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和他女朋友分手了吗(汤和最了解你的人是我)

“最了解你的人是我,最心疼你的人是我,相信你的人,祝福你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首歌一出来,感觉自己一下子就暴露年龄了,估计听过这首歌的,孩子几乎都可以打酱油了,令狐聊大明,当然不会金曲怀旧,其实我要讲的是汤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一点儿不错,看看这几天我讲的这些人,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包括以后会讲的叶升、冯胜、宋濂、傅有德,几乎是无一幸免,但是却有一个人跟着老朱打天下,最后竟然幸免于难,他就是信国公汤和。

汤汤和他女朋友分手了吗(汤和最了解你的人是我)(1)

汤和,生于1326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就是今天安徽凤阳,怎么样跟老朱纯老乡的,不仅如此,在《明史·汤和传》中记载,“与太祖同里闬”,这个字读han,这里指的是里巷之门,也就是说,汤和同老朱不仅是同乡,而且俩人从小就在一条街上长大,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而且从小就有抱负,善骑射、会武功,长得也是高大英俊,还颇有智谋,绝对就是个“孩子王”。

其实要说起来,汤和比老朱要早参加革命几年,郭子兴起事之时,汤和早已因作战勇敢,“以功授千户”了,而此时的朱元璋,还在皇觉寺里当和尚呢,有一天,汤和忽然想起了自己这个发小,就写了封信给朱元璋,请他出来共谋义举,但是《明史》中,却没有提及此事,包括《太祖本纪》中也只是记载了朱元璋“卜神”之事,“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啥意思呢?就是有一天,朱元璋正在皇觉寺,琢磨着去他乡躲避战乱。于是,他就在菩萨像面前占卜。可是,去和留的卦相皆不吉利,朱元璋有点儿纳闷儿,“难道是要我干一件大事吗?”于是再卜,果然是个大吉签。当晚,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的义军,历史上的大人物,总要与其他人不一样,必须得有一点玄幻色彩,我们可以理解。

接着汤和跟随朱元璋随渡长江、占南京,在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1357年,镇守常州,并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升任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后又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福建南平的陈友定。还跟随徐达远征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汤汤和他女朋友分手了吗(汤和最了解你的人是我)(2)

你看这么大能耐,但是人家汤和从来不骄傲,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别看朱元璋加入义军时,汤和已经是一位小头领,自己又比老朱大三岁,但他对老朱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甘愿接受自己发小的领导,而且在汤和的帮助下,老朱也渐渐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很快也当上了领导,而且位置还在汤和之上,这时汤和不仅没有半点嫉妒,反倒更加拥戴。恰恰是这一点让老朱对汤和比较放心。

相比其他一些人,自以为和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功高盖主,他老朱的天下多少也有自己的一份吧,对老朱还跟以前一样,称兄道弟,抱肩膀,搂脖子,有些甚至恃功而骄,大大咧咧,那结果,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大明建国后,老朱大封功臣,我昨天讲了六国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如果要论起战功,汤和可不在这些人之下,论资历,作为老朱的发小,事业的领路人,那绝对更是深厚,可是汤和却只被封了侯爵,但是汤和对此毫无怨言,仍然兢兢业业,好好工作。

太子朱标也好,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也好,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老朱自然不放心,等自己一死,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可咋整?所以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爹,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老朱听完没说话,转一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让他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朱标一看,这怎么拿啊?老朱这时才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所杀的人,都是将来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其实汤和也是这荆棘上的一根刺,但是作为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太了解他了,从小一起长大,而且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朝夕相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朱元璋的脾气秉性,知道他的喜恶和忌讳,自己的小兄弟已经当上皇帝了,他现在想的是如何保住老朱家的江山,可从来没考虑要和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分享天下。

汤汤和他女朋友分手了吗(汤和最了解你的人是我)(3)

于是汤和做了第一个交出兵权的人,交出了兵权后,也不在京城呆,回到了自己老家,老朱也很高兴,拨款给他在家乡建造房屋。汤和在家乡里过着含饴弄孙的日子,非常惬意,当然他的一举一动也都会被送到老朱那里,老朱看到他的表现后,就很放心。汤和一下子活到了七十多岁,这在古代可是很少见的,死后还被追封为王。可见汤和这一波退的是多么明智,有人说这是性格决定的,汤和不贪功、不图利、识相知趣,但是令狐觉得这些说法都不准确,汤和之善终,是因为他有做人的大智慧。

汤和很聪明,他从不参与任何政治派别的斗争,我讲过,朱元璋打天下是仰仗一帮能人其中有两大核心集团,一派是淮西集团,如常遇春、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汤和等;另一派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这两派之间互相争斗,水火不容。而汤和的聪明之处恰恰就是极少参与这两派的政治斗争,使自己没有陷入到这个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

汤和好喝酒,史料中也记载汤和“颇有酒过”。不过,汤和喝酒,虽常有过,但感觉似乎是刻意装出来的。《汤和传》中记载,“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这件事看起来是汤和之过,但是我感觉此时的汤和,脑子很清醒,当时汤和镇守常州,曾经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批准,郁闷之中,他照例是要喝酒的,然后说出了这一段怨言。以汤和之功大,何须主动表功?其实汤和的用意是清楚的,就是想向老朱表明,我汤和不过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一点小事,可以酒后胡言,而且酒话中要争的,仅仅是一点点功劳而已。

至于朱元璋是不是看透?这不重要,不过,朱元璋倒是乐得顺水推舟。当年论功行赏之时,他还将汤和之过拿出来说事儿,故意找碴,贬其功劳。封其他人为公爵,汤和只得了个侯。“伐蜀还,面数其逗挠罪”。数年之后,汤和被封为信国公,朱元璋还不忘此事,历数其过失,还镌刻在免死铁券之上。其实老朱就是做给其他人看的。以汤和功劳之大,我尚且可以如此,更何况你们呢?汤和更聪明,“顿首谢”,一付战战兢兢、自我反省的样子。汤和和朱元璋一块长大,多年共事,对老朱的了解,恐怕无出其右,大概率的是这哥俩唱了一出双簧。

汤汤和他女朋友分手了吗(汤和最了解你的人是我)(4)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汤和突得急症,“糊涂”了一辈子的他,即使有什么肺腑之言,恐怕也说不出来了,他的长子汤鼎随沐英入滇平乱不幸战死,其长孙汤晟、曾孙汤瑜皆死;他的老部下颖国公开国功臣傅友德也刚刚被朱元璋赐死,汤和同傅友德可是儿女亲家;儿时伙伴,故旧之人,杀得杀,死得死,只剩下自己了。这份伤感,可以理解。可是,这又是谁人之过呢?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汤和终于离开了人世,享年七十,他凭着自己的智慧,以糊涂人生,换得了一个好归宿,在老朱铁了心要杀尽所有功臣的情况下,汤和得以善终,可见《明史》里说他“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辞,毕竟最了解老朱的那个人就是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