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第一印象为何如此重要 第一印象重要吗
职场上,第一印象有多重要。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记载的一次面试。
庞统起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而且傲慢不羁,无论自己的谋臣鲁肃怎样劝告,孙权最后还是将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奇才拒之门外。
作为东吴这家公司的总裁,孙权失去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而庞统也失去了一次工作机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庞统无能,还是孙权根本不需要帮手呢?其实,造成这样的后果,只是因为庞统没能给孙权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一个人或一件事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影响周围人们的评价态度和处理方式。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信息出现的次序不同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02为什么首因效应会导致误判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过度依赖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难以弥补的错误或损失。
首先,我们看看首因效应的思维过程,这里面遵循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结构,三段论中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大前提;二是小前提;三是结论。
举个例子: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也正确,得出的结论才正确。如果大前提错误,那么结论就一定错误。
孙权对庞统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大前提——相貌丑陋的人才智也不足,
小前提——庞统相貌丑陋,
结论——庞统才智不足。
很明显,这里孙权自己的大前提就是不准确的。所以结论也是错误的。因为才智与外貌并没有因果联系。职场上,以才干著称的很多人,外貌其实很普通。
其次,首因效应也是一种惯性思维在起作用,一旦惯性思维的大前提出现了错误,得出的结论也就错误,忽视了后边进一步需要时间考察的必要性。
因为人们天生习惯于遵循已有的信息做出判断和行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大脑思考活动,快速决断而采取后续行动,减少考察分析所需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的时候,往往我们一旦认定一个结论,就会想方设法去证明自己这个结论。因为人的思维习惯而言,是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得出的结论给推翻和否定的。
比如:孙权认为外貌不佳的人,才智也就不佳,过去他就是这么判断别人的,自我感觉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于是形成惯性思维:一看到外貌不佳的庞统,就第一时间得出结论,认为以庞统的心智不适合担任自己的谋臣。
其实,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先哲老子在《德道经》里面就告诉我们,观察对待事物,可以采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维方式。
有,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据以及能衡量的信息,比如人的外貌、地位,财富,这些直观可见的事物,往往会先令人先入为主,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导致不经过深入思考就直接做出判断。
这,就是有之以为利。
首因效应,就是一看到不合乎自己心意的现象,就不假思索下结论。运气好,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但往往多数情况下是大前提错误,结论也错误。
与有之以为利相对应的,则是“无之以为用“。
无,就是指眼睛看不见的、难以拿数字衡量的、能够带来真正价值的信息。比如一个人的情商素质、思维格局、思维模式、知识广度、知识深度。
无之以为用,就是我们的思维不被有之以为利导致的首因效应所困住,而是进一步从深层次考虑事物的价值,达成我们的目标。
就像一个杯子,杯子的真正作用是用来喝水或者盛水,满足我们饮用的需要,这是杯子本来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一看到杯子不漂亮,他不喜欢,就认为这个杯子不能喝水。这就是一种误判。
很多人因为首因效应,只关注这个有之以为利就轻易下结论,而忽视了思考无之以为用的内涵价值,导致失去很多机会。
其实是一种思维惰性。
03用深度复盘破解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往往导致只看表相,很容易导致误判,尤其是与人交往当中,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对此,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过去的经验和现有数据虽然可以作为依据,但凡事是千变万化的,不要马上做出结论,以免错失良机。
比如我刚开始兼职写作,周围人觉得以前没听说我会写文章,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现在看到我业余时间写的文章阅读量越来越好,收益也随着越来越多,周围的人也逐渐开始反思,逐渐改变了认知。
其次,在接下来的深度交往中,我们需要继续长期地考察了解对方,才能得到全面的认识,防止因为首因效应而失去了对真相的判断。
我们可持续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复盘,看看自己是否由于首因效应而受到损失,分析改进方法。
陈中在《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一书中,告诉我们:所谓复盘,就是在头脑中将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它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实现能力的提升。复盘的关键是推演,通过推演这个工作,复盘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
根据陈中的复盘思路,破除首因效应的局限性,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先把一件事情的结果写下来,把这个事情结果和当初自己的目标对比,找到差距,尤其是找到最终结果和自己当初的预期不一样的地方。
并且思考:如果妄下结论,实际会发生什么,而自己当初的计划又是什么,小前提是否正确,大前提是否正确,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是否正确。
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和随之而来的结果,和我们预期的结果不相同,那就要及时复盘是否被首因效应困住。这时就要追根溯源自己整个推理的大前提到底是什么,是否正确。
这里边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大前提的时候,一定要看是否真正地找到了无之以为用的本质价值。
其次,要反复思考 自己原来的标准是否有误,如果发现自己原来标准错误,就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毕竟现在信息社会,知识、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经过多次这样的复盘,那么首因效应导致的误判,也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深度思维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大。
04总结
所以,判断一个人,需要综合他过去的经历,过去接触的人,还要结合现在的经历,现在的工作,现在所接触的人,以及他的受教育程度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得出一个结论。
首因效应可供我们参考,但不能完全依赖,条件允许时,还是要全面深入思考再做出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