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写春的赏析(虎兕相逢大梦归)

作者:聂桥

我们一些人,包括某些知名的专家在研究《红楼梦》时,太缺乏“咬文嚼字”的认真精神,往往是连文本的字面含义都没搞懂就写文章,这样的研究不跑偏就奇怪了。我今天就以元春的判词中最后一句“虎兕相逢大梦归”,来说说它的典出和隐含的深意。先说明一下,“虎兕相逢”是梦稿本、靖藏本、己卯本的说法,而甲戌本、庚辰本等是“虎兔相逢”,本文不辨析到底是“虎兕相逢”,还是“虎兔相逢”,只以梦稿本为准。

春望写春的赏析(虎兕相逢大梦归)(1)

梦稿本书影

要想搞通此句的原始含义。“虎兕相逢”四个字至关重要,因为以“大梦归”来代指“逝去”是没有任何疑义的。看了一下有关文章,大家基本认为“兕”是代指猛兽,“虎”和“兕”两种猛兽碰到一起也就造成了伤害。这样说看似很有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兕”并非是猛兽的代表,人们在谈论猛兽时常常采用的组合也是“虎狼”、“虎豹”、“豺狼”等等。“兕”仅仅是犀牛一类兽的总称,字的上部分象征着牛角。最初出现在《山海经》中“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虽然也是一种野兽,但却并没像虎狼那样的不良记录,甚至它还是上古的一种瑞兽。民间流传着“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的说法。在《西游记》中,兕还是太上老君的坐骑。这样一来,《红楼梦》中把兕和虎放在一起,让人略觉不合理。而这一点恰恰被红学的一些研究者所忽略。

(兕)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解决。因为“虎兕”并用明显是在用典,典出儒家先圣孔子的《论语·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望写春的赏析(虎兕相逢大梦归)(2)

季氏,又称季孙氏,春秋后期鲁国权臣,三桓(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氏)之首。他要派兵去攻打鲁国的附属国颛臾。孔子得信后,埋怨被派去辅佐季氏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没能制约季氏的野蛮行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意思是,眼看着季氏用武力而不是仁治解决问题,如同让老虎和兕脱离了牢笼,两个学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典故告诉了我们,季氏仪仗着手握着兵权,执意发动战争,就犹如“虎兕出狎”,通俗一点说就是猛兽脱离了牢笼,要为害一方了。同时孔子认为牢笼的管理者对“虎兕出狎”负有重大责任,他的两个学生没有能够及时制止“虎兕”越界行为,这是典型的祸起“萧墙”。

这样,我们就完全清楚了,“虎兕相逢”就是“虎兕出狎”的翻版。放任猛兽的结果就是发动一场战争。如果按照这个典故的寓意,那么,元春的结局应该是死于战乱。而胡适红学因为定错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他们把《红楼梦》往乾隆朝曹家家事上解读,就不知“虎兕相逢”是何意,歪解《红楼梦》误导读者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