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义(教育援疆小团体发挥大作用)

援疆教师们用他们丰富的教学水平和管理理念,在天山脚下挥洒奋斗的汗水,传播知识、发挥着“传帮带”作用,汇聚起“星星之火”让“组团式”教育援疆的力量彻底释放,细观火星,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正闪烁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中,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开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义?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开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义(教育援疆小团体发挥大作用)

开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援疆教师们用他们丰富的教学水平和管理理念,在天山脚下挥洒奋斗的汗水,传播知识、发挥着“传帮带”作用,汇聚起“星星之火”让“组团式”教育援疆的力量彻底释放,细观火星,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正闪烁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中。

  任雅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2016年以来,“组团式”援疆工作不断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在认真总结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9所试点学校经验后,第十批援疆工作进一步整合中组部选派援疆教师和教育部选派“万名教师援藏援疆计划”教师力量,在10个地州市、2个兵团师市24所学校开展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试点工作,选派援疆教师537名,采取“小组团”模式,组建教育“小组团”帮助新疆加强新疆教师队伍建设,集中力量培训和带动当地教师,不断提高新疆受援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新疆教育造血能力,切实加强新疆教师队伍建设。

  克服困难去援疆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一群特殊的援疆人,为响应国家“组团式”援疆的号召,他们和自己的爱人、家人一起奔赴边疆,发挥着“小团体大能量”的辐射力。他们中,既有丈夫先援疆3年,然后动员妻子一起来援疆的袁磊、黄红艳夫妇;也有虽同在博州但在不同县市学校工作,只能周末见一面的陈正洋、吴爱华夫妇;既有孩子上大学了,夫妇二人怀揣梦想来的刘涛、晏庆丰夫妇,也有小孩才上幼儿园、小学,一家3口“组团援疆”的赵勇、向彩琴夫妇和曾铮、黄贞珍夫妇……一批批的援疆教师压茬接力、薪火相传,用怒放的生命点亮边疆各族孩子的希望。

  “想为边疆做点事,孩子还小为方便照顾还是带上了。”赵勇说。2018年,赵勇和妻子向彩琴决定带上4岁的女儿一起援疆。来到博州,赵勇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来到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而妻子向彩琴则到博乐市第九中学教初中物理。2019年,赵勇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攻克学校的3D建模、打印等技术难题,在他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三名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竞赛的学生均获得全国一等奖。

  “现在适应多了,但还是感觉这里的风太大了,经常吹得人走不动路。当地有这样一句戏称:每年只刮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湖北第八批援疆教师在阿拉山口中学任教的黄永福笑道。不过比起自然环境,更让黄永福难以忍受的是孤独和寂寞。白天上班和学生们在一起还好,夜深人静时,他一个人独坐宿舍,心中满是对家人的思念。在接续奋斗的援疆教师的努力下,2021年6月中考,阿拉山口中学中考成绩在博州名列前茅。

  一批批的援疆教师克服困难,在自己及家人的无私奉献下,义无反顾地支援边疆教育,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传递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打响了“上学找湖北老师”的口碑,湖北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更是一跃成为全自治区最有影响的示范高中,一本上线率达62.1%。“组团式”援疆让博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的各族群众对湖北教育援疆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

  只要认真学 徒弟成师傅

  “知识在课本上都有,但是好的教学方式却是书本上学不来的,我一直很苦恼,怎样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通过翁校长旁听我上课时给出的建议和观摩温州教师们课堂,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知识点也能变得好玩又好记。”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教师江燕平激动地说。

  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也是自治区组团式援疆的试点学校之一,2020年,浙江温州市的九位教师在该校开始了援疆教育任务。翁迪晓是温州援疆教师团中的一员。在这里,他是校长也是教师。他认为把温州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进课堂,听当地教师的课和让当地教师观摩温州教师们的课堂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各位援疆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各尽所能。援疆教师安宇为老师们解读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大家一起讨论新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本地教学具体的教学案例讲解,老师们意犹未尽直呼再来一节课。援疆教师林勇针对当前测试卷由老师手改的现状,利用手机APP功能,向同事们讲了一堂关于试卷“简易测”的讲座,在座的老师们笑称不用手改卷子那得多省事啊。“温州名师、名班主任”智援行动、“名师示范课”“班主任工作坊”“专家讲座”“云教研”……一个个帮带活动,不断向第四高级中学传递着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

  留下一只带不走的队伍,除了要让受援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外,最重要的就是从“输血式”援疆到“造血式”援疆的转变。

  “孔老师,您提出的意见对我以后授课帮助太大了。针对我授课的薄弱环节,您还专门给我买了理论书,真的太感谢了,我一定认真学习,把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其他老师的授课模式融入自己的课堂里。”喀什二中青年教师汇报课上,英语教师走比亚·阿布都卡地尔感激地对山东援疆教师孔令波说。

  “教学相长共同体”是山东援疆教师为发挥示范作用,在喀什二中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量身打造的一种创新实践模式。孔令波等50名援疆教师与近200名青年教师结对,组成小的帮扶团体,手把手指导、集体备课、共同开展课堂教学,以师徒结对为机制,瞄准薄弱环节,加强教法学法指导,提升喀什教师教学能力。经过学习后,喀什二中不少教师都说:“学到不少‘干货’,这种教学模式真的是太棒了,这是我在书本上琢磨也琢磨不出来的,老师这么一带真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些老师真棒!”

  “师徒结对”充分发挥了援疆教师团队丰富的一线管理和教学工作经验,让不少当地青年教师都能够独当一面,从徒弟变成师傅,“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成果正在新疆大地成倍数增长着,为新疆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让教育援疆惠及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

  就第十批援疆干部实施“青蓝工程”以来,各地建立结对跟学机制,实施“青蓝工程”,结成师徒帮带对子884个,24个试点学校中,本地教师成长为自治区级名师6人,地州市级名师53人,县市级名师110人,279名本地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聚在一起形成的合力是无限的,一个个援疆教师以援疆团队模式来到新疆,分散在各地州县市,组建不同的小团队,这些小团队凝聚起大力量,让新疆的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共述援疆情

  “我想如果再留三年,多做点事情,就更能凸显援疆的意义和使命。”2015年,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英语教师孙红霞主动向学校申请赴新疆支教。收拾行装她来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开启了支教生活,第一个三年支教期圆满结束后,孙红霞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孩子们,再次提交申请,开启了第二期援疆并担任了班主任。

  6年的朝夕相伴,让孙红霞和同学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平日里,孩子们常称呼她为“霞姐”“妈妈”。2019年2月,孙红霞的结对“亲戚”范佳慧经文理分科来到她的班上。通过家访得知,范佳慧父母平时工作忙,没有功夫管孩子,孩子的学习基本靠自觉。孙红霞听后便帮助范佳慧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辅导功课,经过一年共同努力,范佳慧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2021年2月,为进一步帮助范佳慧冲刺高考,在征得学生及家长的同意后,孙红霞将范佳慧接到自己宿舍同住并负责监督起她的学业。“孙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的生活,督促着我的学习。有不懂的地方我随时都能问她,她总是很耐心地给我解答。”范佳慧说。像这样的关怀发生在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身上,而这些学生们也没有辜负孙红霞的一片苦心。2021年高考班里捷报频传:维吾尔族的地力亚尔考取了中山大学,蒙古族的宫傲考取了中南大学,哈萨克族女孩穆丽迪考取了北京联合大学……孙红霞笑着说道:“我给自己取了一个蒙古族名字——乌兰图雅,虽然我要离开这片土地了,但是我热爱这里,6年的援疆生活让我看到这些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的热情友善,还有不少学生说要考到武汉去,看一看我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对于援疆这段共同度过的时光,有不舍的不仅是援疆教师,更有万千学子和他们的家人,一段段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在这里生根发芽,一件件教师与学生亲如一家的事例在这里共同书写着深深的“援疆情”。

  “李老师,您不仅教孩子文化知识,您还救了她的命。是您,保住了我们这个家庭!”热则耶·阿卜杜热合曼的家长留下了感恩的泪水。

  2020年底,天津援疆教师李晓东授课时发现,2018级“津和班”学生热则耶·阿卜杜热合曼出现了精神不振、面部浮肿等情况,李晓东赶紧与学生家长联系,建议立刻就医。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乌鲁木齐诊断后发现,热则耶确诊胰腺肿瘤,病情形势十分严峻,需要尽快手术,李晓东赶紧帮忙联系天津肿瘤医院,为热则耶提供权威诊断和安排手术。所幸发现及时,热则耶术后恢复良好,在病床上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中。李晓东和其他任课教师通过手机视频、电话等方式为她解答学习问题,并鼓励她克服困难,坚定逐梦。热则耶哭着跟李晓东说:“李老师,谢谢您。我以后也要跟您一样,当一名老师,把您对我们的爱传递下去。”

  心更近了,情也更深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援疆教师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呵护着这方土地的万千学子,也收获着民族团结的累累硕果。

  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燃烧自己点亮别人。援疆,一项光荣的任务,饱含着中华大家庭互助友爱的深情。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孩子渴望获得更好的教育,有太多的教师想要获得更先进的教学知识,有太多的学校想要获得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援疆教师们用他们丰富的教学水平和管理理念,在天山脚下挥洒奋斗的汗水,传播知识、发挥着“传帮带”作用,助推着新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他们汇聚起“星星之火”让“组团式”教育援疆的力量彻底释放,细观火星,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正闪烁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