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公司架构(谁最有可能被取代)

bat公司架构(谁最有可能被取代)(1)

图片来自网络

前不久,一则“网易市值超过百度”的消息备受关注,进而,人们发现原来百度市值不仅被网易超过,还被美团、京东超过。这一幕引发不少网友的联想,多年的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是不是终于有所变动?BAT中的B(百度)是否将要被取代?

同一时间,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排名前三的仍然是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三家。暂时来看,BAT仍然是那个BAT。

巴菲特有个著名的护城河理论--一个伟大公司必须有持久的“护城河”。其意思是,伟大的企业是拥有足够宽、足够深、不容易被跨越护城河的企业。自然,拥有持久护城河的企业很难被取代。

本文将以“护城河理论”对BAT三家进行横向对比,解析三家公司的护城河,这样大家就可以大致做出判断,回答“谁最有可能被取代”的问题。

护城河

首先先要理解对企业来说,什么是护城河?巴菲特的老友兼搭档查理芒格在《查理芒格的原则》一书中总结出了“护城河理论五要素”:

  • 供给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需求侧规模经济
  • 品牌
  • 监管
  • 专利和知识产权

转换成我们通俗易懂的话为:

  • 公司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价格越有优势
  • 用户越多,企业使用价值越高
  • 企业品牌带来的价值
  • 由监管形成的门槛
  • 专利和知识产权形成的垄断门槛(专利和知识产权实质上是法律保护下的垄断)

简单来说,企业的护城河是能够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是企业规模或者产品等有形资产,也可以是品牌,监管门槛,专利或者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回归到BAT上来,护城河即BAT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将三家的核心竞争力理解为百度的搜索引擎、阿里的电商平台、腾讯的社交软件,三者在相应的搜索领域、电商领域、社交领域的用户积累和技术积累以及在相应领域的边界拓展。

下面具体来看下三家护城河的深度和护城河的宽度。

护城河的深度

首先是百度。毫无疑问,百度的护城河是搜索引擎,目前占据国内七成左右的份额。过去二十年间,虽然挑战者不断,但是百度市场份额依旧坚挺。可以说,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百度是无可争议的王者。

但是,放眼全球,百度的竞争力就有点不够看了。来自于StatCounter Global Stats关于全球搜索引擎的报告显示,谷歌以92.86%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领先位置,而百度以不到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名。

在用户方面,由于搜索天然的工具属性,非常分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百度都没有完善的用户体系和框架。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百度才开始真正意义上构建用户体系,目前根据百度官方透露,百度APP用户数日活超过2亿。

需要指出的是,搜索用户天然黏性比较低,以百度APP等应用来带动用户粘性及使用频次,对百度来说,是加分项。另外,作为BAT中以技术而闻名的百度,在专利积累方面的表现也颇为亮眼。尤其是AI专利。据《日经亚洲评论》发布“日经人工智能专利50强”榜单显示,百度超越腾讯、阿里,位列第四名,国内第一。毫无疑问,百度在专利方面的积累为其带来不少优势。

其次看下阿里。阿里的护城河在于电商平台,即淘宝和天猫。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来自eMarketer的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58%,占据国内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全球市场份额来说,早在2017年,阿里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

在用户方面,据据阿里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淘宝用户数多达7.55亿。而在用户黏性上来说,淘宝用户粘性要高于百度,人们在淘宝上购物所花时间以及打开频次也更高。

最后看下腾讯。腾讯的护城河在于社交软件,即微信和QQ。目前微信月活已经超过11亿人次,而QQ月活则达到8亿人次。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 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也就是说,微信和QQ基本覆盖国内所有网民。毫无疑问,在社交通讯领域,腾讯处于绝对领先优势。放眼全球社交领域,腾讯这样的数据也不差,仅次于Facebook及Whatsapp。

另外,从用户黏性来说,社交软件的黏性是最高的,可替代的机会成本也是最高的。举个例子,当你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所有社交圈的人都在微信和QQ上的时候,你就算不用它们,现实也会迫使你使用。而且今年一月份“微信之父”张小龙的演讲提到,每天打开朋友圈的人数是7.5亿人,每天打开朋友圈的总次数是100亿次。

所以,从护城河的深度上来说,腾讯是三家巨头里面最深的一家。

那么,再看下护城河的宽度。

护城河的宽度

关于护城河的宽度,我是这样理解的,护城河的宽度表示企业的边界的大小。放到BAT上,即它们在相应领域的边界大小。为了描述和对比方便,我做了一张表格,罗列了目前三家在各个领域所拥有的业务版图。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图表仅仅代表自身业务,不包含三家所投资的业务。我认为,巨头投资各个领域的企业可以丰富自身生态,扩大自身业务边界,但是如果要形成护城河,还需要在这些领域中进行赋能。

举个例子,腾讯和阿里都投资了共享出行的龙头滴滴,但是这不意味投资了滴滴后,腾讯和阿里就是共享出行领域的龙头了。不过,借助共享出行中的支付场景,腾讯和阿里能够丰富支付应用场景,扩大在支付领域的优势,有利于在支付领域形成竞争壁垒和护城河。

bat公司架构(谁最有可能被取代)(2)

图片来自截图

为了直观表示,我将黄底红字的部分标示为核心竞争优势,而黄底黑字部分标示为有竞争力的业务,但是竞争态势比较焦灼。

这样一来,可以这样理解三家巨头的业务:

  • 百度仅仅在搜索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在出行、在线旅游两大领域与阿里的竞争比较激烈;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线旅游领域,百度处于相对优势位置,阿里处于挑战者的位置;在视频领域,百度也与腾讯有业务冲突,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另外在云计算toC领域,百度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可能面对来自手机厂商的竞争,而ToB云计算领域,百度则处于弱势地位。
  • 阿里在餐饮领域与另外两家没有直接竞争,但是有美团在外,竞争优势不那么明显;在电商以及物流领域和另外两家没有直接竞争,但竞争优势明显;在金融支付领域,阿里需要面对来自腾讯的激烈竞争,虽然优势不明显,但是二者占据支付市场九成以上份额,因而具有相对竞争优势;需要指出的是,在云计算toB领域,阿里的竞争优势明显。
  • 腾讯则在音乐、文化、游戏三大领域与另外两家没有直接竞争,并且竞争优势明显;在视频领域,面对来自百度的激烈竞争,优势不明显;在金融支付领域,与阿里一样,有相对竞争优势。

梳理一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百度仅仅是在搜索领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他领域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 阿里在电商、物流、云计算三大领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在金融支付领域与腾讯形成双寡头局面,有相对竞争优势;
  • 腾讯则在音乐、文化、游戏三大领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在金融支付领域与阿里形成双寡头局面,有相对竞争优势;

以上,便是BAT三家在各自领域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加起来就是护城河的宽度。可以说,阿里和腾讯拥有同样难以跨越的护城河宽度。

总结

以上文章阐述并对比了BAT三家公司护城河的深度和宽度。相应的,我们可以看出这样情况:

  • 百度除了搜索,在各个业务领域都有相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同台竞技,场面焦灼,不能一锤定音,而搜索又仅仅在国内有竞争优势,从而可以看出其护城河不够深,而且也不够宽;
  • 阿里围绕电商而打通物流及支付所形成的护城河已经足够深和足够宽,以至于形成强大的竞争壁垒;
  • 与阿里类似,腾讯则围绕文娱游戏领域所形成的护城河也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壁垒;

相信看到这里,有人心中可能会给出“谁最有可能被取代”的答案。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商业行为也有着其历史周期。对于一家企业,起起落落,兴盛与衰亡,都是正常现象。况且,随着5G与AI智能时代的到来,焉能知道未来如何?

正是这样的未知,才会让巨头焦虑,让巨头警惕,让巨头奋进。同样,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时代。

文中题图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