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王朝开启(OK将迎来180岁生日)

今年3月23日,“OK”就要180岁了。在这180年里,“OK”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目前它已成为人们用语中的常客,风靡全球的文化符号。可以说,“OK”是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和使用范围最广的一个英语词语,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出来的最奇特和最有趣的一种表达方式。

ok王朝开启(OK将迎来180岁生日)(1)

关于“OK”的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据美国权威词源学家艾伦•里德在上世纪60年代的考证,“OK”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1839年3月23日出版的《波士顿早报》第二版的一段长话中间。他猜测,这很可能是该报的编辑查尔斯•格林把“all correct”(完全正确)故意误拼成滑稽形式“oll korrect”并缩写成“OK”的原故。这一重要发现获得了美国著名诗人及文学评论家埃兹拉•庞德的称赞,并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广大公众的接受。里德也因此曾被戏谑为“Mr. OK”(OK先生)。

里德还发现,1840年3月11日,由坦慕尼协会主办的《纽约纪元》杂志登出广告,宣布成立一个名为“OK”的俱乐部。该俱乐部的成员都是美国第八任总统马丁•范布伦的追随者;他们为了支持范布伦竞选连任,便以他老家的地名“Old Kinderhook”的缩写“OK”作为自己俱乐部的名字, 其用意是为了使范布伦叫得响,并借此为他作广告式宣传。“OK”不久就便在美国广为流传,后来还成了范布伦的绰号,一语双关。当选民询问OK这人怎样时,范布伦的追随者们都答道:“OK is fine.”(OK很好。)如此这般,随着时间的流逝,OK便渐渐失却其原意,而变成“好”这个新的意思。

此后,“OK”这个词语日渐深入到英语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电报或家书中用它表示平安、健康等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OK”渗透到许多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推广的国家的日常用语中,而且其含义在不断扩大。除了表示褒义外,“OK”还可作为中性词“那么”用于话语的开头;例如美国著名学者、《OK:美国最伟大词语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书作者艾伦•梅特卡夫就表示,1969年美国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OK. Engine stop.”(那么,发动机停止。)

如今,“OK”已成为一个国际通用词语,甚至不懂英语的人一般都知道它的含义(表示“好、对、行、不错、可以、同意、批准、正确、平安等”之意)。事实上,使用六种语言的联合国每天都在使用“OK”;译员们不用将它翻译成外交官的母语,因为每个人都懂得它的意思。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皮特•康纳所言:“这是一个不用翻译的词语。”顺带一提,2015年春节期间,笔者曾在中国上海凌浦菜市场买大龙虾时和小贩讨价还价,没想到他突然冒出一句:“OK,卖给你。”而我只好说道:“你真OK!”

值得提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OK”一词十分流行,成了时尚用语。但由于用得太滥,以至出现不少误用现象,甚至还出现超出汉语规范的乱用。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OK”》一文中认为,这种乱用“OK”的现象应引起语言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他建议,中文报刊图书中,最好将“OK”的含义用汉字书写;如果喜欢使用“OK”以显洋气时,应持慎重态度,做到正确、规范,以免出洋相。

(作者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 杨培成)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欢迎大家讨论学术问题,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击和发布一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

来源:中国日报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