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

成王败寇,

是最恰当的盖棺定论吗?

相信很多人会说:

“未必。”

太史公有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死是一种结果,

也是一种选择,

有的是一种无奈,

有的却是一种接收。

对一个人的定论,

我们应先从他人生的终点开始,

然后再去回溯他的起点。

这样你会发现:

人生没有完美,

没有成王败寇,

有的大多是五味杂陈的感慨。

在历史上,

就有这样一个男人:

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文人的诗词中,

出现在政客的政论中,

他的死留给后人无数感慨。

而回望他的一生,

还要从他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开始。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开始了第四次出巡。

这一天,

秦始皇的御驾来到了会稽郡。

当地百姓一听说皇帝来了,

便呼朋唤友前来围观。

在这围观的人群中,

有一个很特殊的少年,

他与那些充满好奇的吃瓜群众不一样,

因为他的眼里有的不是好奇与羡慕,

而是仇恨——亡国之恨!

少年越看越怒,

最后脱口而出道:

“彼可取而代也。”

这位少年便是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

一个命中注定将要惊天地,

泣鬼神的男人。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1)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寿春,楚国灭亡。

覆巢之下无完卵。世世代代为楚将的项氏一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项羽被迫跟着叔父项梁隐姓埋名,逃避追杀。

年少的项羽虽丢了家国,却没有丢掉项氏一族的骄傲。

身为项家的一员,项羽从小就被叔父安排学习各种武艺,时不时还叮嘱他要好好看书写字。

可项羽学了一段时间就没了兴趣,因为在他心中:“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他想学的是“万人敌”。

项梁心想:“呦!你小子想法还不小。好,那我就教你‘万人敌’的兵法。”

可没过多久,项羽又学不下去了,学到最后也只是“略知其意”。

项梁很生气,可也没办法,毕竟当时的形势也无法给项羽更多的学习时间。

当时楚国虽灭,但在民间却流传着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六国中,楚国是被秦人坑得最惨的,对秦国的仇恨早就深深植入血脉之中。只要有机会报复秦人,他们便不会放过。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2)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此时的项梁欣喜若狂,激动说道:“是时候大干一场了!”

同年,项梁与项羽率部众八千渡江西进,拥立楚国王室后裔熊心为怀王,吹响了楚人反秦的号角。

这一年项羽24岁。

当时除了楚国之外,其他五国见形势一片大好,也都纷纷起兵复国。

不过,起兵复国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不是钱,不是物,而是自己的命。

起兵的第二年,项羽就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

秦将章邯率军猛攻,叔父项梁不幸战死,人生路上的启蒙者,就这样突然地离开了他。

成人的世界,磨难在所难免,这些磨难会让一些人沉沦,也会让一些人愈加强大。

弱者,输在自残;强者,赢在自愈。

项羽无疑是后者。

章邯在击破项梁之后,认为楚国已不足为虑,便挥师北上,与秦将王离一起围攻赵国。

战败的赵王率领残部退守到东南的巨鹿郡,并向各路诸侯求援。

楚怀王在收到赵王的求援信后,立即派遣上将军宋义北上救赵,而此时的项羽正充当宋义的副将。

宋义虽善于谋划,却不擅统兵,他畏惧秦军的强大,所以到了安阳就停止进军,这一停就是46天。

战场之机,瞬息万变,巨鹿城破,旦夕之间。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3)

如果赵国被破,秦军便会调转枪头对付其他五国,那时,楚国恐怕很难再有作为。

项羽越想越生气,他心中的怒火与贵族的骄傲,绝不允许他做一个懦夫,所以项羽决定行动起来:先杀宋义夺兵权,再战秦军救巨鹿!

成功杀掉宋义后,项羽成了楚军的上将军,拥有了军队的指挥权,于是急速北上救赵——巨鹿之战,一触即发。

此时的项羽有5万兵力,而秦军却有40万。

这无异于羊入虎口,以卵击石,任谁都会觉得秦军必胜,项羽必败。

但项羽就是不信邪。

他抵达平原津后,立刻派遣英布率领两万人渡河,进攻秦军的运粮甬道;在夺取甬道之后,又亲率主力与秦军决战。

此时的楚军并不像弱势的一方,他们“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此役,巨鹿解围,秦军大败,项羽以一往无前的气魄完成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在此之后,项羽成了各路诸侯的真正领袖,而他也多了一个为世人铭记的称号:霸王!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4)

“你总是心太软”

灭秦大业自巨鹿之战后一路向好。

公元前207年10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宣布投降。

然而,从子婴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的并不是项羽,而是刘邦。

这时的项羽正在赶往咸阳的路上。

灭亡秦国是项羽的梦想,而当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他似乎并不开心。

因为有一个想法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到底该不该杀刘邦?

前不久亚父范增告诉他,刘邦在进入关中后便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必有所图,应早早斩草除根。

与此同时,刘邦手下的曹无伤也透露消息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听了曹无伤的话,项羽大怒道:“既然你刘邦如此不地道,那我就在鸿门为你摆好送行酒。”

然而,刘邦如约来了,却又安然无恙地走了。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5)

或许是项庄的剑法不够精准,或许是张良太过聪明、刘邦演技太好,但这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了项羽本人身上。

其实在鸿门宴上,除了刘邦一行人之外,还有太史公没有着墨的诸侯将军们。

在这些人面前,杀掉刘邦这样的灭秦功臣真的合适吗?

于项羽而言,刘邦是自己“灭秦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刀口上舔过血的;更何况在宴会上,刘邦也积极表态愿意承认项羽这个盟主,接受他对天下诸侯的分封。

如果此时杀掉刘邦,势必会在其他诸侯心中引起惶恐,到那时谁还会臣服于自己呢?

项羽无非想要一个分封的时代,无非想要确立自己江湖盟主的地位,既然刘邦已经认可了自己,那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想到这里,项羽轻轻放下了手中的酒杯,也许就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就是这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6)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骨子里有着一种高傲的贵族精神,趁人之危、恃强凌弱的事他是干不出来的。

他要的从来都不是阴谋诡计,威胁利用,而是像巨鹿之战那样的正面较量。

后来,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与妻子,他隔着鸿沟冲着刘邦喊道:“你再不出来投降,今天就把你爹给烹了!”

奈何刘邦相当无赖:“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或许这就是贵族遇上流氓的无奈吧!

刘邦可以耍无赖,但项羽却不能。项羽不仅没有虐待刘邦的家人,反而将他们客客气气地送回汉营。

因为他自始至终想要的都是一场光明正大的较量。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7)

“无颜见江东父老”

公元前203年,鸿门宴后仅仅四年,攻守之势异也!

此时的项羽已被汉军重重围困在垓下,当初随他渡江的8000子弟,如今也只剩下800余人。

这天夜里,楚歌从四面八方响起。

这让项羽不禁恍惚道:难道刘邦已经得了楚地?

此时的他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一面: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8)

一旁的虞姬心疼自己的爱人,但是她却不能为他力挽狂澜。

既然如此,那就再为他跳一支舞吧。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怆然拔剑起舞,用尽自己的最后一丝气力为项羽祈福,拂袖了然,红颜归尘。

既然帮不了他,那就让他不再担心吧。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9)

面对如今这般局面,不知项羽有没有为了当初放走刘邦而感到后悔。

可尽管如此,他依旧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他率领部众冲出重围,回头再看,身边只剩下28骑了。

难道真的是自己不会统兵打仗吗?

难道是自己还不够英勇无畏吗?

不!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既然已经如此,那就用我最后的生命来证明吧。

他略带悲怆地对身边之人说道: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命令骑兵分四面向山下冲锋,他自己也飞驰而出,斩将杀敌近百人,而这次冲锋仅仅损失两骑。

项羽不敢松懈,他马不停蹄直奔乌江,因为只要过了那道江,就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10)

当初他在乌江奋楫击流,如今已过了足足六年光景。

六年前的他雄姿英发,六年后的他溃不成军。

他遇见了当初送他北渡的乌江亭长。

亭长劝道:“大王,快上船跟我回去吧。就算不能卷土重来,也足够割地称王。”

项羽看到了乌江亭长,想到了当初为自己送行的江东百姓,想到了自己当初的豪言壮语。

如今却已是另一番光景。

乌骓马,对岸就是故乡,我们还能重头再来吗?

我早已无颜去见江东的父老乡亲了!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11)

他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言相劝,放弃了东山再起的可能,选择了有尊严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看到汉将吕马童正率军赶来。

项羽问道:“这不是我的老朋友吗?我听说刘邦扬言,只要得到我的人头,就赏千金,赐邑万户,那我就为你做点好事吧!”

说完,一代霸王刎身自尽,只留给后人一声声叹息。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12)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项羽戎马一生,征战多年,他见到了战争带来的伤害,更不愿再让江东父老为自己的生存荣辱付出任何代价。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八千子弟既不在,何必涂炭起刀兵?

项羽并不是拒绝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是接受了一败涂地的现实。

虽说征战沙场,生死有命,但他心中仍怀有愧疚。

哪位英雄不迟暮?哪位豪杰不情长?

或许正是这份愧疚让他明白了,自己到了该退场的时候。

项羽为什么一生输不起一次 项羽年少只知有勇(13)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

项羽的结局虽不完美,但他却按照自己的意志走完了一生。

也许,他从来都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但却是一个真正的霸王。

就像太史公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原来,历史不仅会为成功者欢呼,也愿为那些有英雄气概的失败者鼓掌。

在项羽看来,人总要有一些贵族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底线。

也正是有了这根线,才不会让自己迷失,才会让你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