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问题如何保证(如何理解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

提问:周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国家粮食问题如何保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粮食问题如何保证(如何理解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

国家粮食问题如何保证

提问:周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请问,该如何准确理解这一论述?解读:张青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要理解的论述,我们首先得从战略和战术两者的关系说起。战略是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术是为了实现战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或者具体步骤。简单来说,战略是方向,而战术是方法。孙子说过:“策无略无以为恃,计无策无以为施。”这很好地解释了战略和战术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未来与当下的关系。因此,保证粮食安全就是总的大方向,粮食供给则是我们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1919年毛泽东曾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粮食安全这个“永恒课题”高度重视。这段论述强调的是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问题。进入新时代,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是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正如强调的那样,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

从人类发展来看,粮食安全是关乎生存的最重要物质基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今年7月6日联合发布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已达8.28亿,较2020年增加约4600万。中国人从整体上解决了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成为一种稳态,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从中国国情来看,人多地少水缺是最大的国情,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7%和25%。人口、耕地、水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胡焕庸线”、“南水北调”与“北粮南运”是典型写照。此外,受地理和季候风的影响,中国农产区的雨量集中于夏季,且各地雨量大小极不稳定,旱、涝、虫灾等自然灾害多发。《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即是历史写照。2020年8月底,东北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三个台风;2021年7月河南出现特大暴雨;今年8月,包括安徽、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粮食主产区达到中度以上的气象干旱情况,则是现实写照。“积谷防饥”,是稳定粮食生产,建立国家储备,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盐铁论·力耕第二》早有记载,“丰年岁登,则储积以备乏绝;凶年恶岁,则行币物;流有余而调不足也”。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历史一再证明守住天下粮仓的极端重要性。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能否掌控足够的粮食资源和国际粮食贸易定价权,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在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粮食的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日益凸显。1973年爆发了全球石油危机,同时爆发了20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球粮食危机。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同时爆发了第二次全球粮食危机。2020年出现世纪疫情,加之后来的乌克兰危机,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际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暴涨,对粮食输入国而言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由此看来,粮食问题从来都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成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指出:“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稳住农业基本盘、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无论从供给、需求还是预期方面,粮食安全与稳定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均密切相关。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粮食安全成为经济“稳中求进”的物质基础与重要保障。

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来看,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的现代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根本上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提质增效。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局来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保障粮食安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底线和战略考量。

在新形势下选择何种战略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难题。“以我为主”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还是放弃主动“依赖进口”,是关乎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不可能主要依靠进口粮食解决吃饭问题。一是国际市场调剂空间有限,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不足我国需求量的一半,且出口粮源集中在少数国家,“买不买得到”无法保证;二是国际市场定价权掌握在粮食输出国和国际大粮商手中,大量进口粮食需要付出巨额代价,“买不买得起”无法保证;三是进口粮主要通过散装海运,运输通道安全风险大,“运不运得回”无法保证。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确保产能,科技支撑。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目前,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2/3,有效灌溉面积为10.37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多一点,“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要确保产能,守住耕地红线是重要的前提,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重要保障,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重要的途径。其次要藏粮于技。在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种子安全,粮食才能安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关键是种业安全。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明确方向和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要在严格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推进生物育种研发应用。

适度进口粮食。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耕地、水、资源环境压力大,适度进口粮食是必要的。一方面,调节品种结构,如适量进口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啤酒大麦等专用粮以弥补国内不足。进口玉米、大豆等谷物和豆类以弥补国内饲用粮和油料、豆粕等供求缺口。另一方面,平衡年度间市场供求。粮食生产主要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年度间粮食丰歉和价格波动需要通过粮食进出口和国家储备来调节。但要避免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指出:“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耕地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种什么,种多少,必须有所取舍。首先要“保口粮”,优先保障水稻和小麦生产。其次是“保谷物”,在保稻谷、小麦的基础上,还要保玉米。近年来,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长很快。同时,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要求,要量化“两个指标”。一是做到“谷物基本自给”,保持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二是做到“口粮绝对安全”,稻谷、小麦的自给率能基本达到100%。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硬指标,也是硬约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中国已经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用事实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学习时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