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是被民间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传说她抟土造人:开天辟地之后,地上没有人类,于是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又使男女互相婚配,人类从此繁衍开来。

她还炼彩石补天:远古之时,天崩地裂,大火四起,洪水滔天,猛兽恶鸟吞噬人类。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源远流长。至今我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怀着敬仰和爱戴之情,人们塑造着想象中的女娲神。

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女娲神长这样——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1)

这样——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2)

或者这样——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3)

那么,女娲原来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不知道。但是考古发现能告诉我们,两千年前,在汉代人的想象中,女娲和现在长的一点都不像。

东汉赋家王延寿在看了西汉鲁恭王的灵光殿壁画之后,写下汉赋名篇《鲁灵光殿赋》,在他的笔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鳞身即是蛇躯,都是龙蛇一类。灵光殿早已成为废墟,壁画什么样也无从知晓。但在考古发现的画像石中,女娲和伏羲的形象非常普遍,也更加直观。

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女娲形象半人半蛇,人身蛇尾或者龙尾,大多和同样是人身蛇尾的伏羲尾巴交缠在一起,成对出现。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4)

这是在重庆璧山崖墓中发现的画像石。左边的是女娲,右边的是伏羲,一女一男。女娲头戴山形冠,上身穿衣,袖袍宽大,下身赤裸,两腿间垂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和伏羲垂下的尾巴交缠在一起。

女娲和伏羲手里托着的圆形物体,分别是月亮和太阳。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5)

在四川出土的一具汉代石棺材上刻画着这样的画像。左边是女娲,右边是伏羲。女娲也是人头蛇身,上半身穿的衣服更加修身,长袖低垂,下半身蛇形,蜿蜒甚长,连蛇腹部一圈圈的鳞片也都刻画了出来。女娲手里擎着的圆圈里画着桂树,代表月亮。伏羲手里擎着的圆圈里画着鸟,应是金乌,代表太阳。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6)

在山东济宁出土的武梁祠画像石中,也出土女娲和伏羲交缠的图像。左边是女娲,右边是伏羲。女娲上半身人形,下半身蛇形。身上穿衣,粗长的蛇身从衣服底下露出来,与伏羲的蛇身交缠在一起。

伏羲手里拿着三角尺一样的东西,叫矩,或许用它画八卦。而女娲手里拿的东西不甚清楚了,应该是规,即圆规,或许是用来补天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和矩,正象征着天圆地方的传统世界观。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7)

四川合江出土的另一块画像石中,女娲和伏羲也是纠缠在一起。左为女娲,右是伏羲。

女娲左手拿着圆规,右手擎着月亮,伏羲右手拿着矩,左手托着太阳。两人的上半身都穿着衣服,都垂着宽大的袖袍,并且都缠着腰带,但是没有下身的衣服。腰以下粗看就是蛇身。

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下半身两侧不是腿,而是两只粗短的后腿和爪子。那么他们的下半身就不是蛇,而是龙了。似乎龙身上的鳞片也隐隐刻画了出来。不过龙本来就和蛇是一类。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8)

安徽宿县出土的画像石上,女娲和伏羲人首龙身的特点更加清楚。左边正立的是女娲,下半身龙形,片片龙鳞整齐地排列,爪子也一上一下地挥舞着。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尾巴交缠了,而是一正一倒地围绕着一个圆盘。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9)

陕西绥德县出土的女娲像与之前的都不同,她单身,没有和伏羲一起出现。同样是人身蛇尾。头发盘成发髻梳于脑后,眉目清晰,上半身人形,穿衣,双手拱于胸前,胳膊下垂着宽大的袖袍。下半身蛇形,弯弯曲曲地垂着。和其他女娲像比起来,她安静了不少。

从以上几幅女娲像不难看出,在汉代,不同地方的人,对女娲的想象是不一样的。女娲总是和伏羲同时出现,女娲擎着月亮,伏羲托着太阳,代表一女一男,一阴一阳。蛇身缠绕应该代表着交配。所以,汉代人的观念中,显然更多把女娲作为孕育生命的神灵看待。

在汉代人的心目中,虽然女娲和伏羲也是上古的大神,但是只有西王母才是最重量级的神。这在画像石中清晰表现出来。

女娲本身为蛇的来历传说(两千年前的女娲半人半蛇)(10)

在山东微山县发现的画像石中,女娲和伏羲各自手里拿着一个便面(扇子),侍奉在中间盘坐的西王母的两侧。女娲和伏羲的下半身纠缠系结成西王母的坐垫。尾巴的末端,又各自化成一只雀鸟。

看完汉代的几幅女娲的画像,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女娲简直太美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