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唯一打完想哭的比赛(被迫上场的李娜)
在打网球这件事上,李娜纠结了二十年。
六岁那年,李娜被父亲李盛鹏送到社区学校打羽毛球。打了一年多,她还是不会用手腕发力,学校教练也很无奈。“总是用个膀子死打?干脆练网球算了!”
于是,李娜被送到了网球教练夏溪瑶的面前。夏教练也有点为难,眼前这个小姑娘还不到一米二,而重点班只有四个名额。为了服众,她让李娜和其他几个大孩子赛跑,跑赢了就进队。
个头儿最小的李娜一听是比赛,竟然咬着牙跑赢了。夏溪瑶没想到这个小女孩这么好胜,旁边几个家长也直竖大拇指,李娜却扭过头看着几个大人,说了一句:
“你们怎么不问问我,到底想不想打网球呢?”
< 5岁的李娜 >
李盛鹏生于五十年代,父亲是小学的体育老师,他天生一副运动员的身材,从小就爱打羽毛球,一路拼搏打到了省队。
在省队打球的日子,他每天都为全国冠军的梦想而努力。这时候,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作为家中长子,李盛鹏放弃了自己挚爱的羽毛球,他想尽快工作给家里赚钱照顾弟弟。
返乡回城后,李盛鹏被抽调到一家工厂做销售,组建了家庭,年近三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女儿李娜。
虽然挣得不多,李盛鹏还是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家里的电器都是他从外地淘回来的,不仅样子比别人家的好看,而且价格还不贵。
对于女儿的教育,李盛鹏也不想强求,顺其自然就好。有人夸李娜手长适合弹琴,他就托朋友从外地弄来了一台钢琴,平时也不会催女儿练,后来看到李娜的兴趣不在音乐又默默地把琴卖了。
小时候,李娜有点儿婴儿肥,李盛鹏就每天骑着车带她跑步锻炼。爷爷想把孙女培养成羽毛球运动员,走儿子没走完的路。后来,教练说李娜不适合打羽毛球,李盛鹏也没有坚持,那就换网球试试。
看到拿起网球拍的李娜,李盛鹏的眼睛亮了,运动员的直觉告诉他,女儿适合这项运动,而且能走得很远。
可女儿李娜不喜欢打网球,小学毕业的时候,跟他“摊牌”,说自己不想打了。
“爸,我为什么要打网球啊,我的腿都变粗了,一点儿也不像女孩子。是不是你当年没拿冠军,要我替你拿。”
听着女儿的话,李盛鹏笑了,他知道这时候自己不能心软,哪怕是连哄带骗,也要让她继续打下去。
“你都付出了这么多,放了学别的小朋友在看动画片,而你在训练,如果现在放弃了,那就太可惜了。”
女儿11岁的时候,被省队的教练看中,李盛鹏高兴极了,他的全国冠军梦,没准儿真能由女儿实现。
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可能看不到这一天的到来了。
那年夏天,李盛鹏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血管狭窄,情况不太好,要做最坏的打算。回到家后,李盛鹏给夏溪瑶教练写了一封信,把女儿托付给她。
“夏指导,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已住院2个月了,这期间一直没时间来看李娜训练,更不知道她近来表现怎样……在我们心里,您对她的严,是‘严师出高徒’……我只希望在她的身上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愿望。孩子就拜托您了!”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李盛鹏在医院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当女儿回家问爸爸去哪儿了,妈妈都骗她说出差了,因为李盛鹏嘱咐妻子一定不要耽误李娜打球。
1996年的一天,李娜从北京坐火车去广州比赛,无论如何都想见父亲一面。为了让女儿安心,李盛鹏托着病体,赶到了她途经的武昌站,父女俩在站台上见了面。
十几秒之后,火车启动,李娜挥手告别,李盛鹏看着女儿点了点头,心里满是不舍,眼睛却在微笑。
这是父女二人的最后一面,当李娜比完赛回到家时,在楼下看到了写着李盛鹏名字的花圈。
那天,14岁的李娜被迫长大,她要用球拍替妈妈分担生活的重担。
5年后的2001年,李娜代表湖北参加九运会。因为和姜山的混双配对被拆散,李娜闹起了脾气。夏教练听说后,把李娜叫到家里,拿出了李盛鹏的那封信。李娜看完后,泪如雨下,她决定打完全运会。
在九运会上,李娜站上了父亲从未到达的全国赛场,获得了三金一铜的好成绩,实现了父亲的梦想。
那枚唯一的铜牌来自混双比赛,因为没有和姜山配对,站上领奖台的李娜一脸委屈。在颁奖时,领导为了鼓励而轻拍李娜脸颊的动作,被很多人解释成“扇了一耳光”,至今仍被看作是对她闹情绪的惩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李娜打球没有自信,每打几个球就要瞄一眼看台上的教练余丽桥。余教练亲自把李娜选进省队,然后带了她九年时间。
余丽桥把李娜带成了全国冠军,也让她更“恨”网球。
1973年,16岁的余丽桥进入湖北省网球队,她是省队恢复后第一批进队的。此后的十年,余丽桥夺得了九个全国冠军,是七十年代中国网坛当之无愧的“一姐”。
< 余丽桥 >
退役后,余丽桥开始从事教练工作。被称为“冷面教练”的她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但一切都随着丈夫的意外去世而烟消云散。
那年她的儿子刚四岁,悲痛欲绝的余丽桥本想离开武汉这个伤心之地,但是湖北省队的领导一再挽留,因为当时湖北网球的成绩在全国垫底,上面想让她把成绩搞上去。
余丽桥答应留下来,只提了一个要求,在球场上她说了算。
在余丽桥开始带一线队的1993年,她发现了11岁的李娜。余丽桥觉得这个小姑娘的天赋比自己高,但是可能打不出来,因为性子太各色,和自己很像。
为了让自己选中的好苗子打出来,余丽桥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用比自己当年更严格的方式来训练。只要她看到李娜正拍回球失误,就会把她拽到场下,同时劈头盖脸地被骂一顿“滚滚滚”。
在李娜的记忆里,余丽桥似乎从没笑过,随时都会用最“粗暴”的语言指出每个人的错误。每天一起床,李娜心里想到的只有两个字:挨骂。
为了让球员养成迎球打的习惯,她特制了一个挂着网球的杆子,如果发现谁敢后退或者跑动不积极,杆子一甩球就会打到那个人的身上。
每当李娜委屈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时,她会更加严厉地训斥。
“哭什么?还好意思哭?教猪都教会了,你怎么这么笨。”
当李娜等人获得冠军时,余丽桥想的不是表扬,而是继续打压。
“拿冠军了不起啊,你下面不好好训练,还会有下一个冠军吗?”
2011年,李娜夺得大满贯,创造了亚洲网球的历史。余丽桥也从管理的位置退了下来,她没有赋闲在家,而是去教中小学的孩子打网球。
平时电视上播李娜的比赛,余丽桥都会看。法网夺冠之后,李娜的状态不太好,好几个比赛都是第一轮就被淘汰。余丽桥心里着急,但她知道李娜有自己的私人教练,自己已经帮不上忙了。
但是,余丽桥错了,她低估了九年师徒经历对李娜的影响。为了从低谷走出来,李娜听从了卡洛斯教练的建议:无论为了网球还是人生,你都需要回去找余教练聊聊。
于是,李娜心情忐忑地回到武汉,找到了自己曾经又恨又怕的教练。在一个校园网球场旁,师徒俩再次相会。
< 余丽桥j教练 >
直视着余丽桥的眼睛,李娜一股儿脑地把自己多年的委屈全都倒了出来。
“九年你没有表扬过我一句……你让我没有自信……你伤害了那个15岁的李娜。”
55岁的余丽桥没有了昔日的“冷面”,她静静地听着弟子的“控诉”,很多往事也涌上了心头。第一次,余丽桥不是作为教练,而是一个女人跟李娜说了自己的心里话。
生活的重担、上级的压力和让李娜等人成才的期望,在那九年里占据了余丽桥的全部生活。对于自己的儿子,她一年最多见三次。余丽桥对儿子说:“你就当你老妈为了生活出去打工了。”
夕阳下,余丽桥和李娜坐在一起,聊起了以前的日子,两个人的影子渐渐变长,在落日的余晖中合在一起。
故乡之行让李娜和过去的自己的告别,她又想起了孙晋芳主任在劝她复出时说的那句话:“你为什么不为自己打网球呢?”
2003年,前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调任网球管理中心主任,这位昔日的体坛明星肩负重担。那时候,网球在中国仍然是冷门项目,一年的经费只有四百多万,根本找不到可以站上世界级赛场的选手。
<郎平与孙晋芳 >
为了打开局面,孙晋芳必须找到能出成绩的人。她听国家队的人说,有个叫李娜的湖北姑娘打得不错,但在02年突然退役,和男朋友跑到大学念书去了。
在看过李娜的比赛录像后,孙晋芳以一个运动员的直觉“赌”了一把:李娜可能实现中国网球的突破,她要让这个小姑娘复出。
在湖北省队的办公室,孙晋芳见到了正在华中科技大学读新闻系的李娜。她站在李娜的角度说:“我听很多人说,有个叫李娜的,打网球很有天分,突然间退役了。打球是你实现自己的手段,你为什么不为自己打呢?”
本想一口回绝的李娜动摇了,她没想到领导会这么说,两个人聊了三个小时,孙晋芳最后说:“当职业球员的奖金很高,为了奖金你也应该打下去。”
2004年,李娜复出并重返国家队,在她网球岁月的后十年,为中国夺得了两座大满贯,也让五星红旗在罗兰·加洛斯球场(法网比赛场地)上空飘扬。
孙晋芳赌赢了,但赢得很沉重。
2014年,就在李娜正式退役前四个月,孙晋芳也卸任网球管理中心主任的职务。掌管网球十年间,她和李娜的恩怨纠葛被媒体反复提及。
她曾在李娜“炮轰”国家队训练模式后,严辞批评。“在中国,如果没有国家支持,还没有哪个网球运动员可以按照国外的模式培养起来。以李娜这样的素质,不可能代表中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
随后又私下对记者说:“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头脑发热。中心有耐心,愿意慢慢来,尽力帮助她打好2008年奥运。”
2012年,孙晋芳在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里谈起李娜的“崩溃”。
“有没有感觉到李娜有时候经常会崩溃,这是为什么呢?她就从小没有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小打网球以后,她的教育这一块是丢失的。”
这句话让喜欢李娜的人愤怒,甚至有人以李娜的名义回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公开信,题目是《脏话都形容不了你们的卑鄙》。
而孙晋芳在那次访谈里说过的另一句话却没被提起,她说:“作为网球来讲,代表最高水平的并不是奥运会,而是职业比赛四大满贯。”
此前,李永波曾在李娜夺得大满贯后说:“李娜毕竟不是奥运冠军,大满贯只是一项赛事。”
< 李娜与孙晋芳 >
恩怨历历在目,孙晋芳为推动网球改革所作的努力却容易被大众忽略。
2008年,在向总局提出李娜等人单飞的建议时,领导不同意。孙晋芳解释说,网球是一个很特殊的项目。
领导回复道:“哪儿特殊?如果是个人项目的话,羽毛球、乒乓球不都是吗?”
最后,孙晋芳做好了下台的准备,“逼迫”领导作出了改革的决定。
“在现有体制的运行下,网球没有未来,因为它不符合这个项目的规律,也不符合这个市场的运作,所以必须改。”
在被记者问到十年“网球生涯”的感想时,孙晋芳说:“网球运动受到了很多制约,作为走在改革前面的人,我觉得很累。”
1995年,李娜在省队认识了比自己大两岁的师兄姜山。因为都是武汉人,教练让他们俩搭档混双,两个人打起球来很有默契,李娜也渐渐对姜山产生了爱意。
< 李娜与姜山 >
2002年,在备战亚运会的关键时刻,李娜突然写下《退役申请》,然后放在桌子上用球拍压住,一个人溜出了训练中心,回到了武汉。
当时医生诊断,由于长期的压力和心情抑郁,李娜的生理期严重紊乱,短时间内已经不适合再打比赛了。但当时的领导为了让李娜参加亚运会,跟医生说:“你只管给她打针就行了。”
就是这一句话,让李娜决定退役。男友姜山已经先她一步退役归乡,两人决定去大学读书,就此告别赛场。除了身体原因,混双组合的反复拆散也让他们俩身心俱疲。
在大学上课的日子,李娜和姜山过得无忧无虑,没人认识他们,也不会再把她当冠军看。有的同学后来看到李娜参加奥运会才恍然大悟:“原来她网球打得那么好。”
大二的时候开了网球选修课,一个和李娜要好的女生报了名,她还怂恿李娜:“你也报个名呗。”
李娜说:“我不选,我不会打网球。”
2004年,李娜把复出的想法告诉了姜山,这个已经完全融入大学的武汉小伙儿说:“我不会阻止你,但你自己要想好,不管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
就这样,李娜和姜山一起退役,又一起复出。在李娜单飞后,姜山成了她的教练、经纪人和“出气筒”。
2012年WTA悉尼站的半决赛,李娜第一局打输了,中间休息的时候,姜山赶紧跑到李娜身边讲战术。
“你要看不下去,就滚出去,你需不需要摆一副臭脸啊!觉得我打得很丢脸,是不是啊!”
“我上来是想跟你说的是……”
“边上去、边上去……”
“你多打直线,你打了直线没?”
“你说什么,我根本听不懂。”
“你不要满脑子都是对手的快,你要打她的弱点。”
在被李娜凶了两分钟后,姜山又说了一句打直线,然后灰溜溜地跑到场外。那场比赛,李娜逆转了两局,赢了。
< 李娜与姜山在赛场上 >
李娜曾说,要不是有姜山,自己在国外打两三站巡回赛就想回国。过早缺失父爱,会让一个孩子情绪化,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每当李娜在赛场上情绪波动,又变成那个不喜欢打网球的小女孩时,姜山就会及时冲过来告诉她:“别着急,你能赢。”
2014年9月,李娜发表声明正式退役,告别了挥汗二十二年的网球场。从7岁拿起网球拍那天起,她一直在说服自己爱上网球。就像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我们,每天都要在睡前告诉自己,今天的工作很有意义。
在夺得第一个大满贯后,李娜被世界捧到了天上,她到巴黎的奢饰品店帮朋友买包,店里的人问她:“需要清场吗?”
李娜傻了,她觉得自己听错了。
在此之后的一年时间,李娜受到亿万球迷的关注,而一次次自我挑战的失败,让她变得不想见人,她甚至想要是没拿法网冠军该多好。
在父亲、教练、体制和爱人推动下,李娜成为中国网球的标志。而她依然没有爱上网球的原因就是,她从来没有为自己挥过一次拍。
在和过去的和解、告别中,李娜终于爱上了网球,国外球迷曾叫她“NA LI”,现在都用中国的方式呼喊她“LI NA”。
2014年1月,李娜在澳网女单决赛中,直落两盘击败对手,拿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大满贯。一次可能是偶然,两次绝对就是实力。
那年七月,李娜膝盖的旧伤复发,她被迫退出了美网的比赛。膝盖每做一次手术,就会留下一个小包,看着膝盖上的四个小包,李娜选择了退役。
在退役仪式上,李娜泪流不止,但是没有遗憾,因为她终于爱上了网球。
< 李娜退役仪式 >
2015年的时候,导演陈可辛找到李娜,他想拍一部传记片,主角就是李娜。在此之前,没有哪一位中国体坛巨星的经历被拍成主流商业片。
陈可辛说,李娜一直是他心中一个巨大的问号,他很好奇,李娜为什么会出现在当代的中国。
陈导的电影将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尚未可知,但肯定会有很多热血的故事。
李娜的自传叫《独自上场》,从小到大,她似乎都是一个人对抗着整个世界,父亲的早逝让她一夜长大,教练的严厉让她被迫成熟,体制的迂腐让她向往单飞,最终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下,夺得冠军。
这个故事很热血,但是太过完美,因为没有人能无怨地接受宿命,无悔地奉献青春。在李娜的故事里,独自上场的不只有她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没有他们的坚持和“逼迫”,就不可能有李娜的传奇。
大多数人都曾在小时候反抗过父母,长大后反抗过领导,最终在反抗自己时败下阵来,自嘲地说一句:“人生就是充满遗憾。”
李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反抗自己,终于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几次上场中,轰出了人生的ACE球。
在《洛奇6》里,史泰龙扮演的老拳王问朋友,自己都六十岁了,还和新拳王比赛丢不丢人。朋友告诉他,你仍是一个充满生命的个体,不是谁都有机会在六十岁燃烧生命的,你现在有机会,为什么不上场呢?
部分参考资料:
李娜,《独自上场》
三联生活周刊,《李娜:成长的快乐与成熟的烦恼》
长江日报,《余丽桥:曾经的“一姐”退休后仍在教球》
澎湃新闻,《改革派孙晋芳:走在体制的前面我很累,一度做好丢官准备》
PS:感谢大家花了这么长时间读完此文。我是叉少,平时就喜欢埋首故纸堆,考古往事,于是开了一个叫“叉烧往事”的号(ID:chashaows),在这个号里,你可以看到那些不为人知的江湖恩怨,也会发现,原来人世间的事,早在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微信公众号【叉烧往事】后台回复:【足球】,可以提取文章:《那一年,武磊“身价”7000万,董方卓放倒了C罗
》
长文创作不易,如果故事有打动你,希望能转发、点赞鼓励一下,也欢迎留言互动,叉少会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_^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