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做人智慧(菜根谭如此修炼)
前几日,在超市购物前台处,有一男子在吵闹,仔细一听,原来是他来超市买东西,手机丢了他说:我付完款,手机放收银台的,拿了东西就走了,现在回来手机就被人拿走了,谁不要脸把我手机偷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菜根谭的做人智慧?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菜根谭的做人智慧
前几日,在超市购物。前台处,有一男子在吵闹,仔细一听,原来是他来超市买东西,手机丢了。他说:我付完款,手机放收银台的,拿了东西就走了,现在回来手机就被人拿走了,谁不要脸把我手机偷了。
他是一个50多岁的大叔,年纪这般大,难道不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明显是他自己粗心大意造成手机遗失,却在超市里大吵大闹,骂别人不要脸竟敢拿他手机。手机是财产,不保护好,自然容易遗失,现在的人大概还没到路不拾遗的境界。你自己一点防人之心都没有,财产外露,扔在台上,不丢也难。
小时候,我妈就经常教育我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己的东西要保护好,不然就很容易被别人拿走。(无外乎钱财之类,因为家穷,母亲一向把自身财物看得重。)没想到在读《菜根谭》时,竟然看到这句话,紧接着这句话的是此戒疏于虑者,意思是告诫那些与人交往时考虑不周的人。以此看来,与人相处,不论好坏,主旨在于个人的修为。
为人处世的内在修炼之法,只需要说服你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一切都会变得像雨后天空的澄明。人在生活中的苦恼,皆是执念太深,不懂变通。要学会自我安慰,何事都需要找到一个出口,压力得到释放,人的身心自然顺畅。
以下是看《菜根谭》的个人感悟。
1.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为鹰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无欲,天地也不能转动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况一切区区事物乎!
还记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常拿来告诫自己,不要因为某件物品而高兴,也不要老是因为自己的小心思而悲伤。我是把他的物看作是物欲,如果能不以物质的好坏多少判定人的幸福与否,那不就是不以物喜吗?
拿现代人结婚彩礼来说,我们这些小地方的要求便是有房有车彩礼十万左右,成为一种流行。这算得上物欲横行吗?有一个家里几百万的小哥说,我父母辛苦赚的钱,凭什么要一个只出脸蛋的女人来享受?所以,他一直没找到对象。
如果把物欲降低,两个人性格合适,一起打拼经济物质,共患难是更值得提倡的婚姻契约精神。这是单以一个人从婚姻观的物欲中的辩解。
物质太多丰富,并非是一件好事。人们会花大把时间在挑选物质上,一件比一件精美,一件比一件华贵,经济受限,非要从中选出物美价廉者,怕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如若一念清明,我们只选择生活所需,淡然,欲望减少,自然随性,快乐自多一分。
2.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读书的时候学过一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文章,一个人在草原上养马,丢失了马匹,大家都来安慰他,他并不觉得是祸事。他儿子寻马,带回一大群良马回来,大家又都来恭喜他,他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喜事。儿子喜马,在马背上掉下来,摔断了腿,后来打仗征用民兵,由于他儿子残疾,躲过战场,幸得一命。是福,是祸,并不是一言概之,人的生命长远,并不在一朝一夕。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祸相依,并不是单一而行。
福来不必喜,要看他怎么接受,祸来不必忧,要看他怎么处理。主要看人的心态,如果遇事大喜大悲,心情极度起伏,大起大落,便容易在生活中自迷与沉沦。凡做大事者,宠辱不惊,大小事处理起来波澜不惊,顺水推舟,见风使舵,顺应事物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3.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成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二境,悟迷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
女人嫁入婆家,进入家庭生活中,一般婆媳关系不好处,来源于婆婆太过啰嗦管事太多,媳妇处处看不惯,不管婆家之前付出过多少,终成心结。小芳倒是个例外,由于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现在嫁做人妇,婆婆管得宽,她倒觉得很幸福,有一家人的烟火气。
人多是以自身出发,再评判别人的过失。
我们总是看别人生活的美好,羡慕且渴望着,岂不知别人也是有烦恼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迷茫,再好的条件,也是苦海。顿悟生活,把苦乐当做甘甜,再苦也是乐境。
迷茫与顿悟,只在一念之间。身在迷丛中,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状态。清心寡欲,看淡一切,自然日子好过。执念愈深,举步维艰。这条法则适用于面对生活的困顿。
总结:《菜根谭》的版本很多,我这次看的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内页配着齐白石的画作,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多了一份古典之美。《菜根谭》的内容是名言警句,不成文章,一句话的顿悟,比文言文少一分高深,比白话文多一分精简,配上经典画作,自是一派风格。
全书分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5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它的侧重点,闲处时,一点一点的读,别有一番风味。道理,自然是成道理的,而且很多道理是从平民老百姓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道理,再或者是这些道理已经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人们自省以及教育下一代的金科良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