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喻皓的故事(喻皓造塔鲁班)

山西省大同市有一座六十七米多高的应县木塔这座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构建筑,它建成于公元一0五六年,经历了近千年的雁北狂风和地震的考验,至今巍然屹立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骄傲在我国绚丽多采的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许多的能工巧匠就建塔工程来说,北宋初年的喻皓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应县木塔的建造成功,就是吸取了他的建塔经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鲁班喻皓的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鲁班喻皓的故事(喻皓造塔鲁班)

鲁班喻皓的故事

山西省大同市有一座六十七米多高的应县木塔。这座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构建筑,它建成于公元一0五六年,经历了近千年的雁北狂风和地震的考验,至今巍然屹立。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骄傲。在我国绚丽多采的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许多的能工巧匠。就建塔工程来说,北宋初年的喻皓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应县木塔的建造成功,就是吸取了他的建塔经验。

喻皓诞生于五代末期,原籍浙江杭州。他父亲是木匠,家境十分贫寒。幼年的喻皓常常跟随父亲做工,递工具,搬木料,是他父亲很得力的一名小助手。

十几岁时,喻皓已能仿照父亲的手艺,独立制作椅子、凳子了。他勤劳质朴,极善巧思,往往能改进他父亲的设计,做出一些式样新颖的家具来。父亲觉得他对此很能钻研,就决定把自己的手艺尽心传授给他。喻皓学习专心,边学习,边实践,还经常提出一些革新的想法,使他父亲很难解答。

当时的大寺院四面建有卷檐(翘起的檐子),喻皓不了解它的结构,每次路过寺院,他都要详细观察,反复琢磨,直到弄懂为止。

父亲做了半辈子木工,积累了许多经验,要把这丰富的经验都通过实践来传授,不能满足喻皓的迫切需要。他问父亲:“有介绍木工知识的书吗?”他父亲为难地摇摇头:“这种书还没有见到过。你有志气,将来自己写一本出来。”这句话对喻皓的影响很大,后来他果然写出了三卷《木经》。

在喻皓十七八岁时,他的“小木”技艺已远近闻名。请他去做桌椅床柜的人家,接连不断,某些大户人家的嫁妆或娶亲家具都请他去设计、制作。还不满二十岁,他就能承担建造楼阁厅堂的工程。正因为他善于巧思、革新,技艺很快就超过了杭城的名手,成为吴越著名的木工匠师,人们称他“活鲁班。”

那年,钱王要在杭州梵天寺(现在的杭州凤凰山)建造一座木塔。有一个造塔名手认为有利可图,自告奋勇,愿意设计建造。这座塔的平截面呈方形。刚造到三层时,钱王便来工地参观。那位造塔名手免不得陪同钱王和官员们登上木塔察看,讨好地夸耀他这座塔的各项优点。钱王带着官员们登上第三层,发觉塔身有点摇晃。几个胆小的随从吓得面如土色,急忙请钱王下塔。

钱王来到梵天寺正殿坐定,怒冲冲地责问这个造塔名手:“为何塔身摇晃?”那人战战兢兢地回说:“是上面没有铺瓦,顶端重量不够的缘故。”

于是,钱王传令立即上瓦。造塔名手赶忙指挥民工运瓦、盖瓦,把塔上需盖瓦的部位全部盖上瓦片。钱王再次登塔,发现塔身仍在摇动,顿时大怒,责骂造塔名手有名无实;限他三天之内使塔身稳定。否则,斩首示众。

造塔名手实际是个无能之辈,他慌忙召集匠师们商量。匠师们面面相觑,一时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

有人忽然想起喻皓,提议去请他帮助出出主意。

喻皓肯不肯来帮忙呢?这位造塔名手决定叫妻子出面去向喻皓的妻子试探一下。

到了喻皓家,寒暄了几句,名手的妻子说:“梵天寺木塔,如今盖上了瓦,还是摇晃。匠师们都不明原因,束手无策,不知你们当家人有无办法?”

傍晚,喻皓回到家,妻子就提起此事。喻皓说:“这座塔我已去看过,塔身不稳,是因为这塔的平截面呈方形,前后和左右的横向拉力不足,塔身愈高,就愈容易摇晃。”

他搬出一只未完工的大橱骨架,边摇边说:“你看,这样矮小的东西,尚且有微小的摇晃,何况那又高又大的宝塔,再加上那么多人上去走动,当然要摇晃了。”

他妻子恍然大悟道:“哦,你的意思是钉上每层的板壁和地板,就不会摇晃了?”喻皓笑笑说:“正是如此。他们现在是为了钱王要上去,临时摆了每层的木板,没有用钉子钉住,故不增加拉力。”

造塔名手得到这个消息,立即动手钉板。待到铺好地板,钉上板壁,再上去试走,果然十分稳定,再也没有摇晃的感觉了。名手十分欣喜:“脑袋保住了!”

喻皓的名声越传越远,一直传到汴京。当时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正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大兴土木,广建佛寺,征召天下能工巧匠,喻皓也被召到京都。

佛寺相继完工后,宋太宗决定在开宝寺内造一座木塔,定名灵感塔。要求按所谓天宫形状建造,平截面呈八角形,高三百六十尺,共十三层。远在城外四十多里就能看到。

建筑工程的宏伟,装饰艺术的华丽,是空前的。匠师们听了这样的要求,都面面相觑,连连摇头,没有人敢应承下来。

唯有喻皓没有说话,只是皱着眉头沉思默想。宋太宗便问:“你能造吗?”

喻皓不慌不忙,镇定地奏道:“各类木塔,我造过一些;但如此高大的,却没有造过。不妨让我试一试。”

喻皓接了圣旨,先精心设计了一个图样,又按图样做了一座精致的模型。经过反复琢磨、修改,才送给宋太宗审阅。

图样和模型很快就被宋太宗批准了。那时正值秋末冬初,喻皓率领一班匠师冒北风,顶飞沙,到开宝寺察看地形,研究地基。

夜阑人静,他对着模型还在思考、计算。他把模型放在一块略有斜度的木板上,揣摩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使木塔微向西北倾斜,以承受强大的风力,从而延长它的寿命呢?

于是,他修改了图样,并做了一个斜塔的模型,陈述了建造斜塔的理由和依据,再次送请皇帝审查。

灵感塔正式动工后,喻皓更不怠慢。他来到塔北数十步长年流水的五丈河,仔细分析了两岸地基逐渐沉陷的因素,精心计算地基的斜面度数,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塔基。

他天天亲临工地,同工人一起劳动。搬木料,搭架子,他无不亲自参加,深受工人们的爱戴。工人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也愿意及时跟他谈。

在施工中,喻皓每天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整个工程进度很快,平均一个月就能完工一层。

一座空前宏伟、壮丽的木塔,终于在端拱二年(公元九八九年)胜利建成了。它比现存的应县木塔早建成六十多年。

此事轰动了整个京城,老百姓纷纷前往观看。人们赞誉喻皓为“造塔鲁班”。

后来,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喻皓又写成一部专门研究木工建筑的《木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工手册,它为后人研究和发展木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是喻皓留给人民的珍贵遗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