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孟子孔子庄子是什么关系 老子庄子与孔子孟子的死掐

中国文化历来以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为主流,在佛教出现之前,儒家和道家学说占据了中国主流文化的位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伦理哲学,它以血缘关系和宗法制为基础,构建了一整套社会治理和人伦秩序的哲学系统。儒家的核心学说是仁,仁就是建立在人类最朴素最直接的情感纽带基础上的一种认知——人类是需要爱的,这个爱不是无条件的爱,而是由近及远的爱,这就是孔子的爱有差等的仁学体系,这个仁的学说,在孟子看来无比正确,这就是仁者爱人。在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发展出了礼、义、忠、孝、悌等伦理思想。礼就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上下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礼的核心。义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在道德律令面前不得不做的事情。忠,主要是针对上位者而言,你要忠于自己的上级,上级再忠于自己的上级,直到全国人民都忠实于君主。这个思想受到统治者的特别欢迎。孝就是孝顺自己的父母。忠孝二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是人伦的准则,更是国家治理维持社会秩序的准则,所以古人有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的说法。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是什么关系 老子庄子与孔子孟子的死掐(1)

由于儒家学说倡导的仁义礼智,极大程度上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所以自汉代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有一个学派一直很不服气,这就是道家学派。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其继承者、集大成者是庄子,他们就像是孔子和孟子一生的敌人,以反对儒家的仁义礼智为己任。其实,这倒不是老子和庄子对儒家的孔子和孟子两位大师有什么意见,事实上,传说中老子还曾经谆谆教诲了孔子。他们立场的不同,主要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那么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就起劲反对仁的思想。孔子说仁者爱人,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老子说这很虚伪,庄子说盗亦有道,连盗贼都讲仁义;孔子和孟子说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上,要实行仁政,老子和庄子说这就是瞎搞,还不如清静无为,因为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要去瞎折腾;孔子和孟子说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民如子,老子和庄子说那就是残害百姓,因为“爱民,害民之始也”;孔子说做人要彬彬有礼做个君子,庄子说那都是假的,庄子还很恶毒地说,只有踩到别人的脚之后,才会彬彬有礼地给别人道歉。孔子和孟子极力提倡仁义礼智,老子和庄子说,那你就是缺什么要什么,你就是已经缺少仁义了。反正,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联合起来死掐孔子和孟子。这主要是道家和儒家在仁义的思想上,有着不可弥补的鸿沟。这种鸿沟,其实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其实是自然哲学和伦理哲学之间的不同。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是什么关系 老子庄子与孔子孟子的死掐(2)

那么老子和庄子,为什么要强烈反对儒家的仁义思想呢?好玩的国学认为,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老子认为,缺什么就要补什么,这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在老子的哲学中,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遵循着大道而行的,这个道,是最高理想,是最高价值和终极追求,这个道就是自然而然,就是人类社会原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需要你去干涉,不需要你去为人类制定准则。当孔子提倡全社会都要践行仁义的时候,说明这个社会已经严重缺少仁义了,从而证明了文明已经将人类推向了反面。老子处在春秋时期的大混乱大变革的时期,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战争从何而来,来自于文明的异化。所以老子深刻地指出,“大道废,有仁义”,原来大道废弛,才出现了仁义。要是大家能守着小国寡民、鸡犬之声,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每个人都是鲜活的、幸福的个体,哪里需要什么仁义的约束?对于儒家的礼,老子更加反对,认为礼是人们失去忠信之后才处出现的,礼恰恰是忠信的敌人。还是庄子好玩,他举了一个好玩的例子。庄子说,你要是踩了陌生人的脚,你得赶紧道歉,你要是踩了你大哥的脚,你就表示一下就行,你要是踩了爸妈的脚,你什么都不说也没有关系。由此证明,你儒家整天讲什么文质彬彬的君子,整天讲礼,这就是人际关系疏远的的原因啊。所以,你讲的那些仁义,讲的那些礼,都是社会变坏的标志,这些都没用,只有用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思想治理社会才是根本之策。

2.老子认为,孔子提倡的仁义,并非是治疗社会大众的心,而是为了统治者服务的,这是具有极强功利性的阴谋。在老子的观念中,人类的心应该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反倒把人类的心灵污染了,你现在还儒家提倡什么仁义礼智,你并不是为了匡正人心,反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这中间有阴谋,所以,老子和庄子就联合起来强烈反对。老子的证据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这就是孔子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最直接的标志,就是想把天下一统到虚假的仁义礼智上去,更好地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孟子也对梁惠王说过,“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这不明显是教统治者行仁义,行仁义的目的不就是更好地维护统治秩序吗?所以,既然孔子和孟子提倡的仁义有阴谋,那么道家就要强烈地反对。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是什么关系 老子庄子与孔子孟子的死掐(3)

第三,老子是个具有强烈辩证精神的哲学家,崇尚事物对立变化发展的理论。按照老子的哲学,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定也会向它的反面发展。现在儒家提出来的仁义礼智的原则,看起来那么美好,但是,这种仁义礼智肯定会向它的反面发展,看起来是为了匡正人心,维护社会秩序,但如果任其发展,一定会进一步伤害人性,伤害人类的美好生活。这就是老子一直强调的“反者,道之动也”的道理。所以,老子最后说了狠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只要你儒家抛弃那种没有意义的仁义礼智,老百姓你不要去管他,他们会恢复美好的人性,过上美好的生活。

总而言之,老子和庄子、孔子和孟子,组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两个战队,拼命互掐。当然,这种互掐,其目的是一样,都是为了拯救这个被文明异化了的人心和社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