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定制对联内容(怎样创作行业联)

一、行业联概述

行业联,又叫百业联,是指专用于各行各业的楹联。张贴或刻写在店堂门前的对联,内容需紧扣行业特点或表现店内商品特点,以独特方式吸引受众眼球,为商家招来生意。行业联多为了展示行业风采或表达店主的志向,或含蓄幽默,或寓意深刻,各具特色。一副文采飞扬、意蕴深刻、书写得体的店堂对联,与装饰的商号、牌匾交相辉映,不仅可以美化门面,招徕顾客,起到一定的广告作用,而且往往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行业联具有明显的职业标志和广告作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一)行业联的由来

行业联属实用性对联,有着极强的实用功能,是文化与手工业、商业及近代工业相结合的产物。古代的行业多是指工商业与服务业,如饭店、客栈、茶馆等。目前关于行业联产生的具体时间,学界说法不一,有说五代范质书的扇联为最先,也有人认为元代赵孟頫书的扬州迎月楼联最早,分歧的原因在于行业联内容往往关乎市井百姓生活,比较平俗,不甚高雅,故而很少被收录于历代典籍当中。后因朱元璋的大力推广,行业联开始得以普及,且多由市井百业所用行业春联演化为常年悬挂使用的行业楹联。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李开先,在其撰写的对联专集《中麓山人拙对》、《中麓山人续对》中,收集了一些行医者所撰的行业联。明清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联的需求,对联也逐渐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充当行业门面的重要角色。就社会各行各业来说,在装潢门面的同时,挂上一副实用性很强的对联,既表示喜庆,又能介绍行业性质,可谓一举两得。此后行业联逐渐以民俗的形式固定下来,至清代中后期,实用类对联更是达到了极盛。再经晚清至民国的进一步丰富,到当代行业联已发展为与社会所有行业相关联的庞大家族。

这是瑞蚨祥一直奉行的十六字经营宗旨。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文房四宝店联:“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被称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

翰苑传千古;

文房第一家。

上联中“翰苑”:既可理解为“文翰荟萃之处”,如唐王勃《上武侍极启》:“攀翰苑而思齐,傃文风而立志”;亦可作翰林院的别称,如《宋史·萧服传》:“文辞劲丽,宜居翰苑”。下联中“文房”是“文房四宝”的简称,借指笔、墨、纸、砚。该联简短精练,又能将所售商品点明,故历来为很多文房四宝店所喜用。

摇曳生姿缘斗管;

使转得情在颖毫。

——北京老字号戴月轩笔庄门联

怎样写定制对联内容(怎样创作行业联)(1)

戴月轩的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清末湖州善琏人。自幼在善琏学作湖笔,掌握了全部技艺。1916年在东琉璃厂32号开办戴月轩笔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是北京百年老字号店。联中的“斗管”、“颖毫”都是毛笔的别称。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此联巧妙用典,上联指唐薛涛创制新笺,下联指东汉蔡伦造纸,这都是纸行的重大历史事件。另一家笔店就更妙了:

五色艳争江令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这副对联就化用了两个与笔有关的故事,和如画的诗句,表明“笔下生花”,道出自己经营笔墨的行业特点。上联源自“梦笔生花”传说,《南史·江淹传》:“少时梦人授五色笔,由是文藻日新。”下联中的“管城”是笔的代称,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中华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

其他文具店佳联,有如:

五车图集;

万轴琳琅。

——书店联

此联是四字短联,短小精悍,但已将书店的阵容浩大表现出来了。联中的“五车”即五车书,是说读书、著书、藏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万轴”,是指书画之多。书画一帧为一轴。语出韩愈的“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的诗句。其他类似的书店用联还有:

架上诗书滋学苑;

席间翰墨润心田。

使公昭昭,如岩下电;

与世格格,望眼中人。

——张謇题上海精益眼镜公司

此联系清末实业家张謇题上海精益眼镜公司的对联。“昭昭”出自《楚辞·九歌·云中君》:“烂昭昭兮未央。”王逸注:“昭昭,明也。”《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如岩下电”比喻人目光炯炯有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巖下电。’”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羿)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表明戴上眼镜后的效果非常好。

夏鼎商彝传流千古;

秦砖汉瓦罗列一堂。

——古董店联

很多古董店为提高知名度,喜欢请名人书联,留下了不少佳联。联中“夏鼎商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王马杓》套曲:“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也不似他情忺。”“秦砖汉瓦”: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这种古砖十分少见,秦砖饰有精美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汉代“瓦当”纹饰更为精进,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这里指代古董珍宝。

羊脂鸡血浑然天成;

岫岩蓝田尽在其中。

——玉器店

“羊脂、鸡血、岫岩、蓝田”都是我国美玉的名称,表明此玉器店经营种类齐全,且都是天然美玉,以达宣传之意。

玉石情缘传千古;

天地精华耀人间。

此家店名是“玉缘天华”,故此联是为嵌名联。上联前四个字是“玉石情缘”,下联前四个字是“天地精华”,店名四个字分别嵌于上下联第一字与第四字。

再如:“玉可雕可磨不可失其泽;商勿奸勿诈应以诚为本。”“一室珍品;千古奇观”也是许多玉器店常用之门联。

祥能萃集始为祥,祥光千古;

宝得留传方是宝,宝气一堂。

——南京夫子庙祥宝堂(嵌名联)

其他珠宝首饰店常见对联:

光华能照乘;身价重连城。

天上明河银作水;海中仙树玉为林。

驼峰熊掌岂堪夸;

猫耳拨鱼实且华。

——山西太原老舍题面食店门联

此联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猫耳朵、拨鱼的美味绝伦。猫耳朵、拨鱼儿都是山西面食种类,老舍最喜欢吃这两种,在他嘴中猫耳朵、拨鱼儿可以胜驼峰熊掌。

宇内江山,如是包括;

人间骨肉,同此团圆。(馄饨铺用联)

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北京草厂胡同一家馄饨铺的对联。作者使用夸张手法,上联切馄饨,下联切汤圆,上下联一呼一应,珠联璧合,非常大气,且富有人情味。

有一家四川火锅店,它门前的对联非常独特,很是抢人眼球,让人过目不忘:

一锅红艳;

煮沸人生。

此联虽对仗不是很工整,但就意境上讲,不得不惊叹火锅店老板的品位与大气魄。食客来这儿,不单是吃火锅,还是来品味和体验人生的。红艳相伴,人生煮沸。

浙江湖州的美食联:

金糖、诸粽、李馄饨;

孙瞎、俞聋、杨坦眼。

这是20世纪20年代湖州民间流传的著名一副对联。含三种名吃、三个名人,对得又很工整,故一时传诵,被称为“绝对”。上联中,“金糖”是指清末湖州城内一姓金老夫妻,在府庙内设摊卖梨膏糖,因质优价廉,现做现卖,故深受大家喜爱。“诸粽”自然是指诸老大粽子。“李馄饨”:李某家住黄河路,曾在新庄街戏台下设了一个馄饨摊,当时湖州丝绸生意兴隆,而绸庄多在新庄街一带,李馄饨的名声顿时大著。下联中,“孙瞎”指早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后因目疾失明而回乡以家教英语谋生的一位孙姓人士。“俞聋”名为俞淙濂,乃湖州一绅士,因洋教堂强占湖城“海岛”(今人民广场及北至市一院北)一地,曾带众与洋人打官司取胜。这位俞先生因积劳致使耳聋,就戏称他为“俞聋”。“杨坦眼”名叫杨春时,乃著名教育家杨莘耜的父亲。因眼有疾,被人戏称“坦眼”,是当时名动一时的讼师。

(二)服务业联

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行业。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大体包括交通运输业、饮食旅店业、医药、休闲娱乐等。

1.交通运输业用联

交通运输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

十五年生面独开,羽毂飚轮,从此康庄通海屿;

三百丈岩腰新辟,天梯石栈,居然人力胜天工。

——刘铭传

,台湾巡抚刘铭传聘

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幅关于铁路的楹联。1887年用外国工程师修筑基隆至台北的铁路,1889年其中一段狮球岭隧道告竣,刘铭传随即题写此联,刻于隧道口旁以鼓舞士气。上联庆贺海岛首条铁路通车在望,下联盛赞穿山隧道大功告成,读后令人感叹不已。

头可断血可流,一息尚存总要挺身争铁路;

目未瞑心未死,三寸不烂岂容缄口学金人。

——佚名

此联是1905年时人为支持清政府决定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自行修筑京张铁路而撰写,借以向保守势力和外国阻挠势力示威。

谋交通便利,以赴富强,树业千秋堪铸像;

建伟大事功,不辞劳苦,游踪四海合留题。

——林森

此联由1920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参议长的林森为祝贺新宁铁路竣工而书,以志其功。新宁铁路是旅美华侨陈宜禧修建,后来在日军侵华中遭轰炸毁坏。

再如成都市民众为祝贺成渝铁路、宝成铁路相继通车而书的贺联:

人民坐江山,黄河也有澄清日;

铁路连川陕,从今蜀道不再难。

其他:

高速度高效益,各路劲旅大秦会战结硕果;

大通道大运量,重载铁路西煤东运显神通。

——1992大秦重载运煤铁路开通典礼主席台用联

忆往昔波高涛急跨子背通四海壮志在胸;

看今朝风平浪静执牛耳闯九州浩气冲天。

——船舶运输业对联

这是个对比联,上联回顾往昔“波高涛急”四海航行的辛苦,然壮志在心,下联看今天事业的辉煌,整副联语大气恢弘。“执牛耳”典出《左传》,当时各国诸侯订立盟约,必须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先将牛耳割下取血,并将牛耳放在珠盘上,由主盟者执盘,当时便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也用作“第一”的代名词。

仁者不以人为力;

列子乃御风而行。

——张謇题南通汽车行

1917年,安徽人卢公勉设立了南通第一家客运汽车行,张謇大力支持,赠联祝贺。“仁者”,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卓然之人。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意思是列子常常乘着清风,飘飘然地在空中飞行,而且多日才肯返回。此联既将汽车的功效形象地表现出来,又赞美老板的仁德。

2.饮食业用联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联佳作中,有很多妙趣盎然的饮食联。老字号的酒楼、饭庄、菜馆都留下了很多名人或文人的名联。现在许多老牌的酒楼饭庄仍习惯将名联贴在门厅或店面外以吸引顾客。这些饮食业对联,有的锤语精炼,有的诙谐风趣,总能将酒店菜馆的风格和高超厨艺表达出来。

(1)酒楼饭庄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题青城山天师洞饭堂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郑板桥题青城山天师洞饭堂的一副楹联。郑燮爱松竹人人皆知,此联就写得很有意思,竹叶煮茶,松根煮菜,极富情味。

游九华何必匆匆而至;

拜天台岂能辘辘饥肠。

——安徽九华山一家饭店门联

看到了这副“广告联”,你不由得想进店先小吃一番,再畅游九华山。类似的妙联,还有上海“小有天”闽菜馆的“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语带禅机。

饮酒读离骚,也算屠门大嚼;

和羹调鼎鼐,不如左手持螯。

——长沙饮和祥餐馆

此联是田汉所题,“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代表。“过屠门而大嚼”,语出《孟子》,屠门即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在这里指饮着酒读着诗歌,就好比在肉店大口大口吃肉,那样惬意。下联典出《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用以指称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多指宰相职责。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盐梅和羹”与“调和鼎鼐”是指治理国家;“左手持螯”是指吃螃蟹,指用小题大做的手法。

吴地名厨远来近悦;

琼楼玉宇醉月飞觞。

——苏州得月楼门联

怎样写定制对联内容(怎样创作行业联)(2)

是苏州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题赠门联。得月楼以经营正宗苏帮特色菜肴见长,楼址在苏州闹市中心太监弄,二层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飞檐正中“得月楼”三字,为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宋日昌所书。

通俗诙谐的对联贴在饭店及其厅堂,往往更能招徕顾客。如,

不怕那大肚好汉;

却喜这净盘将军。

这是南京一家菜馆的对联,联中的“大肚好汉”和“净盘将军”都是喻指狼吞虎咽的食客,烧的菜能被顾客“一扫光”,这正说明厨艺之高超。联语诙谐活泼,风趣中宣传了菜馆的名声。

不过也有一些菜馆对联喜欢从就餐环境的幽雅和天然构思,如杭州西湖都一处菜馆楹联:

小店依孤山,岂无梅香拂尘?

平湖伴佳客,更有秋月引怀。

福州广聚楼:

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

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环境优美,好不惬意。这样的菜馆很能吸引文人墨客到此,既能饱口福,又能饱眼福,何乐而不为。

酒馆多佳联,如“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隔壁三家醉;开瓶十里香”。虽有言过其实,却也能吸引顾客。有的借古喻今,如“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为使其酒店生意兴隆,搬出饮酒名士刘伶和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为自己的酒店叫好,真是独具心裁。有的用醉酒人的举止形态来表现美酒货真价实,如“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一“拱”一“歪”,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地把醉酒人刻画得淋漓尽致。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曾提到镇江府街头一酒招上有这样一副酒联:

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

此联以“四时”对“四方”,对仗工整。“春夏秋冬”说明酿酒之长,就是好酒;“东西南北”说明喝酒的客人地域广,酒店名声远扬。

很多酒楼巧用酒店名号嵌入对联,以加深顾客对招牌的印象。将行业牌号嵌在联首,使人能首先看到,所谓先入为主。一般而言,如果牌号是两个平声或两个仄声的话,放在起首,便于全联在余下的字句内安排平仄。至于三个字以上的字号联,就比较麻烦些,一般散放联中或联尾。此外,还有隐嵌联。

①嵌于联首的:如咸亨酒店门联,是将“咸亨”二字嵌在开头:“咸来饮酒;亨运占爻。”古城镇江百年老店“宴春酒楼”门厅,有一副佳联:

宴开桃李园一觞一咏;

春在金焦山宜雨宜晴。

酒楼的名字取这副楹联的头一个字,意味深长!这家酒楼还贴有别一副对联:“豪华宴客迎嘉宾;雅座茗茶会知己。”多年来,红红火火或与此二联有关。

再如广东潮州“韩江酒楼”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此联首嵌“韩江”二字,尾嵌“酒楼”二字。全联用了四位名人的典故。韩愈,系唐代著名文学家,曾被贬为潮州刺史,撰有《送穷文》。刘伶乃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有“酒仙”之称。江淹,系南朝梁著名的辞赋作家。王粲乃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登楼赋》。韩江酒楼因这副名联而闻名遐迩,顾客满座。

②嵌于联中或联尾的。镇江“一枝春”素菜馆店堂里挂有二副佳联,是镇江“焦山”主持茗山法师和“金山”主持慈舟法师所写:

一席琼枝能益寿;满堂嘉宾似逢春。

古迹尚存三昭洞;名厨最数一枝春。

这两副对联都为嵌名联,即将店名“一枝春”嵌入联中,不同之处是茗山法师将“一枝春”分解藏于联中,而慈舟法师是直接将店名作为一个词嵌于最后。笔法不同,效果一样。

最有意思的是旧时长沙鱼塘街的“半仙乐”酒楼,为当时“落魄狂士”吴士萱所作一嵌字联。联曰:

半盏、半瓯、半醉、半醒、偷得半日清闲,也算人间半乐;

仙侣、仙朋、仙肴、仙酒、招来仙姬共饮,胜似天上仙家。

吴士萱,清末民初长沙人,此人嗜酒,每每一杯在手便“灌夫骂座”。上下联语暗含了六个“半仙”,一个“乐”,的确有几分狂气,但也形象地将饮酒的乐趣和酒醉形态描述出来。吴士萱所撰“半仙乐”嵌字联,悬于堂中,使“半仙乐”酒楼名气大增。

再如杭州西湖“仙乐酒家”有副对联:

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亦乐。

上联提到的几位仙,指白居易、林逋、苏轼。此三人都与西湖有关,用以佐证,到此处醉饮,不是仙也会成仙,酒醉之境描写的让人羡慕。下联反映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这副对联的广告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再如北京有个“曲园酒家”,面向工农,经营湘菜,是湖南老乡喜欢去的地方。有一天,齐白石也去了,他挥笔写下了这副对联:

秧歌一曲;

蔬菜满园。

把店名“曲园”巧妙嵌入上下联句尾,以蔬菜对秧歌,乡土气息浓郁,与其经营主旨“面向工农”相吻合,自然天成。

③隐嵌联

1943年创立的上海小绍兴大酒店,以凤冠牌三黄鸡为特色,深受顾客喜爱,作家沈善增为其撰写一广告联:

与鲁迅同乡,自然称小;

属凤凰一类,所以品高。

上联中的“小”隐嵌“绍兴”,合为“小绍兴”店名;下联隐嵌“鸡”,突出酒店菜肴特色,构思精巧,颇具特色。

此外,有的酒楼则直言餐馆的经营特色,浅白而富于平民风格,如:“饭好菜多,闻香下马;茶热汤美,招客无言。”成都一家酒楼的对联写得精警:“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酒去;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碗茶来。”这副对联很有意思,放在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理解。酒店经营者撰写此对联的目的,不是为了针砭时弊或感叹生活,而是劝说人们应该“忙中偷闲”、“苦中作乐”。

某地一酒馆喝酒楹联颇为夺目:

兴也罢,衰也罢,大胆喝罢;

东不管,西不管,只有酒管。

联语对得工整、直率。有些酒联,颇有地方特色。如川味馆联:“绵香浓,蜀酒特色;麻辣烫,川味正宗。”又如少林寺前的一酒馆联:“四大皆空,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喝几杯各自东西。”

(2)茶联

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饮茶之风兴盛。品茶吟联,赏联啜茗,茶韵联趣,妙趣横生,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享受。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都有以茶为题材的茶联。许多文人墨客都喜好饮茶赏联,留下很多茶联故事,如北宋欧阳修巧对湖北随州城一家茶馆联:“八角楼,楼八角,一角点灯诸角亮;伍眼桥,桥伍眼,一眼流水伍子溪。”

从古到今茶馆用联中不乏精品:

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

谈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此联属十六字联,对仗工整,颇有文采。上联中的“龙井、茉莉、观音、苦丁”都是名茶,直接点名此店的性质,下联是上联的升华,联想到品味人生也是如此,香甜中夹杂些苦味,不可能全是美味香甜。

再如旧时茶馆常用的门联:

七度卢仝碗;

三篇陆羽经。

此联用典故,典及卢仝和陆羽两人。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的功效,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陆羽(733—804),唐复州竟陵人,字鸿渐,号竟陵子。陆羽精于茶道,公元760年他来到浙江湖州与僧皎然同住杼山妙喜寺,他一面交游,一面著述,对以往收集到的茶叶历史和生产资料进行汇集和研究,公元765年,陆羽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与之相似的有近现代教育家曹典球先生题赠德园茶馆联:“德必有邻邀陆羽;园经涉足学卢仝。”嵌字精巧,对仗风趣。

也有的茶联是以名茶为题广而告之,如“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的雀舌、龙团皆为茶中珍品。雀舌,茶芽,其嫩无比;龙团,宋代贡茶。还有部分茶联全是用茶叶名称撰写的,如“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又有联中虽没有提及茶,但一看此联就知是茶馆的,如: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是杭州“茶人之家”茶馆的“迎客轩”门柱上所刻的茶联,虽没提一个“茶”字,但却把品茶韵致表现出来了,真是“此地无茶胜有茶”。再如某地有一茶楼,上书一联:“熏心只觉浓于酒;入口方知气胜兰。”对联以“酒”、“兰”作喻,侧重介绍了茶的特性,以吸引顾客。同样是茶楼,由于立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还有一些茶联手法奇妙,采用回文联的形式,如北京前门西大街“老舍茶馆”有一对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有的茶联富有哲理、意味深长;有的则豪气冲天,如湖北省新洲县龙五墩茶亭联:“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再如福建泉州中山路一茶室联“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说古今,喝它几杯。”

此外,较为知名的茶联还有: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无锡惠山二泉亭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上海一壶春茶楼

座畔花香留客饮;

壶中茶浪拟松涛。

——杭州吴山茶室

3.宾馆旅店用联

旅店业一般都喜用“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联语夺路人之眼球。此类对联行业特色鲜明,或言其服务态度热情,宾至如家;或寄托愿望等。从手法上讲一般是嵌其店名附加用典,如清代长沙西鱼塘街“天乐居”旅馆,因厅内悬有吴恭亨撰的嵌名联,顾客盈门。联曰:

画本妙天然,此楼真高百尺;

人生行乐耳,有酒更进一杯。

请为诵郑风诗,适子之馆,授子之粲;

不能忘鲁论语,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张謇题南通有斐旅馆

“郑风诗”指《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黑衣,指朝服;粲:新衣。说的是郑武公爱贤,贤者朝服破旧,武公重做新衣送给他。“鲁论语”为论语的一支,创始人夏侯胜。西汉时《鲁论语》立为官学,家读户诵,成为中国传统经学精髓。《论语·为政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为,看他的所作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此联化用诗经和论语中的两句诗,上联要主人善待客人、关心民生,下联是提醒主人注意观察社会。

此外,旅店的客人皆乃匆匆过客,投宿到此,多为缘分,故而多数旅店喜欢使用这样的通用联,如“风尘小住计亦得;萍水相逢缘最奇。”“过客相逢应止宿;征途到此便为家。”当然,有些旅店用联意在突出良好的服务态度,如“热心迎来三江客;笑颜送去四海宾。”“楼外楼中皆暖意;客来客往见深情。”有些则是为了寄托愿望,如“今晚栖身留燕寓;明朝展翅赴鹏程。”“他方岁岁时时好;客路关山日日忙。”

4.医药行业用联

乾隆喜欢对对子,有一次乾隆来到一家药铺门前,见药铺老板正对着门框出神苦思门联,但想不出好词句。于是乾隆大笔一挥,书就一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横批:药到病除。很恰当地将药铺的功能和老板的技艺表达出来。

药店用联很有行业特色,有的表达去病救人的愿望,如“聚蓄百药;平康兆民”,有的表述其医技之精湛,有的则是店名的释义,有的旨在阐明制药或服务宗旨等等,手法上多巧用药名,或嵌店名,且喜用夸张或比喻。

①表达去病救人的愿望

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

此联是北京同仁堂药店门联,既表达济世救人的愿望,又是对店名的诠释。

再如:

但愿世间人无病;

哪怕架上药生尘。

这是某药店悬挂的门联,它将书联者的美好祝福直率地表白出来,反映了联者纯洁的心境和崇高的经商理念。药店的财来自于病人,两者本是互相矛盾的,但欣赏这样的对联,无不由衷地赞叹店主的精神境界,宁愿自己贫穷也希望人人健康无病。类似的还有:

何必我千秋不老;

惟求人百病莫生。

②巧用药名

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联中嵌十六味中药,巧妙新颖:

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四川内江市仁和堂门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

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独有痴儿渐远志;

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如上门联。联语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③表述其医技之精湛

世医徽郡原攻外;

妙剂石塘善酌中。

药圃无凡草;

松窗有秘方。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④阐述制药或服务宗旨

药按韩康无二价;

杏栽董奉有千株。

此为用典联,乃《醒世恒言》中神医李八百门联。韩康:东汉霸陵人,在长安卖药三十年,口不二价;董奉:三国吴国人,在庐山为人治病不要钱,只要病家植杏一棵。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以后就用“杏林”称颂医生。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这是北京同仁堂门联,也是其堂规。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古训。这副对联反映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以及他们的高尚境界。

5.娱乐休闲业联

①戏台、影院联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古时许多戏台联都发出了类似的感慨,如一古戏台联,弦外有音,意味深长:

乾坤一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

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

长沙坡子街火宫殿戏台联一副,乃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所撰,当代书法家谭秉炎书:

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

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圆明园戏台上的楹联: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此联为纪昀所作,脍炙人口,立意颇高,构思别致,巧妙地借助了戏曲艺术的独特形式。嵌入传统戏中“生、净、旦、末、耍手、摇旗呐喊称奴婢”和“白、引、杂说、乱弹闹莲花”等戏曲说唱形式,并与历史人物及文学作品相对应,相配用,诙谐之意使人回味无穷,清学者梁章钜认为:“似此大识力,大议论,断非凡手所能为”。此联上下千古,声大而宏。

戏犹是梦耳!历览邯郸觉梦,蝴蝶幻梦,牡丹艳梦,南柯惊梦,百世即须臾,只是一场春梦;

事生于情也!试看忠孝至情,儿女痴情,豪暴恣情,富贵薄情,万端观结局,不外千古人情。

——湖州晟舍镇戏台联

人生不但如戏,还如梦。此上联中说了四个“梦”,每个梦背后都有个有名的故事。世间的荣华富贵,说穿了都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得失都是过眼云烟,何必太在意呢?下联说的是世间的情,不论是忠孝情、儿女情、恣情、薄情,无外乎千古人情!

银幕虽然小,能容近水遥山、今人古事;

镜头并不宽,可幻奇歌妙舞、喜调悲腔。

采摘世间花,将万里风光雨景搬来银幕;

剪裁天上月,把千秋盛事衰情摄入镜头。

——电影院联

②理发洗浴业联

作为传统的服务业理发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绝妙的对联。为达到宣传效果,理发业用联多采用比喻、典故、双关或其他修辞手法,将行业的特点关合在内。“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进来乌云秀士;出去白面书生”,给人一种清新、舒心之感,欣然前往。

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这是辛亥革命后期出现的一副对联,可以视为一篇战斗檄文。与之类似的有清朝樊云山为某理发店题的对联:

挥舞双拳,打遍天下英雄,莫敢回手;

运动寸铁,削平宇内豪杰,谁不低头。

清代梁章钜编著的《楹联续话》卷四载有一则理发对联,联云: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客人一看不由得生怯,谁敢进去。这副联从形式本身来说写得很好,意在言外,气势宏大,口气惊人。据说此联是石达开写的,富含挑战色彩。该店用此联作门联,实际上戏谑的成分居多,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则不好。

另外,还有颂赞理发师的手艺精湛的:

几多佳技:发型美、染技美、吹技美、烫技美,美中有美;

多年深功:手艺精、刀功精、剪功精、洗功精,精益求精。

时代在发展,理发业的对联也逐渐有了新意,如: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时代一手推平。

此联寓意双关,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蒋家王朝,重绘大好河山的豪情壮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理发业对联中又出现了诸多新词新语,如:

治理整顿,头头是道;

开放搞活,面面俱春。

歌颂党的好政策——“治理整顿、开放搞活”,同时也反映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后的精神风貌。

金鸡未唱汤先热;

旭日东升客满堂。

——浴室联

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一家浴室题写的对联,使得这家浴室从此生意更旺,前来光顾者络绎不绝。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无忧学盗忧。

这是副对联,从手法上讲是个藏头格,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警策醒人。上下联藏头“勤学”,以音同义不同的“浴”与“欲”、“道”与“盗”对仗,警示世人“勤学向善”,不要纵欲学盗。

入门兵部体;

出户翰林身。

乍一读此联像一官署联,仔细推敲确是一副巧妙的谐音联:借“兵部体”“翰林身”分别托“冰布体”和“汗淋身”之意,形象地表现了澡堂的特点。诙谐风趣,贴切自然。

6.金融业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当铺联

据传此联是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晓岚相对而成的一副对联,巧用重复。

攘攘熙熙 有无相济;

生生息息 尔我均安。

——清苏州丰和当联

此当铺联妙在巧用叠词,将当铺功能——相安无济体现出来。

朱提公子千金诺;

白水真人四海游。

——盛宣怀题杭州鑫泰恒钱庄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清末诸生,主张洋务,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电报局总办,官至邮传部大臣,有《愚斋存稿》。“朱提”:山名。《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后以朱提为银的代称。公子:此指汉朝季布,楚人,为项羽大将。千金诺:即一诺千金。《史记·季布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白水真人,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秀生于南阳白水乡,谶称白水真人。四海游:化用“四海承风”意。此指钱庄信实风行天下。联语化用典实,组句精工,切钱庄、切诚信,构思不可不谓之巧。

再如清代苏州“恒泰号”钱庄有这样一副对联,按章进行交易,轻重相衡,你我互相有利,表示这个钱庄的信誉和风格:

轻重相权斯能获利;

方圆有制自尔通神。

(三)手工业联

我国传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多为家庭手工业。手工业在传统社会自始至终都比较活跃。手工业作坊一般都用门联来做“招牌”、“幌子”,以起到宣传的作用。这里遴选一些佳联供大家欣赏。

1.豆芽店联

从前有个卖豆芽的人,为招揽顾客,请村上的教书先生为他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店门口。教书先生用“长”字写了副相当古怪的对联,果然吸引了许多过往客人。大家纷纷称赞对联写得妙,非常符合豆芽铺的特点,且其念法和意义又委实多样。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这副对联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属同字异音联,它将读音不同的字重复用于同一副楹联之中,从而使联语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的艺术魅力。“长”的多音读法有,读zhang(三声)和chang(二声),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横批: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对联的意思是,店主人家的豆芽都要常长常长,生长不止,越长(zhǎng)越长(cháng),越来越长。联语把汉字的通假、异读等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字面上显得十分别致,又表达了主人家的美好愿望。当然,此联还有其他一些读法和理解,如:

Zhǎng Zhǎng,Zhǎng Zhǎng,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Cháng,Cháng Cháng,Cháng Cháng Zhǎng。

2.豆腐店佳联

瓦缶澄来银有影;

金刀割处玉无痕。

上联大处落笔,寥寥七字就写出凝浆成腐的工艺过程,下联细致入微,一刀写出卖豆腐时的入刀技法和豆腐的嫩滑质感。“银有影”、“玉无痕”的比喻把原来平俗的豆腐写得高雅清灵,其广告美化宣传作用不言而喻,笔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再如:

天然滑腻出磨孔;

本质清香留世间。

3.裁缝店联

剪彩为歌袖;

裁云作舞衣。

菊部新妆梨园旧谱;

天孙云锦槐国衣冠。

好将妙手夸针巧;

漫把春光细剪裁。

4.鞋店联

桥边堕去留侯取;

天半飞来邺令归。

这副鞋店联取与鞋有关的故事传说而成:上联是张良(留侯)拾履的故事,见《史记·留侯世家》;下联讲的是东汉王乔,曾为邺县令,每月初一必由邺县到京城,人见其无车马,很奇怪,令人窥视,每见有双凫从东南来,张网罗之,竟得鞋一双。

相传,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乾隆皇帝到大街上巡视,联,遂上前询问原因。老板说“今年生意不好”,乾隆说“我写一副,保你生财”。老板喜出望,赶忙取笔墨纸砚,乾隆随手疾书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

大楦头,小楦头,耍出穷鬼去;

粗麻绳,细麻绳,引进财神来。

乾隆皇帝给鞋店写对联的事很快传开了,人们纷纷前往鞋店观赏皇帝写的对联,鞋店生意果然很快兴隆起来。

追追追追出穷鬼去;

赶赶赶赶进财神来。

这是乾隆为京城一家百年老店“内联升”鞋店赠写的一副对联,文武百官闻知,便常来该店定做鞋子,从此该店生意兴隆,名声大振。

此外,鞋店门联还有:

门迎朱履三千客;

脚踏鹏飞九万程。

横批:独步青云

履薄临深登道岸;

待规步矩上天阶。

5.照相馆、装裱刻字店联

还我庐山真面目;

爱他秋水旧丰神。

此照相馆联典出:“庐山真面目”出自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水”指眼睛,“丰神”是风貌神情。语出南朝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丰神雅淡,识量宽和。”宋·韩玉《水调歌头·上辛幼安生日》词:“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清·吴骞《扶风传信录》:“翠云偕姊妹十人来,皆丽色艳粧,丰神冶逸。”

其他照相馆联,有如:

何方能作假;此处最传真。

照像于今日;留念在百年。

若把端身临宝镜;

自然真相摄莲池。

——照相馆联

刀笔不是刀笔吏;

掌印并非掌印人。

——刻字店联

刀笔:意为刻刀;刀笔吏:古代负责写诉状的官吏。掌印:意为图章;掌印人意为郡太守。

点缀云烟千缎锦;

装潢书画万家春。

——装裱店

6.其他手工业用联

此是春华秋实事业;

并非东涂西抹文章。

这是一桐油店用联,以春季开花、秋季果实结籽榨来桐油,比喻文采德行,构思巧妙,趣味独特。还有“金碧丹青资色泽;门闾楹角焕光华”。

润及轻舟水波不入;

光生朽木风雪难侵。

一抹生涯良工献技;

万间广厦百姓欢颜。

——油漆店联

清灯笼铺对联:

如天公笑光彻空际;

借丰隆镜照遍世间。

皓月无光得此偏明明亮亮;

夜行以烛同君共雨雨风风。

对联道出了夜行时,灯笼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识自己,动静中见明智;

悟人生,虚实里显颖聪。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笑颜回。

云母开屏;水心铸镜。

妆台悬皓月;倩女整乌云。

——镜子店联

行业联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由于一些行业经营的商品出现变化或消失,如上面提到的灯笼铺联,现在已很难见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行业联内容丰富,为我们提供了文史、书法,特别是关于商品名的众多信息和丰富知识。由于时代的变迁,新行业的出现,行业联内容更具有时代的特色。

实践任务

一、下面均是店铺用的行业广告联,请思考它们所宣传的都是什么商品?

1.雨过天晴千古色;花留水彩四时春。

2.刻刻催人资警醒;声声劝尔惜光阴。

3.只愿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农情。

4.惠风清竹叶九曲夷山采雀舌;疏月淡松罗一溪活水煮龙团。

5.春风常识面;秋火惯传神。

6.看诗常脱帽;得意喜弹冠。

7.竹叶杯中万里溪山闲送绿;杏花村里一帘风月独飘香。

8.莴苣不羡翡翠绿;玛瑙偏妒萝卜红。

二、下面的行业联可以是什么店用联?

1.六书传四海;一刻值千金。

2.但愿得来心共照;自然看去眼同明。

3.炼金阴阳出火坑;留将清白在人间。

4.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5.虚心成大器;劲节怀奇才。

6.欲化人身作蝴蝶;不劳织女绣鸳鸯。

供选项:A:粮店 B:石灰厂 C:照相馆 D:印染店 E:乐器店 F:刻字店 G:竹器店

三、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处,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