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

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日本小说一遍又一遍描写的是:日本人一会儿忧郁得要死,一会儿又愤怒得要命,常常为此而迷失自己。”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就是一本“忧郁得要死”的小说。但正是这样一本丧到极致的小说,却成了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在我国也吸引了很多读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获得情感共鸣。

人间失格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1)

《人间失格》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说它丧到了极致?这本小说的结构类似于鲁迅的《狂人日记》,“我”得到了主人公的三本笔记,然后展示了出来。

这就让虚构的小说显得更加真实,真假难辨。太宰治以自身为原型,塑造了大庭叶藏这一人物形象,剖白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惘。人物的经历与作者几乎一致,可以算作一部自传体小说。

人间失格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2)

《人间失格》的“丧”,不在厌世,而在厌己,即叶藏认为自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他并不厌恶这个世界,而更像是世界面前的陌生人。他想要融入进去,却只能通过扮演小丑去讨好别人、酗酒狎妓等自我堕落的方式表现得像一个所谓的正常人。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内心始终是矛盾的。他几乎能够欺骗所有人,表现得与世界没有任何间隙。但他知道自己在伪装,欺骗得了所有人,却唯独欺骗不了自己。

因此,伪装是他接近别人的必要,也成了他内心与外界的芥蒂,更加深了他与社会人生的疏离感,让他觉得自己失去了为人的资格,决定自我了结。

人间失格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3)

以社会中的客观眼光去看,大庭叶藏其实就是一个病态的人。在序中,小说的叙述者就先向我们描述了叶藏不同时期的三张照片,这三张照片其实就是叶藏内心的写照。“讨厌”“让人毛骨悚然”“感受不到活人的气息”“像个假人”“什么表情也没有”……这些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周遭十分违和的人。

与社会人生的疏离,是叶藏一生悲剧的根源。当然,这种疏离感也不全是与生俱来的,与他所在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忙于事业的父亲和严格的家长制,造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怀疑和不理解。

人间失格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4)

我们可以看到,叶藏对社会的认识与常人不同,因此他无法正常地融入进去。比如,他看待事物没有实用的眼光,觉得天桥和地铁都只是为了增加趣味,以为家中用品只是无聊的装饰,吃饭也不是为了饱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完全不懂经营人生为何物”。

这种与现实之间的疏离感,也造成了他对人的不信任和恐惧,使他无法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内心。对真实自我的隐藏,又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疏离感,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孤独。

人间失格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5)

叶藏并不甘心当一个边缘人,他为这种疏离感和孤独感而不安。从幼年就开始产生的疏离感,让他在没来得及形成强大的自我时,就开始了迷失。当他面对复杂的社会,他无法确定自身的角色,只是想融入其中。

他一方面不理解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又渴望深入进去,于是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在众人面前表演着虚假的角色。在被竹一看穿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惧。他看似戏弄人生、玩世不恭,其实是被社会规则戏弄的弱者。

人间失格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6)

从头到尾,我们都无法看清太宰治笔下的叶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能明白他是一个疏离于社会现实的人,试图融入其中而不得的人,因为无法融入而厌恶自己、最终毁灭自己的人。

如此看来,这世间有着许多叶藏式的社会边缘人。他们是孤独的,始终游离在人群边缘,没有强大的自我,只有强烈的失落感和对自己的失望。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就无法找到自我。

人间失格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7)

个人的孤独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很容易就能引起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于是,对很多人来说,《人间失格》是一本不朽的文学经典作品。但也有一些读者无法理解太宰治的颓丧,认为这是无病呻吟。

这说明他们并没有从大庭叶藏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还没有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伪装,他们至少还不会为此而苦恼。我想,如果你读不懂《人间失格》,就是值得羡慕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