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革命圣地延安十三载敢教日月换新天)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革命圣地延安十三载敢教日月换新天)(1)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剑峰 孙立昊洋

□ 通讯员 曹露玉

延安,在中国红色革命的历史上举足轻重,中共中央在陕北和延安度过了十三年峥嵘岁月。十三年的磨砺,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

这里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延安为核心的这颗红日用耀眼的光芒驱散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阴霾,用燎原的革命之火为全国带去了希望的曙光。

延安,人们心中的革命圣地,宝塔无言,延河有声。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前往延安拨开历史的烟云,追寻那段红色记忆,追寻这里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红军长征落脚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描写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后的光辉诗篇。但真实的长征过程却是举步维艰,险象环生。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实施战略性转移。”延安市吴起县旧居路的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向记者介绍,“中央红军从江西横穿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河,其间共战斗380余次,攻占700多座县城,最终于1935年10月到达陕西吴起。”

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革命圣地延安十三载敢教日月换新天)(2)

图为延安铁路公安处民警到延安八一敬老院看望老红军时表演节目。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摄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征的胜利,宣扬了党的主张,也巩固了党和人民血肉联系。

在延安八一敬老院,一位老红军向看望他们的延安铁路公安处警官艺术团民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吴起镇的红军与老百姓之间的感人故事:“当年吴起人烟稀少,我们在那里驻扎带的锅也少,于是就把当地一户人家的水缸借来煮饭吃,结果水缸裂了,走的时候很多红军战士一起凑了两块银元给了这户人家作为补偿,而当时的两块银元可以买到两三个大缸。”

红军走了,与群众深厚的感情却留了下来。一口“红军锅”,老百姓看出了红军铁一般的纪律,中国共产党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从此,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来到延安后,中共中央挑选了一处庄园作为中央驻地,也就是后来的“枣园”。

在枣园革命旧址,巍然竖立着延安时期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的伟岸雕像。延安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使中国革命的火种得到延续,吹响了中国共产党为劳苦大众争解放的号角,在那炮火纷飞、烽烟四起的年代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全民族抗战的出发点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向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守军进攻,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消息传到延安,中共中央立刻作出判断并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时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心脏”。这颗跳跃的“心脏”不断将新鲜的“血液”输送到全国各地。

1941年,日本对陕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轰炸,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进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端严重的困难。

为了战胜困难,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陕北抗日根据地迅速掀起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运动。

其中王震率领的三九五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南泥湾终于成了“陕北江南”。

中国共产党通过大生产运动实现了自救,而前线将士冲杀在前,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

前线战士缺衣少吃,延安的百姓就用独轮车、毛驴车将自家仅存的粮食穿过陕北的山沟沟一车一车送往抗日战争的前线。一双双纳好的千层底布鞋穿在了战士的脚上。将伤员接到自己家中,给伤员喂饭、喂水、换药、擦洗伤口、换洗缝补衣服,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保障。

据统计,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期间缴纳救国公粮100多万石,组织150万匹牲畜运送抗战物资,做军鞋20多万双。正是因为党中央和延安军民的存在,形成了坚固的抗日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冬日的阳光洒在中央大礼堂的屋顶上。中央大礼堂位于延安市杨家岭村。这里曾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全国121万名党员,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党的七大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也正是这次党代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时隔一年,解放战争爆发。

1947年初,延安的形势又一次告急。3月12日凌晨,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率领中央机关部分工作人员离开延安,先行抵达瓦窑堡。18日,胡宗南军队到延安城下,毛泽东、周恩来入暮时分才离开王家坪,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

至9月下旬,党中央关于战略进攻的一系列构想全部变成了现实。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948年4月,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一年前,撤离延安,党中央坚持留在陕北;一年后,延安解放,党中央离开了陕北。这预示着中国革命走出了山沟,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史将永远闪耀光芒;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创造的奇迹永远彪炳史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孕育的“延安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记者手记

巍巍宝塔山,铭刻着党的丰功伟绩;滚滚延河水,传承着党的优良传统。延安,是革命根据地,更培育出了永放光芒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内涵的“延安精神”,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足迹已经行进百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秉持“延安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秉持中国梦,走向新的辉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