或嫩绿或鹅黄的,宛如一挂小鞭炮似的柳絮的时候,我是快乐的。趁嫩把柳絮采下来,去掉柳叶、细枝等杂质,淘洗干净了,拌上面粉,放在笼上蒸,等到飘出淡淡的苦香的时候,就蒸熟了。

养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柳)(5)

拌上油盐酱醋,吃在嘴里有一种唇齿留芳的滋味。等到柳絮渐老,东风轻拂,白色的柳絮漫天飞舞,如同雪花般一个童话的意境,落寞中莫名就有淡淡的哀愁。你看,她落在房顶上,庭院里,篱笆外,道路边,变成了一团一团的小绒球在地面轻轻的滚动。“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苏轼的这首《水龙吟》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寂寞中的幽情,“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经过词人神奇的点化,这飞舞的杨花竟是这样的令人肝肠寸断,那思妇的春愁竟是如此浓重哀婉。不要奇怪,这里的杨花,就是柳絮。

再说说柳笛吧。在和煦的春风里,又是盼望的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相约来到村头的河边,说说笑笑,大家做柳笛玩。用不了一会儿,柳笛就做成了。

养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柳)(6)

吹吧!长的细的尖细明亮,短的粗的厚重深沉,大家你一声,我一声,信口吹着,时高时低,时缓时急,仿佛就是一首欢快的交响曲,笛声在金光闪闪的河面上随波荡漾。就这样,爬上柳树眺望连绵起伏的南山;躺在树下青青草地上,仰望蓝天上悠悠的白云,好不惬意。夕阳西下,在田野里忙碌的村人,走在晚归的路上。我们也各自散去,零落的笛声伴随着小伙伴们的身影渐行渐远,唐诗里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无忧无虑的童年就在这笛声中渐渐远去了。

古代杨柳每无别。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韩非子·说林上》),这里说的杨就是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柳,小杨也。也就是说柳,是一种小杨树。其实,就是咱们说的蒲柳,又名水杨,生长在河边,根是红颜色的。《本草纲目》中说,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若而垂柳,故谓之柳。《世说新语》中有“蒲柳之姿,望秋而落”的话,比喻人体质衰弱。总之柳和杨分开有别,同说无别。

传奇《开河记》中说:当年隋炀帝坐船在大运河上巡游,有500只船,让1000名少女和1000只羊拉纤,每条船用10个少女和10只羊,这些少女力量不足累的气喘吁吁。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在两岸种上柳树,一个可以为少女遮阳,二可以羊可以吃柳叶,三来柳树根可以固定河堤。

养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柳)(7)

隋炀帝一听大喜,大臣和百姓献柳的,加以赏赐。并令臣民都在两岸种植。柳树种成后,赐柳树姓杨,称杨柳。从此柳树就称柳树啦。当然这很可能的是,后人对隋炀帝荒淫无耻的抹黑。其实,杨柳称柳树出现的很早。前文已经引用过《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比如我们很熟悉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绝句》)”,句中就有杨柳,也就是柳树。

另外,柳树也与丧葬文化有关,比如古代拉棺木的灵车称之为柳车。走在送葬队伍前面的引魂幡也是用柳枝做成,哭丧棒也是柳棍。或许,柳树有容易栽种成活的特点,所以也象征死者灵魂复活之意。联想到上文提到的柳枝从声,即酉,在古代正是下午5点至7点,这是太阳落山的时刻,所以与幽冥有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