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为什么戴香囊(杨贵妃体香之谜源于西域秘香沙枣花露)

杨贵妃为什么戴香囊(杨贵妃体香之谜源于西域秘香沙枣花露)(1)

闻香识贵妃

丰肥浓丽,玉软香温,每有汗出,红腻多香。

川妹子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秘密,不只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还有“一枝红艳露凝香”。

杨贵妃丰腴,多汗,常湿透香帕,但汗香袭人。唐玄宗感念,专为她修了一座沉香亭,现代尚存,为西安兴庆宫公园标志建筑之一。

作家蒋蓝揭秘,杨贵妃的体香之谜,源于西域秘香——沙枣花露。这可能是安禄山献媚杨贵妃的手段之一。安禄山本为胡人,西域秘香,经他之手秘制供奉。在如今的吉尔吉斯坦到中国的伊犁河谷,沙枣花调制的“香露”,依然作为当地乡间妇女的体香秘技。

人物简介

川妹子杨玉环

杨玉环祖籍弘农,祖辈杨令本曾出任四川维州(今四川汶川县)太守,在维州守城之役中殉职,葬于导江县杨氏墓地。父亲杨玄琰,早年在四川任蜀州(今崇州市)司户参军,其母随夫入籍导江,在导江(都江堰聚源镇)生下杨玉环。“落妃池”、“梳妆台”,相传为贵妃落水、梳妆处,现在都江堰仍存土台遗址。杨玉环在四川生活了10年,父死后寄居洛阳亲戚家,15岁被选为寿王妃。

杨贵妃为什么戴香囊(杨贵妃体香之谜源于西域秘香沙枣花露)(2)

香的幻觉

味蕾的盛宴中,唐玄宗陷进杨贵妃的身体里,无法自拔,这是一个音律、姿艳、丰润、幽香的混合体。

杨贵妃到底有多香?聚斯金德的《香水》中有一段文字可以体味:一阵风把某样东西朝他吹来,那是一点微小的东西,一点碎屑,一个香味原子。这香味非常细嫩,所以他无法牢牢控制,它一再挣脱他的嗅觉。刹那间,它又来了,只有一丁点味可闻,短短一秒,倏地又消失了。他集中思想,嗅着,牢牢抓住它。它非常嫩,非常细,不是柠檬或酸橙的清新味,不是没药、肉桂的清新味,也不是雨水、泉水那样的清凉味。既少又弱,但结实牢靠,像一段闪闪发光的薄绸,但又不像绸,而是像蜂蜜一样甜的牛奶,奶里融化了饼干……

香源西域

打通丝绸之路

化妆美容渐成宫廷时尚

中国香水最早记载于五代,南唐张泌的《妆楼记》说:“周显德五年,昆明国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这要比国外早500年,15世纪,香水才开始在意大利流行。

早在先秦,中国女性就用植物香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使用江离和辟芷这种香草,体若幽香,可以辟秽。

除了佩戴植物,也有直接食用香品的记载,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蕙草、兰叶、桂皮、椒叶这四种芳香物,或拌食,或捣浆饮用。

香料大量进入中原,是在汉代。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出使大月氏,打通了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大量的香料得以进入中原,香文化开始融入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

唐朝,佛教兴盛,域外香料大量输入,香制品有了更多品种,香囊、熏香、香露循序出现。西域贡香,一时间成宫廷抢手货,皇后到嫔妃,无不以香料囤积居奇。

女人受宠,体香为贵。唐宋开始流行食香,嫔妃争相食用花露,以达遍体芳香的目的。

那时开始,化妆美容术渐成宫廷时尚。杨贵妃便是香料食用的奢靡典范,化妆、美容、沐浴、食用,无所不用其极。

史料记载:杨贵妃沐浴的汤池中间堆叠着沉香和宝石,这种“浴池假山”与海上仙山瀛洲同名。沐浴出水,涂上西域进贡的香精;出门,食用沁人心脾的花露,使得唇齿生香。同时,身藏浓烈的香料,十米之外,香气袭人。

香炼迷途

安禄山献上秘香

《大唐三人转》拉开大幕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沉香亭,位于唐长安城兴庆宫内龙池东北方。1958年在原址复建,为西安兴庆宫公园标志建筑之一。

杨贵妃有多汗症,汗透香帕,却香气袭人,唐玄宗特地为她修了这座沉香亭。

手帕里的秘密,来自安禄山的西域秘香,沙枣花炼就的一种香露,长期浸润而成。

沙枣花,并非神物。每年桃花开过,那绿中泛着银光的沙枣叶丛中,便开始冒出嫩黄花蕾,蚕豆样的叶子间布满了淡黄的花萼,星星点点,荡漾出阵阵香气。夜间,晚风吹拂,花香飘远。待到五月节前后,整个伊犁河谷就被碎金似的沙枣花点燃了。花开之际,人们喜欢折几枝拿回家,插在盛水的酒瓶里摆放在窗台上,满屋芳香,沁人心脾,令人心神一振。

回到唐朝,花是好花,人却意乱情迷。

粗通音律,精通舞技,肥仔安禄山,胡旋舞的高手。

一坨圆滚滚的身体,急转如风,矫捷雄健。李端的《胡腾儿》说得有趣:“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以舞会友,杨贵妃很快就和肥仔成了黄金搭档。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送礼送礼,一瓶不同凡响的“香水”,献与贵妃。

“西域之秘!贵妃试试。”

“唏唏!如此异香,肥儿何来?”

“胡地盛产,花如黄金,十里飘香。”

“味何以存,万里不减。”

“部族秘技,愿献贵妃。”

自此,沙枣花的香露,流淌出一条西域的秘道,打通了宫廷的玄关。

奇珍异宝、飞禽走兽,西域贡品,源源不断送给好朋友唐玄宗。

群臣蜜恋,母子情迷,一幅风云跌宕的《大唐三人转》拉开大幕。

香消玉殒

一条领巾香8年

乐师呈上 玄宗老泪纵横

一般香水的香味分为前调、中调和尾调三个部分。沙枣花味道较清新,前味只能维持几分钟而已。真正让杨贵妃香气迷人的,是沙枣花的“中调”,也就是“香核”。

安禄山母亲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部族祭祀时,她发现沙枣花经过熏蒸,香气馥郁。遂将沙枣花蒸出香精,再以含酒类的物质勾兑,香味便可缓缓释放,部分浓缩精华得到了更好的保存。这个类似植物蒸馏法的发明,却被视为巫术。直到安禄山将其母所制的沙枣花露献给杨贵妃,才成为宫廷香水的秘方。

而杨贵妃是使用香水的个中高手,她研究了沙枣花露后,又尝试与印度传来的檀香混合,居然达到了绕梁三日不绝的深度。这已经是香水制作的极致了,连绵不断,回味无尽。

有了胡儿安禄山的香露秘方,杨贵妃长期服用、长期涂抹,体味发生改变。

多汗的杨贵妃,通过汗腺蒸发,体香氤氲,更加迷人。飘香醉君王,帐暖度春宵,唐玄宗哪里还想早朝。

2008年,蒋蓝游历吉尔吉斯坦,当地乡间妇女仍在使用沙枣香露。春季采摘,沙枣花小,采集非常费工夫,酿出的花露量非常小。“因为稀有,难炼制,成为宫廷使用的奢侈品。嫔妃们为了得到宠幸,自认为掌握了一门独门功夫,所以秘不示人,这也是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安史之乱平息后,太上皇唐玄宗回到长安,非常想念离世的杨贵妃。乐师贺怀智觐见唐玄宗,呈上一条保存8年的领巾,那时杨贵妃跳舞时遗落的。

香味依旧,唐玄宗瞬间老泪纵横。此情此景,只有寄意李白那首《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杨贵妃死后,体香缥缈,在民间异化成种种传说。

马嵬坡的杨贵妃墓,原为土冢,因盛传土有异香,能驻颜美容,凡去者纷纷偷土,致使土冢挖下去数尺,不得不砌砖以保护。

香潜清朝

良妃美艳冠一宫

体有异香 唾液亦含芬芳气

沙枣花的秘密,还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清朝两大传奇王妃都与沙枣花有关,一是康熙的良妃,二是乾隆的香妃。

良妃(卫氏),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后晋封良妃(《爱新觉罗宗谱》记载)。

《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良妃,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唾液亦含芬芳气。”

一日,康熙病卧,卫氏奉药。“突然之间,康熙觉到一缕暗香,不甚浓,幽幽密密,竟将那药气遮掩下去。那幽香萦绕,不绝如缕,直入骨髓一般。”

眼前人绝代风华,更有那沁人心香,味蕾不会骗人,感觉不会骗人,康熙从此陷入一段风月情浓。

香味如灵魂,很多民间传说比正史的生命更长久。

蒋蓝说,2012年8月,到新疆参加笔会,听得最多的就是香妃的传说。“玉容未近,芳香袭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虽然乾隆百般优待,香妃却一心忠于故主,不吃旗食、不穿旗衣、不学旗语,并企图持刃自尽。一切归于无效后,她终于被皇太后赐死。死后尸身仍香气不绝,乾隆下令将遗体送回喀什,故乡的族人为之修建了香妃墓,地点在喀什东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

无论传说真假,当地百姓一口咬定,香妃使用的是沙枣花。当年浩罕国的公主伊帕尔汗特别喜欢沙枣花,每年沙枣花儿盛开的时节,她就与侍女们一起将沙枣花采集并储藏,经过特别处理后食用。久而久之,伊帕尔汗身上时时散发出沙枣花一般淡淡的香味。

蒋蓝感叹,这种通过玉体酝酿出来的奇香,威力足可以打通男人的任督二脉。

沙枣与花

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指出,讨论文明,就是讨论空间、陆地及其轮廓、气候、植物、动物等有利的自然条件。1845年,林则徐勘田南疆时,记录了当地人的社会生活:“桑葚才肥杏又黄,甜瓜沙枣亦糇粮。村村绝少炊烟起,冷饼盈怀唤作馕。”可见,沙枣在清末,就有广泛的栽种。

我国天然沙枣林集中在新疆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甘肃疏勒河,内蒙古的额济纳河两岸,现广泛见于西北的是引种栽培。国外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吉尔吉斯坦等地。沙枣花,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香料。遗憾的是,这种带着传奇色彩的西域植物,并未酿成香水广泛传播,成为沉潜历史暗河中的一段秘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仲伟 绘图李潇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