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真实身份(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真实身份(西游记里的孙悟空)(1)

       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虽被说成江苏海州人,但他的原型是咱河南偃师人玄奘,此乃妇孺共知。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真实身份(西游记里的孙悟空)(2)

       但孙悟空的原型是谁?最先提出这个命题的,是鲁迅和胡适。鲁迅在1922年致胡适的信中说:“盖元时盛行此(巫支祁)故事,作《西游》者或亦受此事影响。”

       巫支祁又是谁?淮河水神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鲁迅更明确提出:“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巫支祁)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淮河水神巫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但巫支祁家在何方?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太白顶下的淮井——“淮井,淮河之源,自胎簪山伏流数十里涌出三泉,因浚为井,名曰淮井”。站在淮井之旁,听淮祠的导游小姐说那淮河水神巫支祁大战禹王的故事,言其“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看,巫支祁与孙悟空何其相似!”

       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动不动就说“俺老孙去也!”“妖怪休走!吃俺老孙一棒!”小说里“老孙”的河南话不用多说,就是京剧里,孙悟空还是改不了他的河南腔,一口一个“俺老孙”这“俺老孙”那的。“老孙”为啥老称“俺”?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淮安系“淮尾”,他又是如何借得“淮源”巫支祁的神话故事,把其移植到孙悟空的身上?

       《西游记》是吴承恩晚年写就的,却倾注了其毕生的心血。小时候,吴承恩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阅读“野言稗史”,向“书本”学习巫支祁的神话故事,无疑是一个途径。

       吴承恩曾在新野任县令,并多次到淮源观光。桐柏山的水帘洞、花果山、通天河、太白顶、桃花洞、放马场、流沙河等景点均与《西游记》中的描述相吻合;巫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正是孙悟空形象的逼真描绘,而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边儿,紧靠旅游胜地花果山,而据考证这座山就是巫支祁出生的地方。

“家”在淮源

       巫支祁出生在淮源的花果山。那么,这个神话中的花果山是否真实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一是吴承恩自己曾坦言:“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西游记》“幻中有真”,“无一事不奇,无一事不真”。据此,花果山也应是“幻中有真”的人间实景。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真实身份(西游记里的孙悟空)(3)

       据考证,吴承恩在著《西游记》的前二十年,去过连云港的云台山,此山有花有果,又有个其貌不扬的水帘洞,因靠近大海,故许多人认为“云台花果山较为可信”。但据全面考证,《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应在豫南桐柏山中。因为此山的山势、诸多实景及悠久的历史记载等都与《西游记》惊人地雷同,云台花果山有玉女峰,却无“通天河”,而淮源花果山不但紧依玉女峰(太白顶的别名),更有长年喧哗的通天河(水帘洞瀑布的源流),正好是“上接玉女,下连天河”,与《西游记》丝丝入扣。

       《西游记》的基本方言色彩是淮安话,但也有不少桐柏方言俚语,如爬碴(乱蹬乱爬)、风发(重感冒)、骨鲁(摔跤)、肉头老儿(戴了绿帽的人)、烂板凳(游手好闲者坐在凳上拉闲话)等,还有许多桐柏地区的哲理性俗语,如“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放屁也能添风”、“得胜的猫儿欢似虎”等。淮源有些俗言在吴承恩的家乡淮安一带听不到;而淮安的方言在淮源也没人听得懂。淮源方言俗语在《西游记》中大量出现,不但证实了吴承恩确曾在淮源游览、采风或短期居住过,而且说明淮源俗文学为《西游记》注入了丰实的营养。以此观之,吴承恩让源出河南的孙悟空说咱河南话,也就顺理成章了。

  注:内容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