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究竟是不是通灵(神秘第六感的特异功能)

“第六感”的特异功能

  “第六感”曾经被视为某种神秘主义,除了我们已经熟悉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大感觉外,直到现在科学界也还没有给“第六感”命名。人的意念力或精神感应被称为人的第六感觉,又称超感觉力,英文简写成ESP。也有人根据这个感觉的特征提出,把它叫做“类嗅觉”或者“情觉”,国外目前通常的叫法是“费洛蒙感觉”。自从第六感被提出以来,这样的事例越来越多。

第六感究竟是不是通灵(神秘第六感的特异功能)(1)

  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一个名叫基尔?依古鲁斯的广告公司职员,有一次他让别人给他做了一个测试,首先别人把他的眼睛用一个皮革眼罩蒙上,然后,他神奇地骑着自行车在交通拥挤的大街上行走了15公里,并且没有碰到任何障碍物!这说明他完全凭的是精神感应。事后依古鲁斯自己也说,他在骑车的过程中接收了后面跟着的3个人发出的“决念波”,所以才会一路无阻。

  在瑞士,一个名叫罗其尔德?纳基琳的夫人经营着一家婴儿车工厂,她经常利用自己的特异功能协助警方破案。有一次一个14岁的聋哑少年阿尔别尔?巴琳失踪了,纳基来到警局,神奇地指着地图上的一处警察已经搜索过的地方,十分肯定地告诉他们孩子就在那个地方。搜索队再次出动,果不其然在那里发现了被岩石挟住腿不能动弹的少年。还有一次一对年轻夫妇的钱被偷了,盗贼把钱藏在地下室的锅炉里,也被她轻而易举地发现了。她好像能感受到某种特殊的波,并且右手似乎能起到天线的作用。

  英国一个15岁的女孩朱丽?诺尔芝据说也有这种强大的意念力,于是巴克贝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汉斯丁顿对她进行了测验,汉斯丁顿教授将一根细铜棒封在玻璃管内,奇怪的事发生了:她刚用手摸一下管口,这个细铜棒居然弯至了6度! 然后汉斯丁顿教授将金属钩与电子测力仪的导线连接了起来,当她把意念力集中在钩上时,仪器的指针开始激烈地摆动起来!教授又在另一个玻璃瓶中放了两根交叉成十字形的麦秆,并从上面把瓶子蒙上,结果她只用了5分钟的意念力,麦杆就转动了60度!

第六感究竟是不是通灵(神秘第六感的特异功能)(2)

  日本电视台也曾经播放过秋田市川尻小学5年级学生镰田麻美的表演,观众目瞪口呆地看着她把戴在自己头上的帽子变软了,放在铁丝全骨架棉布娃娃的手脚和桌上的发夹也被她任意弯曲和伸直,开启的罐头盖也自动张成了40度。这一切都是她用意念力做到的,但是看起来却像变戏法一样神奇!

  当这种神奇的意念力被传开后,美苏等大国在80年代费了数百万美元研究这种超能力,以便运用到间谍活动和战争中去。如今,有关这些神奇特异功能的报道更是与日俱增。70年代初期,美国以大学教授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关于ESP的调查。当时认为肯定有和可能有的人数加起来仅占调查人数的17%。然而,70年代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伦?瓦库纳博士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大学教授中一半以上的人相信第六感觉,也就是相信ESP是实际存在的。

普通人的第六感

  第六感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每个人都有第六感,就像你的生活偶尔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好像有一次曾经发生过或者曾经做过这件事;你在听别人讲话时,也许也会感觉到你曾经听过这样的话。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科学家称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叫“第六感”。

第六感究竟是不是通灵(神秘第六感的特异功能)(3)

  一般来讲人的第六感有着十种表现:曾经做过一些梦,梦境果然真的发生了;曾经到过一个新地方,发现那里的景物都是熟悉的,但事实是你以前从未涉足过此地;在别人正要开口说话之前,常知道他要说什么;常会有很正常的预感;有时身体会有奇异的感觉,例如皮肤或体内器官的刺痛或蚂蚁爬动的感觉;在电话铃响之前,能预知它就要响;曾经想到一个很久未见的人,果然在两天内就与他相遇了;曾经想到一些生理反应,如窒息感,全身乏力等,不久就发生了灾祸;曾经做过一些色彩缤纷的梦;曾经听见过一些无法解释的声音。

  那么普通人的第六感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如果说自然界的动物能够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那么人类究竟能不能通过这种“第六感”来预知危险呢?多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观点。

  不久前,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衡量环境变化可能带给人体的后果,同时监控外界环境以及线索,并调解人的行为以避免危险的发生。

  他们做了一项这样的实验,首先他们选取了一些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作为研究对象,然后研究者要求他们对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提示做出反应。刚开始,屏幕上显示出的是一条白色或者蓝色的破折号,随后,这个破折号会转变成一个指向左边或右边的小箭头,如果显示的是指向左边的小箭头,被测者要快速地按下相应的左键;如果箭头显示的是指向右边,则要快速地按下右键。

第六感究竟是不是通灵(神秘第六感的特异功能)(4)

  这个实验做完后,他们改变了规则,也就是说这时候被测者按下的要和剪头的指示方向相反,当然屏幕上所给的剪头也变大了。最后的结果是随着第二个箭头出现的时间被推迟得越久,参与者就更倾向于按照第一个箭头的方向按。尽管知道了规则,但是他们依然很难及时改变主意。

  在他们按下错误的键的时候,箭头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研究者同时观察了参与者的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图像显示当屏幕上出现出错显示时,大脑前扣带皮质就会空前活跃。在经历了很多次测试之后,这种效果就会更加强烈。对此,华盛顿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约叔亚?布朗表示,“当出错的可能性很高时,前扣带脑皮质似乎从经验中学到了什么。这说明人类的大脑能够察觉出微妙的警示现象,这个能力比我们以前预想的要好得多。过去,我们曾发现,如果人们在犯错之后,不得不在互相排斥的选项中进行选择,这时候大脑额叶部的前扣带脑皮质就会变得活跃,并产生记忆。”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第六感确实可以扮演一个早期预警系统的角色。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或者是在面对艰难的决定时很难做选择,这时候,大脑的这一区域就在学着认知这些因素。当人们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时,它会提前发出警告,所以人们能更小心,避免犯更多的错误 。

  近年来,这一区域已经成为了科学家们重点研究的对象。由于前扣带皮质在大脑处理认知事项时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这个区域发生异常,那么就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等。

  有研究结果显示,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扣带脑皮质区域受到了损伤,所以他们的早期预警系统其实是已经不存在了的。于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他们的大脑无法预先控制一些失常行为的发生。同样的道理,在那些患有强迫症的人中间,即使不会有什么事发生,这种大脑中特殊的区域也会向人们预先发出警告。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在吸毒人员和患有帕金森疾病的人中也发现了相同的神经传递,也就是多巴胺介入的证据。也就是说,多巴胺在训练大脑前扣带脑皮质应该在什么时候发送预警信号。

  不过即使是在这么多科学的研究面前,依然有一些专家认为目前“第六感”还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他们觉得从自然科学或者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看,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有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以外的感觉通道。看样子,在“第六感”这个话题上还是存在着很多未解开的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