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朝野之上篡位夺权,田野之间尸骸满地,再加上苛捐杂税,战乱频繁,百姓们过了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日子。

五柳先生陶渊明看在眼里,怒在心中。他不仅愤怒当权者的庸鄙残暴,也愤怒自己的无能为力。处江湖之远的他本该采菊东篱下,但他却依然忘不了社稷黎民。即便在南山下,也终究逃不过封建统治的暴政和黑暗。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

为此,他借诗抒怀,大笔一挥,写了一篇《桃花源诗》,借以描绘出自己想象中,跟黑暗现实相反的一处“桃花源”。在这篇五言诗之前,他写了一篇序言,那就是后世名气更大的《桃花源记》。

序言《桃花源记》是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东晋时期,武陵郡有一渔夫误入一处桃花源。这里没有苛捐杂税,民风淳朴,风景优美,人人都快乐地生活着。渔夫待了几天就返回家中,并向当地太守上报,结果原路返回后一无所获。最后只有南阳人刘子骥相信他,但直到病死,也再未寻到桃花源踪迹。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2)

这篇序言语言精练质朴,结构精巧,内容有趣,表达了陶渊明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桃花源”这个乌托邦社会的向往,遂成为了传世的名篇

2006年,环球数码公司取材于这千古名篇,利用现代3D技术,并结合水墨、剪纸、皮影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制作了一部只有16分钟的动画短片,再现了桃花源记的故事。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3)

这部动画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巨大反响,观众纷纷被动画中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折服,并对故事内涵里关于“桃花源”的想象产生了共鸣。另外,本片还荣获了日本TBS电视台举办的DigiCon6 2数字作品大赛最优秀作品、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等多项大奖。

我想,这部动画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更重要的,则是故事里的桃花源让我们心生向往和思考。古代文人臆想的乌托邦,依旧还是现代的桃花源。

水墨绘景,剪纸成物,皮影操人,结合现代3D技术,完美展现中国风的视觉魅力

《桃花源记》的制作公司是环球数码创意控股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在业内颇有名气,尤其是CG创作及制作,专业力量很强,更是建立起了庞大的培训基地。

2006年制作的《桃花源记》,便是他们注入心血,尽全力打造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动画短片里,我们将看到水墨、剪纸、皮影等多种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的3DCG技术制作下,都完美结合起来,给观众展现充满中国风动画的视觉魅力。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4)

①水墨绘景,用中国水墨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描绘出现实悲惨景象与桃花源的美妙意境,并通过背景色彩变化加深对比,让人对这世外桃源心生向往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副萧瑟的水墨山水图。远处远山群雾缭绕,还有一叶孤帆在离岸远去。近处人烟稀少,残枝败叶,只有寥寥几户人家在此处安家。整个画面的色调偏暗沉,基本没有彩色和亮色,充分利用墨色的本来特点,渲染出主角渔夫黑暗穷苦的现实环境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5)

这个背景色调将一直从持续到南阳刘子骥的登场,才开始有了变化。在渔夫被吏胥吊起来鞭打时,另外一位主角南阳名士刘子骥坐着橙色的马车杀了出来。他叫停了吏胥的刑罚,救下了渔夫,并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相信渔夫的人。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6)

这里就不得不提制作组的用心,在暗沉的背景色调中,只有刘子骥身着青衣,给画面增添了一点光彩。而他身旁的渔夫和吏胥们,要么没穿上衣,皮肤黝黑;要么衣着灰色和黑色,面色赤红,反衬出刘子骥这个人物的特殊性。

在这里,用色彩体现了三人的身份地位。因为古时候穿衣颜色也是等级深严。底层人民要么着麻衣本色(白色),要么就是黑灰色,只有豪门贵胄才可以穿艳丽鲜艳的颜色。同时,动画更是用色彩的对比表现出了刘子骥的高洁志趣和与众不同。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7)

接着,桃花源的出现让整个动画的画风为之一变。沉闷的气氛在清新亮丽的桃花源风景下一扫而空,青山绿色,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的美景构成一副十里春光醉的山水图画,让观众眼前一亮,对这个世外桃源充满了期待。在落红缤纷的桃花林中,渔夫一路急行,穿过石道,终于来到了真正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8)

桃源里的色彩基调又是一变,变成了温暖和煦的黄色调不仅如此,桃源里的每一个人的衣物服饰都色彩艳丽,就连一只小黑猪,也被制作组画上了紫色花瓣和白色条纹。这个世界,与黯淡黝黑的渔夫格格不入。动画又一次用色彩对比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渔夫现实的黑暗苦闷与桃花源自由精彩生活的差距。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9)

另外,三维动画技术与水墨的结合使动画效果具有顺畅性、流动性、层次性,将虚实相生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人物动作和表情上,更是传统水墨动画达不到的效果。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0)

②剪纸成物,皮影操人,利用现代3D技术,让剪纸和皮影两大艺术形式合二为一

剪纸和皮影是我国两大传统民间艺术,既相似又有所不同。

除了材质、制作工艺等有差异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剪纸从诞生之日起就是静态的,是二维平面的艺术作品;而皮影虽然有不少元素源于剪纸,但早已自成一派,主要是三维动态的艺术作品,其表现形式为皮影戏。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1)

但这两种艺术形式真正的底层艺术表现手法其实是一样的,即用线条来塑造表现对象。虽说如此,但在古代,这两种艺术很难同时融合利用在同一场景中,可现代3D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这部动画中,人物均由皮影手法操控表现,视觉上而言人物线条曲直简单,而面部及服饰部分又繁复优美;某些物品则是剪纸手法成型,成圆形或方形框架,讲究对称和谐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2)

以渔夫在桃花源做客的剧情为例,老爷爷家的床铺远看镂空雕花,色彩鲜艳,造型对称工整,完全就是一副精美的剪纸作品,此时渔夫躺在床上,在剪纸形成的空间框架中,依旧是这副作品的一部分。而镜头拉近后,渔夫这位皮影人物则是在这个优秀“剪纸”作品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3)

另一段剧情中,一女子在屋内跳舞旋转,短片通过人物转身时的痕迹,重现了真正皮影戏的效果,而皮影的动作则更加活灵活现。这时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充分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二胡、笛子、古筝、铜锣等中国乐器的演奏,使影片音画合一,给予观众视觉与听觉的美妙双重享受

中国风动画除了画面采用水墨、皮影等东方艺术元素以外,背景音乐的配合也有着严格要求。一般来说,古筝、琵琶、洞箫、长笛等中国乐器是中国风动画中的常客,《桃花源记》也不例外。而这部动画背景音乐最大的亮点,则是二胡。

二胡又称“奚琴”,音色圆润柔和,优美动听,近似人声。因二胡演奏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在影视作品加入二胡乐曲,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气氛制造效果。例如张记军导演的动画短片《二胡》,当背景音乐二胡一奏响,许多人都起了鸡皮疙瘩,自动带入瞎子阿炳的一生。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4)

在《桃花源记》中,二胡的作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刚开始,就是凄婉悠远的二胡声缓缓响起,配上灰色基调的山水背景,可谓相得益彰。只一开头,就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和哀伤的故事,也将悲伤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随着影片进程的推进,间或有一两声古筝响起,让动画意境更显得悠远。在影片进入到渔夫遭官吏毒打的情节时,音乐节奏则变得紧凑有力起来,而当渔夫获救时,二胡的背景音乐消失,响起了雨打芭蕉似的古筝声;这也暗指渔夫的命运开始改变,是剧情发展的转折点。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5)

随着渔夫的讲述,画面中渔夫找到了桃花源的入口桃花林,古筝、笛子、铜锣等乐器开始纷纷加入,它们随着剧情发展时而紧凑,时而舒缓,时而低沉,时而欢快让音乐与情节的发展,音乐与人物心态和情感的变化相结合,使整个影片充满浓重的古典艺术气息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6)

之后,到了桃花源里,背景音乐又变回了舒缓悠远的二胡声,与画面中温馨和谐的氛围形成了反差提醒着观众渔夫的悲惨命运无可改变。

在这部动画中,不同的情感借助不同的乐器进行表现,形成视觉与听觉之间的统一,使观众更好的融入到影片的情节和氛围中。

在《桃花源记》原著上略做改动,增添了动画叙事性,给观众留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在最后一段才出现,也没有救援渔夫的剧情。而在本片中,刘子骥不仅出场很早,更是救下了正在被鞭打的渔夫。

这一情节的改动,增加了动画的情节冲突,不仅表现出古代吏胥的残酷不仁和刘子骥的宽厚仁慈,更是在影片开头就充分调动观众情绪,让观众有继续往下看的欲望。

这里把《桃花源记》的顺叙改为了倒叙,增添了动画的叙事性,营造出一种悬念,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7)

还有一处改动,便是渔夫从桃花源里带出的一颗桃核。

以原文来看,即便陶渊明在序言后还有一首《桃花源诗》详细描绘桃花源的景象,但这个古代的乌托邦依旧如空中楼、井中月一般,不能使人信服。而渔夫带出的桃核,这个真真切切的实物,却让桃花源的存在有了物质基础,也让刘子骥对他无由来的信任更多了一分支撑。可即便如此,两人春来冬去,一年又一年地寻找,依旧未寻到桃花源的踪迹。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8)

刘子骥去世之前,对着渔夫说道:“你是在骗我,还是在骗自己?哪有一个世外桃源啊,只不过是一个梦罢了。”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渔夫无言以对,渐渐地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只是做了一个梦。

然而在影片最后,渔夫一个人绝望地低头走到刘子骥死去的地方,破旧的茅屋已经倒塌,但屋前却长出了一棵生机盎然的桃花树。这一刻,现实与幻梦终于融汇到了一起。

桃花源记是不是陶渊明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被改编成动画)(19)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对世外桃源的存在与否产生了疑惑。如果不存在,为什么带出的桃核能长出影片前面出现过的桃花树?如果存在,那为何渔夫与刘子骥遍寻无踪?

很多人牵强地把结局解读为渔夫已经去世,桃花源不过死人的世界。只有他死了,才能再次找到桃花源。对于这个理解,我只能说没有认真读懂《桃花源记》,也没有理解动画主创团队的用心。花费这么多心思,只为拍一部恐怖故事?未免庸俗和单薄。

其实这个开放式的结局,更多地是为了表达陶渊明、刘子骥以及渔夫等古人,以及主创团队们这些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朴素的追求,从古到今,从未变过。

结语

《桃花源记》不仅在中国国际动漫影视节打动评委荣获“美猴奖”,更是在豆瓣上有8.2的高分。这是一部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的动画作品。我想,除了3D技术打造的极致中国风视觉效果,多种乐器演奏的悦耳背景音乐以及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外,更重要的是动画的主题—老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是这个经久不衰的主题,让晋代陶渊明写下的“乌托邦”故事,成为了现代人们追求的“桃花源”。现代的我们依旧向往着这个无忧无虑的世界存在,因为我们对未来怀有美好期望,这也是我们不断奋斗的目标。

文/叶子听禅

图/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