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米近五条蛇巴西蛇岛毒蛇泛滥 大连蛇岛上有20000条毒蛇
蛇作为地球上颇为古老的物种之一,有着说不尽的故事。最古老的蛇化石出土于距今7000多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那个时代恐龙还没有灭绝,可见蛇的诞生历史该有多么久远。
根据调查显示,全世界蛇类一共有2900多种,并且蛇类的生存环境荤素不忌,无论是大陆还是海洋当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即使是在海拔将近5000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上,依然有蛇出没。
而且蛇们由于聚集生长,甚至出现了专门由蛇来占据的蛇岛。
蛇岛
全球以猎奇著称的小岛数不胜数,但是因蛇而命名的岛屿大约只有7000多个。在我国,比较出名蛇岛有四川的泸沽湖蛇岛、浙江千岛湖蛇岛、南湾水库蛇岛、仙女湖蛇岛、大连蛇岛等等。
但是在世界上最出名的蛇岛,就要属大连蛇岛和巴西蛇岛了。
大连蛇岛蛇岛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蛇多,更是因为蛇的毒性很强。这是由于在食物不充分的季节它们练就了超强的“挨饿”技术,即使很长时间不进食也能活下去,同时为了在食物充沛的季节中迅速捕捉食物又进化出越来越强悍的毒性。
所以当毒性越来越强的蝮蛇占岛为王,大连蛇岛也就名气渐响了。
大连蛇岛
于是有人就开始畅想了,既然大连的蛇岛毒性这么强,把干架界的扛把子平头哥蜜獾放进去两只到底会引起什么效果呢?今天咱们就来仔细分析分析。
大连蛇岛大连蛇岛处于大连旅顺地区西北部的渤海湾,距离辽东半岛大约是13公里。这座岛不算大,总面积仅仅是1.2平方公里,如果不是因为蛇而出名,这里简直不能被称作岛屿。
别看大连蛇岛占地面积仅仅有1.2平方公里,但是这里却存活了大约两万条剧毒的毒蛇——黑眉蝮蛇。并且整个岛屿上只有这一种蛇类,被叫成蛇家村都不稀奇。
黑眉蝮蛇
那么人们又是怎样发现这座“蛇家村”的呢?
这就要把时间线向前调动。大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为了方便照亮航海渔船的方向,当地政府打算给这座小岛修建一座灯塔。
于是就派遣了工作人员前往岛上勘察。相关的技术工种刚刚踏足小岛就发现这里全都是毒蛇,工作人员哪里见过这种阵仗被吓坏了,立即落荒而逃。
后来就是由于这位落荒而逃的工作人员在岛上的所见所闻,大连蛇岛就逐渐闻名于世了。
然后人们就开始逐渐探索这座蛇岛的形成历史。据了解,其实在很久以前大连蛇岛只是一块处于板块交界的陆地。
大连蛇岛地理位置
由于在板块相互挤压的边缘,渤海海盆开始发生沉降,而绝大多数海拔比较低的区域被海水淹没,原本是小山峰的大连蛇岛也仅仅在在海平面上冒出了一个脑袋,所以大连蛇岛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土堆形成的岛屿。
在这座岛屿还没有形成之前,四周是植被丰茂的陆地。因为这场规模浩大的地质运动影响,无论是气候环境还是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变化。
原本植被旺盛的陆地生态被打破,森林草木逐渐减少,因此从植物开始食物链就发生了断裂。很多动物适应不了这样的变化不是灭绝了就是集体迁徙逃走了。
但是蝮蛇的环境适应能力相当强悍,这种动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进食需求。
蝮蛇的环境适应能力强
比如候鸟迁徙到岛上的季节,它们就会大肆捕猎储存脂肪,如果是万物凋敝的冬季,它们还会减少活动进行冬眠,最大限度减缓自己的体能消耗来度过寒冬。
因此当大连蛇岛经历了从平原变成岛屿的地质变化之后,岛上的很多动物都绝迹淘汰了,唯有蝮蛇活到至今,而这座岛也被叫作大连蛇岛。
占据小岛的毒蛇而在巴西圣保罗海湾沿线的附近,距离4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岛屿叫大凯马达岛。这座岛屿就是除了大连蛇岛之外世界上另一座最著名的蛇岛。
巴西大凯马达岛
整个岛屿面积比大连蛇岛还小,仅仅有0.43平方公里,栖息的蛇种和大连蛇岛一样都是蝮蛇,不过大凯马达岛上的是黄金矛头蝮蛇。
它同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蛇之一,它的身体平均长度为70厘米,最长的黄金矛头蝮蛇有118厘米,脑袋是三角形状,身体是淡淡的奶油黄色。
在这座岛上保守预计有五千条左右的黄金矛头腹蛇,根据岛上的面积与蛇的数量来计算,这意味着每平方米就会有5条毒蛇。由此可见岛上毒蛇的密集程度,只要你登上岛屿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并且随时与死神近距离接触。
巴西蛇岛上的黄金矛头蝮蛇
那么岛上的毒蛇都是怎么来的呢?有传闻说是索马里海盗飘到这里把黄金埋在了岛上,因此也把毒蛇留在岛上来看守黄金。这期间还真有人信这个神话上岛寻宝,最后被毒蛇咬死毒发身亡,等人们再发现他的时候,只见他的尸体上全是毒蛇牙印。
当然后来有专业媒体辟谣说只是普通渔民想要上岛摘取水果。不过关于岛上黄金矛头蝮蛇的由来,根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是也是由于板块的运动所导致的。
大连蛇岛的形成原因就是因为地质活动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淹没了原本的陆地,剩下的陆地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演变成了海上的孤岛,大凯马达岛与巴西国土也是同样的原因而逐渐分离的。
巴西蛇岛所在位置
面积狭小的孤岛无法养活食肉型哺乳动物,也意外的让黄金矛头蝮蛇失去了天敌,于是黄金矛头蝮蛇开始大量繁殖,逐渐的就占据了整座岛。
这期间还有迁徙的候鸟会在岛上暂时歇脚。而这些候鸟正是黄金矛头蝮蛇季节性饱餐的好机会,食物充足又没有天敌,所以大凯马达岛上的腹蛇就更多了,这与大连蛇岛的生态环境相类似。
面对被蛇占据的大凯马达岛,由于太过危险巴西政府已经禁止普通百姓登岛探险旅游了。只有军队和科学家会偶尔光顾大凯马达岛进行定期维护和地质勘测,以及对岛上蛇类进行研究。
巴西蛇岛探险
虽然岛上毒蛇很多,但是黄金矛头蝮蛇的生物科研价值却很高。它们的毒液可以用来制作抗毒血清,还因此而研发出各种治疗人们慢性病的药品。比如卡托普利就是根据黄金矛头蝮蛇的毒素而研发出来的降压药。
以上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个蛇岛,大连蛇岛和巴西的大凯马达蛇岛,这两座岛屿上蛇的毒性都非常的强烈。那么回到开头,如果把天不怕地不怕的蜜獾放到岛屿上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呢?
是毒蛇先毒死蜜獾?还是蜜獾先拍飞毒蛇呢?
毒蛇大战蜜獾
战斗种族蜜獾在解答以上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蜜獾这个战斗性物种。
如果说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评选出来的最勇敢的动物,那一定是蜜獾。
这种动物成年了身长也就90厘米,最多不超过一米,体重也就10多公斤,看起来也就和一只小型宠物狗差不多大,由于脑袋扁平,被人们赋予了一个充满喜感的外号“平头哥”。
体格娇小却能被叫大哥,想必蜜獾很可能身怀绝技。是的,它们的名气可是自己实实在在“打”打出来的,其獾生一大信条便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蜜獾
平头哥蜜獾有多勇猛?在它眼里恐怕就不知道害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急眼了能跟百兽之王老虎狮子比划比划,即使平头哥的身躯还不如狮子的一条腿大。
即便是异常勇猛、热爱潜伏狩猎的花豹,在遇到平头哥之后也是潜伏着、潜伏着,不知不觉就撤退了。至于长满獠牙的野猪和鬣狗,蜜獾也是没带怕的,说干就干。
外表看起来“战五渣”,实际上战斗力爆表,蜜獾就是这样神奇的存在。百兽之王不是揍不过它,但是揍它吧,好像又有失身份太掉价。
蜜獾和猎豹
“非洲乱不乱,獾哥说了算”,不管是否虚张声势,蜜獾看起来跟谁都得瑟两下子。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它有一身厚实又光滑的皮毛,而且皮毛和肌肉也没有连接得很紧实。
这就让很多大型动物一旦下嘴去咬,它就能仗着油滑的皮毛扭来扭去逃跑和挣脱。
除此之外蜜獾体型小又足够聪明灵活,曾经有科学家想要圈养蜜獾做实验,一开始团队设置了铁门加铁网来防止蜜獾逃跑,但是蜜獾天天看人类进出铁门,耳濡目染它俨然已经学会了如何操作。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獾哥一个纵身爬上铁门并开锁,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蜜獾越狱
后来团队就把铁门换成水泥墙,蜜獾就开始致敬《肖申克的救赎》,想着怎么挖隧道逃跑。最后有一次清洁人员忘记把扫把拿出蜜獾宿舍了,这可是逃跑的绝佳工具啊,蜜獾顺着拖把杆又来了一次完美的越狱。
蜜獾仿佛在用实际行动向科学家们证明,无论你们制作出什么监狱,蜜獾族永不为奴!
而且蜜獾还有着尖利的爪子和牙齿,再配合前文说到的油滑皮毛和灵活娇小身躯,甚至是聪明才智,这就让力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大型哺乳动物也偶尔让蜜獾打得一脸懵逼。
蜜獾智商和武力值都高
蜜獾VS蛇岛当然蜜獾最厉害的本领当属“不怕毒”,准确点来说是不怕轻微的毒素。这就可以让蜜獾把蝎子蜈蚣当零食,把毒蛇当辣条。
但这并不代表蜜獾天生百毒不侵,只能说蜜獾皮毛比较厚毒蛇咬不透,而蜜獾的血液里也有一些净化毒素的成分,所以面对毒蛇的啃咬不是不中毒,而是中毒程度较轻。
这就是为什么蜜獾的食谱里也有毒蛇的原因了。
蜜獾不怕被蛇咬
当然蜜獾猎杀毒蛇也是非常容易被反杀的,一旦毒蛇速度比蜜獾快又趁机咬穿它的皮毛,那蜜獾就只有等死的份儿。因此毒蛇并非蜜獾食谱里最理想的食物,除非是实在没什么吃的了,蜜獾才愿意冒险吃毒蛇。
当如果把两只蜜獾放进大连蛇岛或者巴西的大凯马达蛇岛,可能有两种结果:第一是两只蜜獾很快大量繁殖,迅速繁衍出一个蜜獾种族,导致岛上的20000只毒蛇数量锐减,当然过程难免腥风血雨,最终活下来的蜜獾很有可能进化得更加不怕蛇毒,拥有高超的捕蛇本领。
第二种便是两只蜜獾根本来不及繁衍出数量庞大的后代,就因为食物匮乏而死亡。要知道,蛇岛之所以沦为蛇类的天堂,很大原因就取决于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一些蛇类的天敌,诸如大型哺乳动物根本难以维持生存,最终灭迹。
面临两种结局
结语蜜獾能活到今天和胆子大心理素质强,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当然蜜獾种族因此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獾生太高调所以总体数量不多。
它表面呆萌呆萌实则内心强悍,又不怕毒素,所以如果真把两只蜜獾放进蛇岛,可能蛇岛就得易主了。当然也会产生另一种情况,毕竟蛇的数量占压倒性优势,两只蜜獾也有可能会寡不敌众被毒蛇偷袭而亡。
可能最后寡不敌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