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

自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确立封建“皇帝”制以来,到宣统皇帝退位,加上汉末魏蜀吴、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在内,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422位皇帝。

他们既有开疆拓土的马上天子,也有开创中兴盛世的明君圣主,更有祖宗作孽报应在儿孙身上的亡国之君。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1)

翻开汗牛充栋的史书,朝代存活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治乱兴衰的过程总是惊人地相似。没有一个朝代都逃脱得了《左传•庄公十一年》记载的那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即便是尧舜那样的圣主所开创的朝代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面对朝代的衰亡,那些末代帝王表现出的态度各有不同,有人选择纳土归降,有人选择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也有一小部分人慷慨赴死。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2)

以国破身死实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终极理想。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令后世史家赞口不绝。但是真正做到以死明志谈何容易,在422位大大小小的帝王中,也只有六位皇帝做到“与社稷共存亡”,他们分别是:后梁末帝朱友贞,后唐末帝李从珂,金哀宗完颜守绪,金末帝完颜承麟,宋末帝赵昺(被迫),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

即使眼前侥幸免于一死的亡国之君,后来的结局也都不会圆满。或是被幽禁终老,或是被羞辱致死,能够善终的人屈指可数,为什么亡国之君大多没有完美的结局呢。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3)

身份难以认同

亡国之君失去的仅仅是皇位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丧失原有的身份后,要以什么样的身份继续生活。汉末赤壁大战爆发前,曹操有十足的把握踏平东吴。面对曹孟德八十万大军来袭,吴国上下一片哗然,臣僚纷纷向孙权建言献策,早日认清时局归顺曹操,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是鲁肃的一番话击中孙权的软肋,也说出为什么宁死不做亡国之君背后的道理。《三国志·吴志》记载如下:

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4)

鲁肃是明白人,他深知东吴投降的话,所有臣僚只要顺从都可以平安无事,曹操会根据众人的才华赐予他们大小不等的官爵,既然是臣属,那么跟谁混都一样,依然不失仨瓜俩枣的俸禄。

唯独孙权不同,孙权已经是东吴的实际当家人,东吴灭亡后,曹操难道会让他继续称王吗?显然不可以!那样的话,曹操派八十万大军讨伐东吴的意义何在。

换句话说:曾经好歹是一方霸主,现在与臣僚同属一殿之臣。那种由奢入俭难的心理落差,一时半会所很难适应。

所以,“身份”认同的关卡是亡国之君面临的首要考验。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5)

不被新朝所容

或许,有些亡国之君心态比较好,能够接受更换身份的心理落差,战战兢兢地苟活,表现得十分乖顺,但是新朝的皇帝未必对他们放心。亡国之君被俘虏之初,新朝会开出各种优厚的条件,赐予各种世袭的王爵,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收拢人心。

因为朝代更迭的节骨眼上,很多士大夫和庶民百姓抱着观望的态度,想看看新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假如连前朝旧主都不被接受的话,大概也没有归降的必要。新朝的帝王都明白此中的规矩,自然不会放过“表演”的绝佳机会。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6)

一旦天下太平,大家逐渐忘掉此事后,亡国之君的厄运才算真正来临。历史上,亡国之君能活过10年的人实在不多。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公元973年,刚满20岁的柴宗训病逝房州。柴宗训以郑王的封号度过13年的光景。

公元975年,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大宋,被宋太祖带回汴梁城,受封为违命侯。公元978年,李煜走完华丽的一生。

公元971年,南汉国主刘鋹兵败,自己放火烧毁宫殿伺机逃跑,结果臣僚偷走他的船舶先行一步。刘鋹走投无路,只好选择投降。宋太宗封他为恩赦侯。公元980年,年仅39岁的刘鋹病逝。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7)

宋徽宗和宋钦宗爷俩更不用提了,靖康之变发生后,徽钦二帝被女真人送到北方草原,从此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后晋少帝石重贵投降辽朝后,辽太宗和辽世宗赐予五十亩地,石重贵带着老婆孩子过着种地放牧的生活。好日子没过几年,寿安王耶律璟带头把石重贵的爱妾赵氏、聂氏及其妻女一哄而抢。

按理说,亡国之君享受的待遇不算太差,但是大部分人都无福消受。此中的缘由,正史中没有交代,只能由后人发挥想象。但在《金史·哀宗本纪》中,金朝灭亡前,金哀宗有一段话十分耐人寻味,金哀宗说: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8)

亡国之君,往往为人囚执,或为俘献,或辱于阶庭,或闭之空谷。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观之,朕志决矣!

金哀宗说,亡国之君大部分都是阶下囚,或是向人卑躬屈膝,或是被人戏弄羞辱,或是关在偏僻的地方幽禁起来,难得善终。所以,金哀宗在蔡州城破前一个时辰,在幽兰轩自缢殉国,年仅37岁。

或许,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汉武帝为什么封禅五次泰山(亡国之君为何非死不可)(9)

细数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秦二世亡国招人唾弃,汉献帝亡国遭人同情,崇祯皇帝亡国令人钦佩。

在你死我活的皇位斗争中,人性的贪婪往往会战胜光辉的一面。没有一位亡国之君天生具有不畏生死的侠义精神,只是文化中“斩草除根”的灰暗一面,促使他们必须作出这样的抉择。

亡国之君,死于社稷,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至少留住作为君王的最后一丝荣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