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帮宝宝退黄疸(宝宝黄疸怎么办)

孙毓

来源:萧山第一人民医院

说起今年最火的宫斗剧,怎么也绕不开于妈的《延禧攻略》了。其中一集剧里高贵妃沉着嗓子说道:“愉贵人诞下了一个金瞳”。

怎样快速帮宝宝退黄疸(宝宝黄疸怎么办)(1)

幸得名医叶大夫诊断,原来是得了病理性黄疸,才得以幸免于难。

怎样快速帮宝宝退黄疸(宝宝黄疸怎么办)(2)

很多宝宝在出生后,逐渐出现手脚、面部和四肢发黄的情况,这就是俗称的“黄疸”。新手爸妈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手足无措。

宝宝黄疸怎么办?

宝宝黄疸后是否要断母乳?

新生儿黄疸对宝宝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到底是需要照蓝光还是吃奶观察就行……

面对这些纠结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谈一谈“新生儿黄疸”这一话题。

医学上把未满月的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眼白发黄,皮肤(尤其是手掌心、脚心)发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是指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新生儿黄疸非常常见,那么黄疸的原因又源于哪些呢?

出生前,胎儿生长于母亲子宫,是低氧环境。就像高原生活的人一样,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现象,以增加血液携氧量。出生后,婴儿开始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血内含氧量增多,大量红细胞开启“自动毁灭”程序,分解出大量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形成皮肤黄染。

剧中愉贵人孕期进甜食过多,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大,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就会增加新生儿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概率,也就提高了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

怎样快速帮宝宝退黄疸(宝宝黄疸怎么办)(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非常常见的现象,增加喂养、多晒太阳是退黄的主要措施,多吃奶,多排便,有助于胆红素排出体外。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患儿,体内胆红素增加引起的皮肤黄疸一般不会对婴儿造成直接损伤,当胆红素进入大脑,才可能引起脑损伤。如果没有达到需要光疗的指征,也就意味没有到达高胆红素血症的指标,就不会出现黄疸对大脑的损伤。延迟喂奶(开奶晚)、呕吐、分娩时及分娩后的缺氧、寒冷、胎粪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最常见原因是新生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新生儿ABO溶血、RH溶血;其次是严重感染或一些先天代谢异常引起黄疸也是造成黄疸的重要因素。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症、败血病等,均可造成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该病多危及生命,即便抢救治疗及时保住生命也会遗留日后的脑瘫、智力落后等症状。

如何协助婴儿尽快退黄?

出生后尽快开始母乳喂养是主要途径之一。对于生理性黄疸,尽可能通过多喂养,增加排便量达到退黄效果。引起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只能通过排便排出体外,照光只是辅助治疗。初期可在婴儿吸吮乳房后,适当借用吸奶器,刺激乳房尽快产奶。通过适度的喂养,可促进胆红素随便排出。

年轻妈妈们很多可能听说过——母乳喂养性黄疸,这种情况多与早期喂养不足,新生儿排便少,致胆红素积于体内有关,进而造成皮肤黄疸。多于生后5~7天始逐渐消退。相反,母乳性黄疸则从生后几天开始,可持续2~3个月。少数黄疸严重者,可暂停母乳。

只要黄疸不重,不需治疗,既不影响生长,也不影响疫苗接种。

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

一般黄疸稍高,都可以采用直接多晒太阳的方法,想必年轻妈妈们都已经耳熟能详。新生儿晒太阳最好晒屁股和后背。要太阳照在上面的那种,护住眼睛和肚脐,每天30分钟左右。

黄疸经络调理治疗:我院新生儿病区开展经络调理治疗黄疸,结合患儿体质,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经络调理,中医辅助以达到促进退黄,缩短黄疸患儿平均住院的作用,经经络调理通过补脾经、清肝经、清心经、清大肠、运内八卦,摩脾及捏脊等治疗,顺应脏腑特性,调整气机,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来起作用。

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

药物治疗方面,也要根据黄疸的病因和程度决定治疗方案,如微生物制剂、中成药、血浆置换、换血疗法等,上述治疗方案需要经过专业医生指导方可进行规律治疗。

总而言之,新生儿黄疸是一个相对常见和容易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医生和家长密切地观察、互相配合,做好随访及监测。如果宝宝黄疸加重很快或黄疸水平很高需要保持警惕,及时向医生求助,出院后及时复诊,多晒太阳,加强喂养。

出生后的28天,是新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希望每一个小生命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健康、快乐、平安的成长。

返回稿件列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