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昆虫的三个主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

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节肢动物·黄星蝗。

节肢动物昆虫的三个主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1)

黄星蝗 Aularches miliaris

节肢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瘤锥蝗科。又名尖头黄星蝗,多生活在温度较高气候温暖的地区,国内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照片摄于普洱。

黄星蝗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其中若虫和成虫长相大体相同,区别在于成虫羽化后多了翅膀,体色也有所改变。它们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主要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啃食植物时,会张开上、下唇,露出上、下颚。

黄星蝗是蝗虫界的颜值担当,体色丰富靓丽。不过,黄星蝗漂亮的“装扮”不是用来“选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警告色,通过“艳丽”的体色警告潜在的猎食者“我有毒”,进而达到自保的目的。不过,这只是它虚张声势,实则黄星蝗体内并没有毒。

黄星蝗是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玉米、水稻、甘蔗及禾本科牧草、芒果、槟榔、椰子、板栗、木麻黄、枫香、油桐、油茶、八角、栎树、油杉、泡桐、松、杉、桉、柚木、臭椿等多种农作物、果树和林木。

研究发现,单只蝗虫性情温和,但是当一个地区蝗虫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蝗虫互相撞击和摩擦,会促使个体释放出一种“群聚的信息素”(一种由蝗虫分泌的化学物质),当“群聚的信息素”吸引聚集的蝗虫原来越多时,蝗灾就爆发了。

蝗灾历来都是国际上最受重视的自然灾害之一,因为其庞大的数量和对农作物的破坏力,就像二战时期的“B17轰炸机轰炸机机群”,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最近最受关注的沙漠蝗灾正是从非洲开始,席卷中东、南亚,沙漠蝗虫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有研究表示,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可吃掉3.5万人的口粮。

我国北方主要的农业区每年都会遭受东亚飞蝗的袭击。为了防止沙漠蝗虫的威胁,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仅云南就布设了110—120个沙漠蝗监测点,启动沙漠蝗监测,严防沙漠蝗侵入、定殖和进一步向国内其他区域扩散。

节肢动物昆虫的三个主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2)

范毅,生态摄影师。连续4年获得国际花园摄影师年赛大奖,获2018首届中国生态摄影大赛野生动植物类一等奖。致力于拍摄中国西部尤其是云南境内的人文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之美。

统筹:连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报设计:郑弼尹

节肢动物昆虫的三个主要特征(生物多样性百科)(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