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指哪些人(文人墨客那些事)

由古至今,中国涌现了太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但是能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艺术最高镜界的——恐怕是凤毛麟角!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理论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词造诣达到了文学艺术成就的最高境界,也是我非常崇拜和喜欢的文学大家之一。他的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是毛泽东在陕北触景生情、由感而发。1945年,他到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时,赠予老友柳亚子,并经过作家吴祖光之手在报刊发表。《沁园春.雪》的发表,好像在重庆投下了一颗"炸弹",顿时震撼了山城,并迅速波及到全国,形成了国共两党的文化大战。蒋介石大为震惊,急令国民党控制的报刊连续发表"和词"近30首、文章10余篇,大肆"围剿"毛泽东的"咏雪"词。但是无论思想、还是文采,都无法达到《沁园春.雪》的艺术境界和词中所蕴含的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

蒋介石看到国民党这些"御用"文人的无能,气急败坏地说:"怎么有能耐的人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了呢?我们国民党的人怎么都那么不争气!"之后,他不甘心失败,回想过去搞文化"围剿"没有成功,这次围绕一首词的较量,一定要挽回面子。他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便打算举办"重奖征文",从民间招聘诗词高人大家。但是苦于参加者都是些庸才,便悄悄收场,认栽了!

如果毛泽东没有青少年时期储存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写不出《沁园春.雪》这样"可望不可及"极高水准的词赋。自古英雄出少年!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刻苦学习、立志改变腐朽黑暗的旧社会、报效中华民族的事迹:

(01),少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1907年的毛泽东已经14岁(虚岁15)了,这在乡里已经是"成年人"了。辍学后的毛泽东白天要在田里干一个整劳力的活,晚上还要帮父亲记帐。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抓紧时间学习,贪婪地阅读那些能够找到的除了经书以外的各类书籍,包括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周易、奇门遁甲、相书、明清小说、诗词格律、各类杂记、传记、地方志、神话故事等等。

毛泽东在这些古传奇故事中渐渐地发现,他所读的书中描写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勇士"、"豪杰"、"官员"或者"文学人士",再就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极少有贫苦农民被描写成主角。这些,引起了他不断地分析和思考。知识面越来越广了。

文人墨客指哪些人(文人墨客那些事)(1)

转眼到了1908年,经过舅舅的再三说情,二弟毛泽民又去了南岸读书了,毛泽东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是年,毛泽东母亲生病许了愿,虽然他不信神、不信佛,为了解母亲的心疑,让母亲安心养病,便遵从母命独自跋涉100多里路,专程到南岳衡山的大庙去朝佛进香。

毛泽东到了南岳的大庙中,诸事完毕后,他信步游览了南岳真君祠大殿,又去了嘉应门、御牌事和寝宫,对御牌碑上刻的字看得格外仔细、认真。接着,他登上了衡山的主峰祝融峰。这里山高林密,气势雄伟,令极目远眺的毛泽东顿感心旷神怡、感慨万千,极大地激发了他对祖国大好山河诚挚的爱和深深的情,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要走出大山、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间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02),受启蒙老师启发,读《盛世危言》觉醒

1909年,韶山冲来了一位名叫李漱清的教师,这位长沙法政学校的毕业生,是个思想开朗的维新派人物。他家在韶山冲,与毛泽东的同学李庆丰是本家。他回到家乡以后,积极主张废驰庙宇、办新式学校以开发民智,尤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女人们缠足,反对男人们再留辫子……

李漱清的返乡,引起了乡里人的广泛争议,李漱清被一些思想守旧的人斥为"讨激派"。毛泽东却很欣赏他的主张,从这个维新派人物身上感受到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朝气和激情,便常去他家借书看,并听他讲述许多有关中国和世界的大好形势。后来又带了二弟毛泽民同往,从他那里接受新知识,感受新思潮。李漱清也深深感到毛家两兄弟领悟性极强,有着自强不息的求知欲望和拼搏进取的蓬勃朝气。

在李漱清那里,毛泽东借了《盛世危言》这本书,经常同二弟一起反复阅读和讨论,兄弟俩都很赞同书中提出的"激进"观点。《盛世危言》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的杰出代表郑观应所著,书中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方的装备,诸如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所以应该把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中国来。

对于书中开头的第一句话:"呜呼,中国将其亡矣!"使毛泽东两兄弟的感触颇深。书中叙述了日本占领台湾的经过,并写了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家被外国侵占的情况。读了这些,毛泽东两兄弟对中国的前途感到沮丧,并初步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两兄弟的这些活动,自然躲不过父亲毛顺生的眼睛。他见两个儿子总往李漱清那里跑,便对他们讲:"要当心哩!他可是个"危险"人物,你们最好别理他……"但是毛泽东却从此有了更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与二弟共同焕发出的英雄气概催促着他尽快走出韶山冲,投身到更加广阔的社会中去。迎接大风大浪的挑战……

文人墨客指哪些人(文人墨客那些事)(2)

(03),交有志之士为友、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1913年春天到1918年夏天,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在第一师范里,有他最敬爱的老师和他最要好的同学。他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就常常交换一些关于怎样改造社会、怎样改造中国的意见。他们又常常互相勉励,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使每个人都能文能武,有真才实学,能够改造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成绩,贡献力量。

毛泽东认为,改造社会大业,决不是几年的短暂时间所能完成的,更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必须有一大批志同道合、坚定不移的朋友,组织一个牢固的团体,汇成巨大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1917年的秋天,毛泽东向长沙各校寄了《征友启事》。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做朋友,并指明要结交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最后。还引用《诗经》上"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两句诗,表示自己的求友之心切。

启事发出后,陆续收到五、六个人表示愿意联系的来信。人数虽不多,毛泽东仍然感到高兴。后来,毛泽东约他们到定王台湖南图书馆会面。见面时,他们没有应酬的客套话,也不谈饮食起居之类的生活琐事,而是开门见山,谈时事,谈学习,互相询问最近读了些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交往的日子长了,他们之间的谈话也就更加坦率、更加深入。毛泽东常常告诉他们:读书要有理想,有有雄心壮志,不要打做官发财的主意。古来那些舍身救世、为国为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值得学习。

文人墨客指哪些人(文人墨客那些事)(3)

经过几年的努力,毛泽东身边聚集了十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多是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也有一些是中小学的青年教员。这是一群纯洁而有朝气的人,是一群态度极端认真、"真心求学、实意做事"的人。他们认为:时局太危急了,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十分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毛泽东还曾提倡"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问题。有一次,毛泽东到一个青年家里,想和他交谈时事和社会问题,不料这个青年却侈谈生活琐事,并把佣人叫来,为着买一小块肉,商量老半天。毛泽东对这件事,心里非常的不快,他觉得这个青年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能作为自己思想上的朋友,以后就不再找他了。

文人墨客指哪些人(文人墨客那些事)(4)

毛泽东和有志之友经常聚会,每次会必讨论,讨论的中心就是"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毛泽东认为,应该想一个办法来团结更多的有志之士。他和他们经过酝酿,决定组织一个学会。1918年4月14日,在岳麓山下蔡和森的家里,以一个改造中国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正式成立了。

结束语:

中国近代政治家、学者梁启超的著作《少年中国说》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州,则国胜于欧州,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篇文章读起来会使人热血沸腾,好像就是为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量身定作所写的!毛泽东以一介书生,和那些志同道合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剥削人民压迫人民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建立起一个民主、团结、廉洁,让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和国家!是毛泽东把一个近百年来任人欺凌宰割、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谁也不敢小觑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本文作者部分参考《湘潮》发表的文章《国共两党空前绝后的词坛大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