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为什么能得天下(300年来默默无闻的司马氏)

文|刘勃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大夫士会被派往秦国,接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回晋国继承君位。但晋国执政赵盾突然又改变主意,立了襄公之子做国君。于是,在秦军护送下正赶往晋国的公子雍怎么处理就成了难题。最后赵盾干脆出兵攻打秦军,把他们都赶回秦国。

这样一来,士会也就只好滞留在秦国。他是一个见识谋略都非常出众的人,多次为秦国出谋划策,给晋国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所以晋国人后悔,又设法骗秦国人把士会放回了晋国。

而士会的随行人员,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他们只好从此永远生活在秦国的土地上。这当中,就包括司马迁的祖先。

因为这样有点荒唐的经历而成为秦人,司马家在秦国开头几代人的生活大概诸多磨难(比如士会回国后,他们可能经历严厉的政审)。但后来,终于慢慢完全融入,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秦国人来思考问题,努力奋斗。

司马氏为什么能得天下(300年来默默无闻的司马氏)(1)

司马错雕像,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两寺渡公园

《周礼》中说,夏官司马掌管国之军政;在晋国,司马则是军队里的执法官。春秋贵族的氏,往往来自担任的官职,所以司马家的祖上,可能在晋国曾担任过这个官职。到秦国后,仍在军方谋求发展。而其中成就最高的人物,无疑是活跃于公元前三四世纪之交的司马错。

可能得益于商鞅变法带来的阶层跃升空间,300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司马氏,突然涌现了司马错这么一位统领大军,坐镇方面的大将。司马错平灭了巴蜀,多次重创楚国,可谓战功赫赫,按说在《史记》的列传中拥有一席之地,也完全够格。但司马迁没有给祖先这个待遇。有学者注意到,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司马错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而昭襄王三十年(前277),秦国再次攻取黔中郡,统帅却换了人。则是这两次秦国攻取黔中郡之间,楚国必定一度收复了黔中。司马错从此再也没有在史书中出现,也许,他在这次战败中丧命,或者即使没有战死,按照秦国的法律也只有死路一条。

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是赫赫有名的武安君白起手下的一员战将。战国历史上最恐怖的屠杀,坑杀赵军四十万的长平之战,司马靳是重要参与者。后来,白起在杜邮亭被赐死,司马靳也在赐死名单之中。白起是无数军事爱好者的偶像,也是人道主义者最痛恨的屠伯(有“快心千载杜邮剑”之类的诗句),关于白起的各种毁誉,司马靳都难免要分一杯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