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多少才高血脂(这个症状提醒你该查血脂了)
心血管界有句名言“人与血管同寿”,血管健康与人的寿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损伤血管,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血脂多少才高血脂?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血脂多少才高血脂
心血管界有句名言“人与血管同寿”,血管健康与人的寿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损伤血管。
案例回放
前不久,CCTV生活圈公众号文章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俞先生,四五年前,眼角上就长出了一颗“痘痘”,略微偏黄。摸上去除了有个小凸起,无其他不适就没放在心上。
(非案例图片 图片来自:健康时报)
后来眼皮上的凸起越长越大,用俞先生的话说就是“像苔藓一样蔓延”,但是依然保持了当初不痛不痒的状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可以清楚看到,这一大片凸起是淡黄色的,并不是和皮肤一样的土黄色。
医生看完俞先生的眼皮,瞟了一眼他的大肚子,让他去查了血脂,确诊了俞先生眼皮上的这片凸起是“睑黄瘤”,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睑黄瘤大多数都好发于中老年人,而且以女性多见。大多数这一类患者都是由于体内的脂肪含量增高,或者代谢异常,结构紊乱而导致脂肪组织沉积在皮肤以及肌腱的位置。
案例中的俞先生是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那么很有可能他是一个高血脂患者。他的眼睑睑黄瘤很可能就和他长期的饮食习惯以及高血脂有关。(来源:CCTV生活圈)
01
血脂是一个大家族
其中有“好人”,也有“坏人”
据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刘佑韧医生介绍: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等)的总称,一般健康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血脂四项,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临床医生关注重点。
血脂全套检测通常为血脂七项,除上述血脂四项外,还包括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此三项血脂的临床应用价值正日益受到关注。
那么,从血脂检测项目可以看出,血脂其实是一个大家族,包含了多个不同的血脂,有的血脂“干坏事”,高了不好;但也有的血脂“干好事”,低了不好。
不同的血脂指标分别有何特点?
“坏”胆固醇(LDL-C)
“破坏血管的黑老大”,可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鉴于“坏”胆固醇(LDL-C)身份特殊,国内外均提倡以降低血清LDL-C水平来防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但不同人群的合适LDL-C不同。
“好”胆固醇(HDL-C)
“保护血管的清洁工”,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分解,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HLD还具有抗LDL氧化的作用,并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修复,为血脂家族“干好事”人见人爱的“好胆固醇”。
总胆固醇(TC)
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主要为“坏”胆固醇(LDL-C)升高所致,一般情况下,总胆固醇与“坏”胆固醇相平行;但总胆固醇水平也受“好”胆固醇(HDL-C)及其他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因此,总胆固醇里面“有好有坏,以坏为主”。
甘油三酯(TG)
受生活习惯、饮食、年龄等的影响,在个体内和个体间的波动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 值可能有较大差异。TG轻至中度升高,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当重度升高时,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载脂蛋白A1(ApoA1)
与H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大体相似。
载脂蛋白B(ApoB)
与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大体相似。
脂蛋白a(Lp(a))
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重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
正常人群中Lp(a)个别人可高达1000 mg/L以上,但80%正常人在200mg/L以下。通常以300mg/L为切点,高于此水平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遗传下来的坏脂蛋白”,因此,当一个人Lp(a)明显升高时,对其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也进行血脂检测是有必要的。
02
一个“↑↓”就能判断血脂有无异常?
不同的个体,需“量体裁衣”
如前所述,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损伤血管,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病危险。因此,心血管病危险等级是确定患者血脂异常干预时机及干预强度的主要依据。
换句话讲,判定一个人血脂有无异常,应将血脂控制在什么水平,均需看这个人的“心血管病危险等级”。
总体来说,判定血脂异常和其他大多数化验指标有所区别,不能仅仅依据血脂结果后有无升高或降低的箭头(即偏离参考范围)来确定,而需针对不同的个体,“量体裁衣”进行血脂解读。
03
血脂为什么异常?8大因素均可影响
引起血脂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因素均可影响血脂:
●年龄
血脂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至50~60岁达到高峰,其后趋于稳定或有所下降;
●性别
中青年女性血脂常低于男性,但女性绝经后显著升高,常高于同年龄段男性;
●遗传
单一或多个基因突变可致原发性高血脂,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饮食
进食高脂、高糖和高热量的饮食后,可导致血脂增高;
●饮酒
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
●吸烟
吸烟可使“好”胆固醇(HDL-C)下降;
●疾病
多种疾病可引起继发性高血脂,如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药物
部分药物亦可引起继发性高血脂,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对于血脂异常的体检者来说,应逐一梳理自身血脂异常的原因是什么,以便针对病因,有的放矢地管理血脂。
最后,刘佑韧医生提醒: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管理血脂异常的基础,无论是否接受药物干预,均须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方面:
健康饮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规律运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充分评估安全性)、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保持理想体重、远离烟草、不饮酒!
除此之外,积极治疗可导致血脂异常的相关疾病;避免可导致血脂异常的药物。
受访医生/ 刘佑韧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主治医师
长期从事健康体检及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诊治工作,擅长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骨质疏松、甲状腺等疾病诊治。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0.
2.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5):406-416.
3.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1):18-22.
部分内容来自:CCTV生活圈、四川省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Mkiki
图片来源丨健康时报 123rf
监制丨清清
审核丨蓝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