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vs北京活宝师弟:北京老炮儿
战力值对比
北京“老炮儿” |
内蒙古“老混蛋” | |
年龄 |
60 |
60 |
性格 |
脾气火爆 固执 不听劝 爱面子 |
脾气火爆 固执 不听劝 爱吹牛逼 |
配偶情况 |
早年丧妻 |
生病的老伴,在床上躺很久了,等着做手术 |
家庭情况 |
育有一子 |
儿子、女儿齐全,还有儿媳妇、女婿和孙子,家外面还有一个老相好 |
生活经历 |
前半生聚集一班狐朋狗友打群架吹牛逼,奉行着自己的一套“规矩”,老婆病重在医院自己却因打架被关在了监狱,对老婆没有尽到爱的义务,对儿子更是不知道怎么教育,父子二人心存芥蒂无法共处。晚年在胡同里守着一间小卖店,每天在自个熟悉的胡同片区里遛鸟,有一个老相好,得空调下情,管管闲事,爱现,又好出头,面子里子都要,嘴在我脸上,我的原则我说得通就行了,不服老,爱和几个活了一把年纪又差不多尿性的老铁扎堆,最多也就路边吃吃油条豆浆,活了这大半辈子也不知道这些人自己究竟活明白了没有。 |
前半生是一部喜剧,赶上国家政策的好日子,是财富和权力激烈撞击的时代,在那个年代钱来得特别快,同时,也失去得特别快。活生生一副好牌,因为房产泡沫,硬是打成了烂牌,成为了破产一代。后半辈子就如困兽斗一般,和社会斗,和子女斗。老伴瘫痪在床上,好容易攒了些钱准备做手术。结果,这老家伙还好,把钱挪过去用来填自己的吹破牛逼的大窟窿。有钱没钱,自己难道心里没点数吗?在外面和女人厮混,偷卖了老友的骆驼,把老伴救命钱拿走,逼得儿女们绑了自己,最后父子对簿公堂,闹得是鸡飞狗跳。 |
共同点 |
仗义·血性 |
仗义·人性 |
从上面的表格来看,这两位都快到古稀的大爷在其他事情上的能力一般得很,但是在惹事的这个技能值是max的。这两位大爷尤其喜欢怼天怼地怼社会,在他们看来这社会俨然没有了规矩,或者说不是按他们的“规矩”来办事了,所以他们一边和自己较劲一边和这个社会较劲,谁都看不惯谁,谁都不服谁。
”老炮儿“·六爷·规矩
“老混蛋”·“”老兽“·生猛
那这两种人要是相遇了,对瞅一眼,应该也是那种话不多说立马开干的爆裂分子吧。所以这俩人要是真打一架的话,究竟谁会赢?
小编觉得应该会是北京“老炮儿”,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混混”,按我们广东这边叫“古惑仔”,相信看过香港电影“古惑仔系列”的都不会陌生,这类人是终有一天横尸街头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的,这种人惯用“血性”和别人沟通;而内蒙古“老混蛋”从内在来说,只不过是个狡诈的生意人,会用牧业内行的议价方式,还会炒楼等,这样看来他真的只是个“会做生意的人”,这种人更为圆滑狡黠一点,他更明白人性的一面。
乱世巨星
其实从表格的“生活经历”中可以更为直观看出这两种在我们看来都是“混蛋”的人的区别。角色的幕后故事,决定了他们性格和行为。
好比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初识某人时,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个的背景感到好奇。通常我们会发出以下三种疑问(比如):
l他从哪里来?他为什么迁居到你所在的城市?
l她为什么决定接受这一特定工作?她过去曾做过什么工作?
l他们结婚多久了?他们在哪儿认识?
甚至更多不同的问题。作为人类,我们不可避免对认识的人的过去感到好奇,因为每个决定背后都有有趣的故事。每个角色人物在电影中做出的每个行为动作甚至决定,都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过去。这一过去可能包括创伤和危机、出现在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他们接收到的积极或消极的反馈,生活的如意或悲惨经历,当然还有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有时候观众在观看一部电影时,并不都一定知道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是怎样的,不能理解角色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行为和决定。这个时候,一个完整的幕后故事对于编剧和观众来说都显得非常必要,这些幕后故事不一定全部告知于观众,观众从影片中可能只是知道零星,但对于编剧来说,幕后故事则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人物小传往往占着特别重要的位置,尽可能详细的人物小传,则对编剧创造人物越有帮助。
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
为什么要选取北京“老炮儿”和内蒙古“老混蛋”这两种人物,因为他们都是特定时代下,特别存在的人物角色,他们的角色放在这个时代来说,对年轻观众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观众需要自行弄清楚这些幕后事件,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而对编剧来说则是更好地讲好这个故事。
首先,北京“老炮儿”不是赞扬传播这样一号人物,只是通过这样一个角色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毕竟这号人物的传说就和“铜锣湾只有一个陈浩南”的效果差不多,夜宵摊三五成群的朋友吹着牛逼,无意中说起了这街上曾经的那么些人和事,人云亦云罢了。经过查阅了一些资料,起码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类人在当时(或现在)都是不讨人喜欢的存在,说白了就是年轻时候不务正业的“混混”,还别说为了哪些个仗义在妻子卧病在床直到死去他还在局子里,剩下年幼的儿子,还没有教育好,年纪大了还奉行着自己的那一套,其实外人看来他就是大傻叉吧,这种人放哪儿都被人嫌弃。但我们不能抛开时代单独讨论人物,这是对人物不公平的,也不完整。
在知乎翻到:王朔在《一声叹息》的开篇有一段独白:“对于一个在一九五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有些事隆重第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写给那个时代的一堆老男人吧。
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像现在,消停儿地过点早9晚5的小日子,也没人瞧着不顺眼,而老炮们主要活跃的年代,一句“大乱必大治”的号召下,整个社会乱做一锅粥,那年月,没有点混不吝的劲,是难以在那个时代生存的。“规矩”两字是挂在这类人嘴边最多的一个词,可是这“规矩”换了时代就不是这个说法了,话匣子都说了“您这套现在不灵了”。
年轻时候执着的信念,信奉的“规矩道理”,行的“仗义血性”事老来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他们迂笨,死守着自己的规矩和道义,七老八十了还热衷于街头斗殴,也不看是和什么量级的对手;什么街头巷尾的闲事都好插一手当个裁判。因此产生了和现代的激烈冲突,老子和儿子的冲突,老子和社会的冲突,才会导致他在解决事情所有决定和行为。所以最后他就如那头脱了缰的骆驼一样,奔向理想国,也奔向死亡。
上面那类人打打杀杀半辈子,下面这类人,倒是被自己的小聪明耽误了半辈子。
一位又失落又无奈又可恨的父亲
这个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喜剧,老杨曾是财富激荡时代的乍富阶层,可惜演着演着就变成了一场悲剧。
一场楼市泡沫,他破产了,按他的话说,楼市烂尾了,很多借了他钱的人还不了
当很多人对鄂尔多斯(蒙语意义为“众多宫殿” )的认知还停留在绒线羊毛衫的时候,这座荒漠性温带大陆气候的城市已经完成一项房地产的创举——可容纳十万人的新城区康巴什建造完工。由于石油的发现和开采,鄂尔多斯变的富裕起来,这个地方的人均GDP一度超越了香港,而新城却在接下来的几年或多或少成为了一处奇观:城里用于安置公务员生活的新型住宅和房产百分之九十处于闲置状态;在谷歌搜索康巴什显示结果的关键字中出现了“ghost city”二字。然而,鄂尔多斯最近的现实要复杂的多,政府已经调动公务员入住,并开始了一项比建房子难得多的迁移工程,即补贴周边地区的农民放弃原本拥有的土地,入住新城。
(以上是2015年的情况。)
所以说我们不能抛开时代谈人物,“老兽”曾经是那代当中的聪明人,靠着这点小聪明,在那个年代他还算得上是个能“说话”的人,从影片的剧情和台词也能看出来,儿女的房子他没少出过力,工作也帮忙找了,朋友一出城就来找他,可见对他的信任,但这些都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的“老兽”就是提款机取不出100元,要照顾瘫痪的老伴,外面还有个相好的糟老头,他的过往不允许他过得糟糕或者说,不允许他受气。所以他特别固执劝不听,甚至觉得还是他说了算的那会,以至于和别人发生口角还被人暴打了一顿。这是他的过往造成他现在的行动和决定的,有了这样的幕后故事,观众会更理解他为什么能“混蛋”得那么彻底。
上哪儿搞点钱呢?
放不下的是面子和派头
最想她生又最想她死的纠结
“老兽”生活的这个地方,地广人稀,赚钱的方法不一样,和北京那个年代的城市文化更加不一样,他不可能像“老炮儿”那样火里火里来,水利水里去,他更多的是靠所谓的人脉和拿点小聪明。打架解决不了事情,那我们还是吹吹牛逼吧。可惜的是,他的儿女们都不再相信他吹的牛逼,唯有把他绑起来作为惩戒,但正如上面所说他的,他不可能受气,他选择了讲儿女们告上法庭,最终以闹剧悲剧收场。
子女都做错了吗?
一副好牌,终究打得是稀烂
所有幕后故事的信息都有助于解释人物的行为,他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一个人害怕爱情,或者为什么他会变得愤世嫉俗,他可以使我们队行为和回应的动机获得认识,他显示出过去的某种影响如何造就了现在的特定人物,能持续地丰富、拓展和深化人物,这往往是创造可信人物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