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请主动接触那些不合群的人(心理学交友时远离急着合群的人)

心理学请主动接触那些不合群的人(心理学交友时远离急着合群的人)(1)

文/夏莫

01

知己,有着春风吹散寒冬留下寒意的力量,有着在黑夜赶走孤寂的温暖,有着深处淤泥之中仍然向前行走的支撑力。

我们行走于世间,终究离不开友情,离不开朋友,离不开知己。朋友,是温暖的传递者,是光明的指引者,是岁月里的陪伴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指出朋友的价值:“对年轻人来说,朋友是提醒他们不犯错误的谋士;对老年人来说,朋友是补充他们衰竭的体力、照顾他们生活困难的助手;对成年人来说,朋友是辅佐他们完成宏伟事业的臂膀。”

但是,交友又分有效社交,和无效社交。交友,在于质,而不在于量。

区分有效社交和无效社交,从一个人的“合群度”,便能观察出一个人值不值得深度交往。

心理学请主动接触那些不合群的人(心理学交友时远离急着合群的人)(2)

02

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尽量远离那些“急着合群的人”,因为,在一个圈子中,过度急于合群的人,往往藏着太强的目的性、不交真心,以及缺乏个性等等。那么,为何会这样呢?

急着合群的人,目的性太强。

我个人非常喜欢巩俐,看她的一部老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有四房太太,巩俐饰演的四姨太。

四姨太刚刚进入这个深宅大院的时候,二姨太表现的是最友好的,急着合群的她亲热的拉着四姨太的手,当场便以姐妹相称。

并且,一脸娇笑地告诉她嫁进这个家门,大家就是一家人。她的和蔼可亲,让四姨太认为她是最值得信任的一个人。

对于急着合群的二姨太,四姨太只觉得她热情,没有察觉她的真实人品,对她毫无防备之心,什么话都告诉她,把她当成朋友,当成亲人。

可是,到最后才明白,这个女人是心机最深,有着如同蛇蝎一般的心肠。也是因为这个女人,让她失去了真正的朋友三姨太,也失去了老爷的宠爱,成为了命运更加悲惨的人。

反观三姨太,虽然心高气傲,第一次四姨太去拜见,连面都不露,可是她性格好强,又不惧强权,沉得住气,还不服输。最后真正成了四姨太的知己,也是唯一真心待她的人。

在那段岁月,两个人的惺惺相惜,带给两个人的温暖,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所以,能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能在污浊的环境中把控住自己,不迷失自己的人更值得深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才更值得相处。

急着合群的人,虽然热情,但是往往藏着太深的目的。而那些,不合群的人,往往不会轻易取悦他人,活得更为真实而自我。

心理学请主动接触那些不合群的人(心理学交友时远离急着合群的人)(3)

急着合群的人,对谁都是一样。

朴树是大家公认的“不合群”的一个音乐人,不合群的程度可以堪称娱乐圈里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他不喜欢参加娱乐活动,也没有听说过他有过什么样的好朋友。直到高晓松爆出给朴树借钱这件事,很多人才知道,他们是好友至交。

高晓松曾经说过,在他有一次急需要用钱的时候,给很多看似关系很好的亲戚朋友借钱度过危机,但是都没有下文,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当时,当他给朴树打了个电话,而他只问他要多少钱,并且要了高晓松的卡号,直接把钱打给了他。

从此,朴树没有再提起过此事,直到很多年后,朴树缺钱才打电话给高晓松,就两个字“还钱”。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寒暄和铺垫,却有着沉淀的友情。

不合群的人,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能秉着自己的真心实意去对朋友好。深交一场,便有一辈子的交情。

而生活中,急着合群的朋友,往往不会付出真心,当朋友真正遇到危难的时候,才会发现,他和谁都好,但和谁都只是“泛泛之交”。

心理学请主动接触那些不合群的人(心理学交友时远离急着合群的人)(4)

急着合群的人,缺乏自我的个性。

《乌合之众》中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迫切是非,用智商去换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以此种目的进入某个圈子,其实是“伪合群”,心理学上叫做:“羊群效应”。不管对错,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但是最终在某个小圈子里,丢失掉自己。

《无问西东》中有这样的一个桥段:清华大学生吴岭澜,因为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实科,所以放弃了自己更擅长的国文和英文,也随波逐流的选择了实科。

可是他的成绩很糟糕,如果不是老师及时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这个优秀的“文学栋梁”级的人物,可能就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大众而已。

急着合群的人,为了证明自我,反倒会丧失自己的判断,往往会让自己的人生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急着合群的人,缺乏自我的主张,缺乏自我的个性。越是缺乏个性的人,越是容易讨好他人,而缺乏自我个性。

急着合群的人,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毫无意义的合群上面,与其如此,不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人。

心理学请主动接触那些不合群的人(心理学交友时远离急着合群的人)(5)

03

心理学中有指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和思维方式,简称“群体意志”,这些思维和思想会反过来影响到群体中的每个人。

高尔基在《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写道:“选择一条喜爱的思想路线很容易,但是创造一个由知心朋友构成的、称心的生活圈子却非常困难。”

在一个交际圈中,远离急着合群的人,往往那些越是安静独处的人,越值得深交。

那些不急着合群的人,从来不迎合别人的喜好,总是显得“不合群”的人,和他们更容易能建立起来“高质量”的社交。

那些急着合群的人,内心少了些许真诚,少了些许沉稳,更多的是目的性。交友不在于量,而在于质,一个好知己,好朋友,敌过一群虚假的朋友。

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真诚,多交一些高质量的朋友,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明媚如春。

-END-

今日话题:

交友时,该怎么选择高质量的朋友?

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