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主要事迹历史上(一代明君唐太宗)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历史上(一代明君唐太宗)(1)

公元626年,6月4日,天未大亮,乌雀不时呜呜啼鸣着,宫墙静静伫立,一派安宁里透着诡异的肃杀,玄武门内,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众人剑拔弩张,一场喋血政变一触即发。

云开破晓,天光放亮,唐高祖李渊临朝,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应招入殿,行至临湖殿时,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当此时,秦王李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回身,大惊,张弓乱射,再三不彀。世民拉开弓箭,瞄准大哥建成,一箭毙命,三弟元吉逃入林中,世民纵马追击,却被树枝挂住衣服,坠地不起,元吉见状,夺弓将扼之。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元吉被射杀。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摘去了秦王的帽子,戴上了太子的冠冕,高祖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

八月甲子日,高祖传位太子,李世民在三十而立这年,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大赦天下。自此开启了大唐,清明繁荣的贞观盛世。

这场政变为后世所诟病,然而生于帝王家,善始善终者,又有几人?最终不过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罢了。只庆幸胜者李世民,恰是一位文才兼备,雄心大略,英哲圣明的君主。

果决骁勇,战功赫赫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在唐王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主要的割据势力都是被李世民率军平定。22岁平定陇右,24岁夺取代北,25岁东征王世充、窦建德,26岁大败刘黑闼。赫赫战功,英姿盖世。

在其平定关东,回师关中时,行军途中,创作了《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南征北战,班师凯旋,面对刚刚统一的大好河山,李世民手抚腰间长剑,慨然长叹,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都是为了济世救民,并非只为邀取功名,所有的“戎戈动”,都是为了“宇宙平”,只有宇宙平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唐太宗李世民确也是极少数以人民的安乐为治国根本的好皇帝。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历史上(一代明君唐太宗)(2)

礼法合一,平等开明

“仁恩以为情性,礼义以为纲纪,养化以为本,明刑以为助。”这是李世民的治国思想,礼本刑辅、明刑助礼。千年之后的现如今,不也还是如此的思想么?不还是坚持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么?

李世民的睿智是先进的,是超前的,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政体里,一位万人之上,为他独尊的皇帝,竟然能够说出“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这样的话来,实在难能可贵!

贞观十七年,长广公主的儿子,李世民的侄子因犯法被判死刑,“公主以首击地”,为儿子求轻罚其罪,李世明“拜泣”说:“赏不避仇讎,罚不阿亲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违也,以是负姊。”上行下效,于是刻举不职,良吏辈出。

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李世民同样开放开明,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此乃君之体也。李世民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不仅使得唐王朝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声誉很高,直至今天,西方国家里,仍以“唐人街”作为华人聚居地的统称。

惟才是与,从谏如流

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天下已一统,海内已浸平,于是李世民便偃武修文,在秦王府的宫西“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

既即位,翌月便在“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

由于李世民的求贤若渴,惟才是与,加之其平等的思想,科举制的完备是一种必然,一大批庶族地主,贫士出身的人,得以经科举而入仕朝廷,甚至官至宰相。

而李世民的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又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这一点上,中国封建时代的任何一位皇帝,都远不能同他相比。他鼓励臣下“正词直谏”,要敢于“犯颜忤旨”,他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然而人非圣贤,大度明理的李世民也并非“金刚之身,刀枪不入”,他有时也会不悦人谏,黾勉听受;有时也会闻谏大怒,拂衣而入;有时也会意终不平,谅有难也。但是在发完小脾气,冷静之后,他又会真心悔过,自认错误。

贞观二年,李世民因王珪纳谏不合其意,大怒罢朝,但翌日悔悟,对房玄龄说:”自古帝王纳谏难诚难,朕昨责王珪,至今悔之。“一个能向臣下坦诚过错的皇帝是位多么可贵可爱的君王啊!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历史上(一代明君唐太宗)(3)

帝范教子,自省谦虚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李世民自感来日无多,为教戒太子李治,亲自撰写了《帝范》12篇。其自疏所行之过,以教戒太子,可谓至矣。他说:“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吾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

佛经有云:”高位从恭敬中来,下贱从傲慢中来,端庄从忍耐中来。“李世民一直身居高位,而能始终保持清醒,自剖自省,实在”可谓至矣“!

他告诫太子:”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对于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李世民视若珍宝,一直悉心维系,如今命不久矣,要将珍宝托付太子,他有满腹的叮嘱,因为爱惜,所以不舍。勤政爱民的李世民,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是当得起“济世安民”一词的千古帝王!

为将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为君者,采言纳谏,深知民间疾苦;为父者,亲书教子,言传身教以诚。李世民堪称完美的古代帝王!

不过唐代的国史先后修撰8次,贞观初年,太宗李世民索读国史,监修国史的房玄龄曾试图阻止,对太宗说:“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然而太宗以“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而坚持索读。

司马光就曾在修《资治通鉴》时,对《太宗实录》中关于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描述,给出了”抑扬诬讳之辞,今不尽取“的评论。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过是非,是否诚如史料所载,只有留待后世众生评说纷纭。

-作者-

张佳,85后,毕业于佩鲁贾大学,喜爱读书写作,近来痴迷于读帝王人生,写就帝王系列,与诸君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