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周边旅游的绝佳去处(一定要看看渭南市合阳县岔峪村的河灯节)
{本文作者:牛茂林}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岔峪村,位于百良镇徐水河之末,东临黄河。岔峪村每年农历六月十五都要做河灯、放河灯、捞河灯,这就是著名的河灯节。2013年,岔峪村放河灯被定为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说每年都有多年不能生育的年轻夫妇,在六月十五这天晚上,到岔峪村捞河灯或请人捞河灯。捞上的河灯放入篮子带回家中安放,“求子”的愿望往往就会实现。这便是放河灯民俗的来历。
公元2010年7月26日,是农历六月十五河灯节。早上7时半我们一行5人便驱车赶到村里。岔峪村村子不大但紧靠黄河。村口南边有一座形似骆驼的小山。清早河面上还泛着雾气,骆驼山历历在目。在正对着小山的一家农户门外,有一片黄土地,上面栽有几棵小绿树,靠河边的地方,还立着一棵枯树,造型很好。门的右边是绿色的庄稼地。院子里红花和黄色的菊花绽放着,十分鲜艳。这家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倚门而立,从里向外看,形成绝妙的剪影,我赶忙拍了两张。河中间,一轮游艇正缓缓行进。据说对面是山西临猗县。
上午10点左右,岔峪村的农妇门就开始忙碌起来。几乎家家户户开始做花馍、枣馍,这是晚上放河灯祭河神时用的供品。11时许,我们来到一户农家,50来岁的主妇和她的满头白发的婆婆正忙活着做枣馍。白面早已发好,厨房案板上放着两只碗,一个放枣,一个放面粉。她先团面,将发好的面团成圆形,和碗的大小相近,有的上面还压上一圈围沿。做好后再按进一至三颗红枣,便算大功告成。
随后,我们走到另一户院落,三位农妇正在收拾做好的花馍和枣馍,她们将馍放到屋檐下的小方桌上,一起搭手给馍摆造型,使花馍和枣馍形成一个立体图案。
下来我们又转到另三户农家,拍了主妇蒸枣馍的全过程。岔峪村让人感慨的是,这村家家整洁,院落无垃圾、灶房无尘埃,干净程度胜过城市里某些小区。
下午5时,村民开始集体做河灯。在村警务室门外空地上,摆放着一个小煤炉子和三张小方桌,周围坐满了妇女和儿童。我数了数,共有17位中老年妇女和5个娃娃。
做河灯的流程基本上是这样:现将备好的大红纸裁成正方形,长宽各一市尺左右。三位老年妇女把裁好的红纸放在煤炉上面的平底锅里,由于锅已加热,老妇便立即在纸中间涂抹红蜡,几秒钟就涂成薄薄的一个圆形。这是河灯做好后放蜡烛的位置。由于有这个“防湿层”,将来河灯放入河水中便不会因被浸湿而落入河中。灯纸涂好蜡后,就传给小方桌旁的中年妇女做河灯。每人三四秒钟就会折叠成一个方形小盒子,上面是敞开口的,其余四面封闭。封闭完再用浆糊粘牢,一个河灯就算做成了。傍晚7时,200多个河灯全部做好。接着,大伙将河灯摆成“六月十五河灯节”七个大字,放在临河的空地上,供摄影者拍照。一只小狗静静的卧在那里,看着人们。在做河灯时,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位青年妇女,带着礼品盒和红色被面,来岔峪村答谢去年河灯节捞河灯给他们的“乡党”。这说明他们喜得贵子了! 双方笑逐颜开,亲如一家。
晚上7点20分,天色渐渐暗下来,天边也出现了火烧云。全村青壮年20余人端着盛着花馍、枣馍的盘子,排着整齐的队伍,鱼贯而行,经过崖边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来到河边一处空地上,到后将供品一字排开。紧接着鸣放鞭炮,只见河边烟火缭绕。响声褪去,村主任率领众乡亲焚香倒酒叩首,祭拜河神。
不一会,祭拜仪式结束。村民们又原路返回,将供品(花馍枣馍)端回各自家中。7时26分,留下的近十位男性青少年开始放河灯。这时,天已黑透,放河灯者将放在篮子里的河灯一个个小心取出,中间放入蜡烛并点燃,然后慢慢放入河中任其漂流。有的小伙子性急,双手各端一盏灯,直接跳入河中,助其漂流。霎时,红彤彤亮堂堂数十盏、上百盏河灯在水中形成“银河”,并顺着河水缓缓流动,形成一条“长龙”,煞是好看。我们在岸上摸黑摄影,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拍到光影。晚9点,我们急急开车返回县城宾馆。(2020.6.20补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