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为何叫东床快婿(王羲之与东床快婿)

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

王羲之为何叫东床快婿(王羲之与东床快婿)(1)

王羲之的故事

相传晋朝时,太傅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妙龄待嫁。郗太傅听说丞相王导的几个儿子各个长得都很英俊,便有意与王府结儿女姻亲。王丞相对这门亲事也很同意。

一天,郗太傅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转告郗太傅,请任意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谢过丞相王导,赶回郗府,回复太傅说:“百闻不如一见,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真的都不错,各个都很英俊。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饰容待客,有的还有些拘谨,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卧于东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谁知郗太傅闻听此言后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我就得意这样的,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好女婿。”太傅郗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个青年是王羲之,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

乘龙快婿

乘龙快婿的典故出自于《东周列国志》,相传秦穆公有个女儿,起名弄玉,自幼变聪慧过人,长成后有着绝世的容颜,尤善吹笙,其声如凤鸣。待弄玉15岁的时候,秦穆公开始考虑为她找个佳婿,弄玉说:必得善吹笙的人,能与我唱和,否则,一概不嫁。后来有一天,弄玉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个仙人与她笙萧唱和,那仙人自称是华山之主。弄玉梦醒后当即告诉了秦穆公,秦穆公便派人到华山去寻找,果然找到了一个异人,名叫萧史,羽冠鹤衣 ,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脱俗之姿。使者将萧史接回来以后,穆公命其吹萧,一时间百鸟合鸣,穆公大喜,遂将弄玉许配给了萧史。后一日,夫妇二人在月下吹萧,天空中飞来一龙一凤,于是,萧史跨龙,弄玉乘凤,翔云而去。留下乘龙快婿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为何叫东床快婿(王羲之与东床快婿)(2)

东床快婿

相比之下,东床快婿这个典故更加真实而生动一些。说东晋的时候有个大官叫郗鉴,他想给自己的女儿选个好女婿,打听到王家的子弟个个都相貌堂堂,才华出众。于是就派了一个人去王家考察。王家子弟们听说了后都很兴奋,一个个都正襟危坐,衣冠楚楚。惟独有一个人斜靠在东边的竹床上,坦胸露腹,手里还拿着块馒头大吃大嚼。听使者回去后这么一说,郗鉴居然偏偏就选中了那个旁若无人的小子。而这个小子不是旁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为何叫东床快婿(王羲之与东床快婿)(3)

点评

萧史吹得一口好萧,王羲之写得一笔好字。二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俱是有才之人,因此被选为快婿,抱得佳人归。这也说明古代人的择偶标准,也就是俗话说的郎才女貌,才,是放在第一位的。

当然现在不同了,经常听人说起来,某某家的女儿找了个好女婿,开洋车,住洋房,回家一趟,大包小包,远亲近邻一应俱全。又或是谁家的女婿如何的有能力,把家中的小舅子大姑姐之类的统统给安排进了事业单位。说这些话时,说者往往是带着羡慕的表情,而听者也是随声附和,心中或是羡慕或是嫉妒或是愤愤不平不一而足。反正如今好女婿的标准已经不再是有才这么简单了,要么有钱要么有权,二者沾着一样,都足以让别人在女方父母面前伸出大拇指的了。

其实甭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所有的父母的心情绝对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呢?衣食无忧是最基本的,然后便是夫妻双方情投意合,在这方面萧史要比王羲之要强,因为萧史弄玉最起码是爱好相同,所谓志同道合,夫唱妇随进入角色也更快一些。我自己的丈夫当然要自己选择,贫富贵贱,只要我自己喜欢那就是最好的。

如此话说回来,即使当年的萧史就是个普通的担柴汉,王羲之也是个平凡的穷书生,但如果弄玉及郗鉴的女儿自己喜欢,那自然也称得上是乘龙和东床快婿,而且对两个女人来说,更名副其实一些。

只要夫妻二人情投意合,每一个男人都可以是乘龙或者东床快婿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