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的遗书(5000字遗书字字泣血)
在定时发送5000字微博遗书后,鹿道森,一个自我评价为留守儿童、山区孩子、校园霸凌亲历者、摄影创作人、大学毕业生、独居青年、追梦的人,跳入大海,绝然离世!
斯人已逝,是非对错已然苍白,只余一撮人间悲凉!
只是5000字遗书,字字泣血,让为人子女也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对家庭和爱的认知亟需再次升级!
鹿道森的案例不得不说集中了一个孩子所有的童年不幸,尽管上了四年大学,一肚子学识,成年后,仍然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无法排解,以致于崩溃到生命坍塌。可见,家庭是一个人多么重要的人生起点,亲人间爱的连接是一个人多么重要的力量源泉!
这是一个成年孩子对父母的控诉,也是一个孩子对爱的呼唤与渴求!父母不再只是一个称谓,而是一份职业,需要学习和提升家庭教育的职业。
以生命为代价的呐喊,揭示了亲子关系的三个真相——
01
第一个真相
孩子:
爸爸妈妈已经把他们所能拥有的最好给了你
可爸爸妈妈永远没办法把他们没有的东西给到你
父母在以他们认为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有的严历,有的民主,有的焦虑,也有的淡定,有的春风化雨,也有的急于求成,但有一点谁也无可否认: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让我们接受教育,是否给了我们希望的爱,也许不能一概而论,究其始末,与父辈母辈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有关。
看着全网都在批判鹿父鹿母无知的时候,我一个为人母者,有点心酸,鹿的父母应该是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民,那时的他们,黄荆棍下成长的一代,迎着开革开放,异乡求生,努力脱贫,哪有今天的这些教育认知,这样的要求,对忙于生存供子求学的农民夫妇来说,未免苛刻。
鹿的父母不是不爱他,只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让他感受不到他要的爱,亲姑姑说,他的爸爸其实很疼儿子,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未来,长年在外务工,那怕让孩子寄人篱下,也要攒够读书的钞票,为了孩子,父母那怕不合,也勉强湊合,这是那个年代的父母能理解到的爱子方式,但不能说父母不爱或者没有给予爱。
据悉,央视名嘴董卿,父亲在其童年时非常严厉,“每天早上到操场跑一千米,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还不让妈妈给她做新衣服”,这些童年“阴影”,对于当时还是小女生的董卿来说有着相当大的杀伤力,甚至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父亲的亲生女儿。
在《挑战不可能》播出的节目中,一位父亲带着自己5岁的萌娃,挑战“飞镖攀岩”。在攀岩过程中随着孩子逐渐攀向高处,危险系数也不断增加,令在场观众胆战心惊。而就在挑战之后,这位父亲说“我希望我的女儿长大后,知道我为她做了一件事情”,一句话竟让董卿情难自控,当场痛哭。
几度哽咽后,董卿含泪述说,“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对我非常非常严厉,我曾一度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可是当我长大,一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每一个父母都会倾尽所有去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特别羡慕你们,将来会有很多特别美好的回忆。”
所有自觉童年有伤痛的孩子,别太早断定父母不曾爱你,或以爱之名禁锢、伤害了你,未经父母事,怎知父母心,才情如董卿者也是行将而立之年才和自己达成和解,才明白爱之深责之切的深刻内涵,有些事情,只有当你为人父母,才会真正明白有且只属于你的父情母爱。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不解,抑或是执念,走近父母,去了解他们的原生家庭,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特殊,去洞悉他们爱的方式,看见即疗愈,一切皆会释然,心中有光,前路不暗,接受爱,学会爱,让爱在家人间流动起来、活起来。
02
第二个真相:
父母: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
鹿道森少年时期一直寄宿,尽管亲戚待他不错,但他始终没有归属感、价值感,这是他感到人生暗淡无光的源头,也是他后来人生坎坷时无法汲取生命力量的根本。
孩子0-5岁时,父母是他的守护神,把孩子带在身边,一生的安全感就打下了基础,源泉在,不怕江河干涸,根基牢,不怕路远且艰,亲人陪伴是最长情的温暖,更是受伤时最坚硬的盔甲,不到万不得已,宁可不发一世财,也要伴他启蒙路。
少年鹿道森因寄人篱下,被迫习得性自卑、孤独、敏感,不值得更好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使其自我认知上,尽管父母双全,却已成心灵孤儿,这是导致他后来被侮辱、被欺负、被排挤、被威胁的原因之一。
孩子的自信缺乏主要源于四方面,一是身体原因,比如肥胖、容貌焦虑,二是家庭原因,比如单亲、贫穷,三是经历方面,比如被羞辱、失恋,四是性格方面,比如内向、胆小。用海恩法则解释:事故之前有征兆,征兆之前有苗头,苗头之前有隐患。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上因素,不过,却并不一定导致自我设限和自我贬低,就不会有隐患,更不会酿成事故。
鹿道森遗书里写到自己容貌焦虑、家庭贫穷、校园霸凌和自我封闭,人生经历又少了很多善良以对和温柔以待,无数个午夜梦回,潜意识里逃不掉曾经的伤痛,他努力过、挣扎过,直至用尽全力,这已不再是爱而不能的隐患,而是长期的自我否定以致心力憔悴,是事故发生前的征兆了。
孩子的船风雨飘摇,紧绷的弦终会断裂,他严格要求自我,一心力图改变,他没有向外求助,父母也依然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成年后,鹿道森一次次的自我疗愈却并没有完成自我救赎,最终坠入了黑暗的深渊。
为人父母者:孩子身体年龄成年了,心理年龄不一定成年,部份孩子处于幼儿期(依赖、不独立),或者青春期(独立、对抗期),所以,需要我们及时的关注和引导,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特殊家庭指的父母离异、再婚、死亡,或抱养、留守),发现孩子心理隐患,完成生命铁三角爱的连接,从源头上给予他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是人生得救的起点。
什么是接纳?
接纳孩子的所有包括情绪,孩子是唯一的,不像种庄嫁,今年收成不好,明年再来,生而为人,自有他来世一遭的人生使命,别妄图把每一个孩子变成标准化的产品,别去比较,别去催逼,我们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什么是爱?
爱是无条件的,爱是双向的,爱是有边界的,爱是充分的精神滋养,爱是恰当的物质体现,别说你考了100分我才爱你,这是交易,也别因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就买买买,这是没有边界的物质补偿,会让孩子变得肤浅和攀比,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物质丰盈的年代。
父母有三给层次:给时间、给精力、给钱。如果希望孩子扬帆起航、展翅高飞,那就多些时间陪伴、多些接纳、多些鼓励、多些爱。
03
第三个真相:
教育升级,提高我们教育品质
以终为始,培养孩子幸福能力
鹿道森说,他没有幸福的童年,人生的旅途中,满目疮痍,头破血流,他无数次破碎龟裂,无数次拾起重组,压跨他的不是最后的一根稻草,而是生活的无数沙粒。
他是典型的被“代际”型父爱母爱错付的一代,也是失去了主动攫取幸福能力的一代,
如今,大家都在谈教育的两大支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什么是学校教育,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又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呢?
学校教育是为孩子未来工作打下知识基础,家庭教育是重建孩子的整个人生,为他的人生格局奠定基础,它才是最终决定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幸的是,今年开始,教育部公开提出了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大量减负,鼓励社会实践,全方面、多元化的素质型人才培养已然成为时代刚需。家庭教育不再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和补充,而是根系,否则,见诸报端的清华北大学子回家卖串串的高分低能事件仍不能幸免。
时代巨变对教育形成了新的冲击,我们这代的孩子们大概率成年时会到2030至2040年左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想用今天的知识应对20年后的社会,估计力所不逮。
因此,父母不再只是一个称谓,而是一份职业,是需要学习和升级教育能力的职业,从心理学、教育学甚至哲学等方面不断的完善和补充,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才能给到孩子终身幸福能力的一臂之力。
幸福到底是什么?终身幸福需要哪些能力?在上海卫视心理访谈节目连续七集播出的黄志猛老师说:幸福是事业中的满足感和家庭中的亲情感!它至少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把事业照顾好的能力,二是把家庭照顾好的能力,如何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归纳起来,无外乎就三个方面:亲情发展、人格独立、知识增长,人格独立和知识增长的交集决定了事业能力,亲情发展和人格独立的交集决定了家庭能力。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事业成功,他在知识增长方面无可厚非,人格独立这块有些许缺陷,亲情发展却是极度匮乏,最终导致他在家庭能力这块出现断层,以致于一个人最钟爱什么,最后就毁于什么,
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父母援疆,工作繁忙,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就这种亲身体验,使李阳功成名就后,也把事业看得比家庭和孩子重要,最终因妻子不满导致家暴丑闻,疯狂英语至此走向没落、不再疯狂,在柴进专访中,他说道:因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我认为事业比我的家庭和孩子重要,我没有感受到爱,所以也缺乏爱的能力,尽管事业成功,但我其实很自卑,极度的自负就是自卑。
知识增长让我们交给学校老师,学习实在差点,找个好老师针对性辅导一下也会跟上进度,而亲情发展和人格独立这两种终身幸福的能力都是在家庭中夯实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终身幸福的能力,务必在童年时候两手抓、两手硬,在孩子成年后,方可放手闯,放心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