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程)

第八章 对开头和结尾的分析理解

文章的开头是记叙的发端,一个好的发端容易带出好的内容,更能紧紧吸引读者。“编筐织篓,全靠收口”,写文章与编织筐篓一样,结尾收得好,照样会使文章大为增色。好的作者注重开头、结尾的技法,因此,我们也不可忽视对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分析理解。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文章开头的中心句就是首括句(总写句、统领全文句、启下句);结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总结全文)。还应知道,有的文章的中心句明确了全文所写内容,有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主旨。

当然,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如有的文章开头不仅统领了全文内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主旨;有的文章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同时也总结了全文,甚至深化了中心。

第四十六课 分析开头的点题和结尾照应开头的作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程)(1)

网络图片

A、开头的点题作用:就是开头段和文章题目相照应,即题目中的词意,在开头段有相应的语句来照应它、反映它、说明它。

例如《试》一文,文章的开头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小保姆勤奋、实在后,紧接着写了这么一句话:“不过,在最后三天中,女主人还想对她进行一项测试。”其中“测试”一词与文章题目“试”相照应,这就是点题。当然,《试》一文的开头还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因为下文写的是女主人对小保姆的测试。

B、结尾照应开头的作用:就是结尾段与开头段相照应,即开头段写到的意思、语句,在结尾段又类似地出现。

例如《死于山上的人们》一文,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死于山上的人,他们未必了解山!”结尾又是这样写的:“死于山上的人,他们既不了解山,又不了解自己!”这个结尾类似地出现了开头段写的意思和语句,当然,结合文章内容,还能看到这个结尾又起到了深化中心的作用。

请看范文

自  嘲

①我没病,好端端的。可是,好端端的我却想起了自嘲。为什么?当然事出有因。

②我这个人——怎么说呢?实说吧,颇有些妄自尊大,总认为人活着不说活出个八面威风,也得弄个有模有样,往人面前一站,不能露出半点儿的寒酸,否则,就伤了自尊,有失大雅。于是,我整天小脸一绷,玩深沉,努力在人们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良好的,几乎无懈可击的形象。妈呀,如此地包装自己,我真是弄巧成拙,自作自受——活得太累,太死板,简直就是个机器人;一深沉,同学们对我敬而远之,朋友便少得可怜,我孤独得就像大海中一座荒凉的小岛。

③不行,我得换个活法,让自己一路欢歌,潇潇洒洒走一回。

④可是,咋换个活法?换个啥活法?

⑤一天,我上新华书店买书,漫不经心地翻书却翻到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所给的材料是:“自嘲”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自我嘲笑”。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每个人都可以自嘲……

⑥我茅塞顿开——死脑瓜骨者永远不会恍然大悟。老实说,我天资聪明,要想幽默,会;要玩儿心理调节,会;要玩智慧,会;自我嘲笑嘛——当然没问题。

⑦我终于恍然大悟——自嘲,我保证会一路欢歌,潇潇洒洒地走一回。

⑧一次,同学们考试没考好,一个个心情十分苦闷,整个教室里乌云笼罩。我便故意站起身来,向前踉跄(liàng qiàng)了两步,摔了个嘴啃泥。要搁往日,为了不失尊严,我一定会一声不吭,自己站起来。可是今天,我却死活不起,嘴里不住地喊道:“疼死我啦!疼死我啦!”我一改往日的英雄本色,努力装出一副求助样,让同学们感到英雄也不过如此,他们自己也没什么逊色于人的,对我也不敬而远之了,纷纷跑来,扶我站起,场面十分活跃,教室里也阴转晴。这是我第一次在同学面前出洋相,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却让我赢得了朋友,让同学们开了心,我也特别开心。

⑨一次考试,我又考了个全班第一。可是巧得很,我错的两道小题全班竟无一再错者。为了尽快弄懂这两道小题,避免苦思冥(míng)想且无功而返,更为了广交朋友,我决定求助于同学。然而,谁又能相信我求助的真心呢?我可是全班顶呱呱的尖子生呀!对了,不能再一本正,得弄点儿寒酸样了,于是我自嘲地说:“同学们,天下最愚者非本人莫属,求求你们了……”我故意低三下四地自嘲,让同学们看到了我的幽默,更看到了我的真心。我用真心换真心,同学们实心实意地为我解题,让我差点大喜过望。

⑩我是班里有名的小歌手,另外一名小歌手十分妒忌我,因为有我很难显出她。一次,班里又要选派一名小歌手参加全校小歌手大赛,让我心里很不平静:是要荣誉还是要朋友?故意谦让会不会弄巧成拙,让别人看出我是玩弄高风亮节反倒在贬低对方?怎么办?对,自嘲,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选派小歌手时我谎说我最近贪吃好吃的吃坏了嗓子,唱歌时还故意唱跑了调。所谓的贪吃好吃,唱跑了调,让我失去了大雅,逗乐了同学,我便乘胜逃之夭夭,说去治嗓子。事后同学明白了真相,说我随和好交,那位小歌手感谢我给了她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愿和我永做朋友,乐得我飘飘欲仙。

11.好端端的我想着自嘲,永远想着自嘲。朋友记住,人生切莫妄自尊大;自嘲永结开心果。

[本课解题A]本文开头的作用是点题、引起下文。

[精辟讲解]本文题目是“自嘲”,而开头段写“好端端的我却想起了自嘲”,其中“自嘲”一词正好照应题目。另外,“为什么?当然事出有因”,也正引出了下文所写的内容——“我”想起了自嘲的原因。

[本课解题B]本文结尾的作用是照应开头,突出主旨。

[精辟讲解]本文开头“好端端的我却想起了自嘲”,这个意思语句,在结尾段又类似地出现了。结尾段第二句话,作者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明显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本课思考题

1. 第②自然段“包装”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答: 。

引点:注意语境,看上文。

2.第②自然段横线上的“如此”指的是 。

引点:依上文,揣摩词语的指代义。

3.第③自然段横线上句子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 。

引点:结合语境,注意捕捉关键语句加以概括。

4.“我”为什么要自嘲?

答: 。

引点:结合第⑤和第②、③自然段,概括回答。

5.第⑥自然段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注释 B.表示话题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引点:“茅塞顿开”突然转写到“死脑瓜骨永远不会恍然大悟”。

6.第⑧自然段横线上的“故意”一词删掉好吗?为什么?

答: 。

引点:体会字、词的表达作用。

7.第⑧自然段,“整个教室里乌云笼罩”是 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 。

引点:用乌云比喻什么?注意衬托法。看下文“教室里也阴转晴”。

8.本文写了“我”的三次自嘲,请分别概括回答“我”这三次是如何自嘲的: 。

引点:结合三次自嘲的具体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参 考 答 案

第四十六课

1. 小脸一绷,玩深沉,努力在人们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 2. 良好的,几乎无懈可击的形象。 3. 活得轻松愉快,不累不死板,有更多的朋友而不孤独。 4.“我” 知道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自嘲可以让自己活得不累,不死板,又能多朋友,不孤独,潇潇洒洒地走一回。

 5. B 6. 不好。“故意”一词 是有意识的,更能表达出“我”的自嘲,删掉之后就表达不出这个意思了。 7. 比喻 烘托了同学们苦闷的心情,为下文“教室里也阴转晴”作铺垫。 8. 第一次,一改往日英雄本色,装出求助样,“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让同学对“我”不再敬而远之,帮“我”站起。第二次,故意弄得寒酸样,自嘲自己是最愚者,用真心换真心,让同学们实心实意地帮“我”解题。第三次,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谎说自己贪吃好吃的弄坏嗓子,唱歌故意跑调,说去治嗓子,把取得荣誉的机会让给另外一个小歌手。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程)(2)

指导老师张士连

作者简介:张士连,74岁,曾经是一名军人,七十年代初复员转业到油田,原吉林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特车队政工干事。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士联作文公益教育促进会会长,2000年从企业内部退养后,致力于辅导中小学生语文(作文与阅读)。期间,整理、总结、创新了“作文八种结构法”,获得了国家专利。继《士联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程》(上、下卷)《话题作文与阅读》(上、中、下卷)《阳光童话林》《作文早入门》之后出版的第六部著作。目前新出版的中小学阅读读本共20多万字,分为“情真意切散文篇”、“写人叙事记叙文篇”、“引人入胜童话篇”、“观点鲜明议论文篇” 四个部分。关于本书的定位,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既是文学读物,又是作文导航。在指导读者读写要点与读后答题的同时,教你读与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