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

唐僧整日念叨最多的就是“阿弥陀佛众生平等”

但是在他的心中只要不涉及自身,就可以众生平等的

而且事实上他跟他崇拜的老大一样,从来都是心口不一的,在他的心里阶级感是很重的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千叮万嘱不要出了这个圈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

八戒做事儿没有底线,贪吃贪色,看到母的就想扑,看见吃的不要命

四个菩萨幻化成母女四人,招婿,猪八戒不忌口,直接想把丈母娘也娶了

遇到蜈蚣精给的红枣茶,孙悟空这边说着有问题,那边端起杯子来就喝,结果中毒了

看到妖艳的白骨精,口水都止不住,便怂恿唐僧出了这个圈,结果差点被白骨精给KO了

遇见白毛老鼠精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荒山野岭,方圆百里都不见人家,从天而降绑在树上一个美女,用脚指头想想都会有问题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2)

猪八戒也是一个劲的怂恿唐僧救人,结果那位长老次次因此而吃亏,还次次都听

为啥?

本事不如孙悟空,思维也赶不上趟,但是他有一样比悟空强,那就是出身好

怎么说也是天蓬元帅下凡的,无论再怎么胡闹,还有个前世的正牌天神给兜着

抛开八戒的原因不说,就算八戒不怂恿他,难道唐僧就不救人了吗?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3)

非也,非也

纵观整部《西游记》,唐僧很少听孙悟空的分析,每次

不跟着他对着干,似乎就不能显示自己是“师傅”的事实

他为啥不听孙悟空的呢?

唐僧目标明确就是无论怎么样,不能耽误取经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4)

在过通天河的时候,明明知道河中有妖怪,但凡动脑子想一想都会明白,前一天河水奔腾

一夜之间就雪花飘零,河面结冰而且十分结实

众人皆知事出反常必有妖

可是唐僧固执己见,不顾众人劝说,执意要踏冰而行

不是因为耽误不了这一天,而在唐僧的心里过得了河最好,过不了也是有“后盾”的,有危险悟空会来救我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5)

更何况身为师傅,一个领导级别的人物,干嘛要听一个干活的呢?

结果走到河中央,就直接掉进去了,差点成了妖怪的盘中餐

有时候都怀疑,唐僧是不是佛祖派下来“度”孙悟空的

孙悟空的每次劝解唐僧都不会听,而且每次都需要让孙悟空竭尽全力地去营救,还心安理得的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6)

人做事错一次,是意外,错两次,是大意,每次都错在同一个位置,只能说明,要么他脑子有病,要么是因为点什么

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个错误,只能说他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有某种心理在作怪

唐僧很听八戒的话,沙僧可以忽略不计,小白龙就没有台词

在这个四人一匹马的组合里面,除去沙僧和白龙马,对唐僧保护力度最大的就是悟空

八戒只是个陪衬,打锣的,还三天两头要回高老庄,也为了证明唐僧是真的不听孙悟空的建议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7)

就这样一个配角,帮不了自己,救不了自己,还整日给自己拉后腿的人,偏偏唐僧竟十分认同

反而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孙悟空疾言厉色,他认为孙悟空有错,便念紧箍咒或者赶走他,毫不怜惜念旧情呢?

若说唐僧是个“熊孩子”,来给作为家长的孙悟空捣乱,那也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他是有容人之量的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8)

八戒不顾礼仪抢吃抢喝,悟空训斥,总是被唐僧阻止 :这娃饿了,让他吃吧!

有时甚至不顾唐僧是否食用,便要先喂饱自己的肚皮,唐僧还是十分包容不会多加指责

在这四人团队里面,八戒毛病问题最多,他能包容,为啥?

这就像《天下长河》里面的于震甲一样,陈潢埋头苦干,从最初被皇帝重视,到后来甚至被皇上厌恶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9)

于震甲啥事儿也干不成,还三天两头的把老百姓当球玩儿,不是淹死了三省的几十万人,就是发大水淹死了更多的人

可皇上偏偏护着他,斥责两句了事了,接着就是加官进爵

为啥?

因为于震甲会哭啊,会认错啊,不会发倔强啊,更不会让你下不来台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0)

最重要的是于震甲依靠皇帝,知道自己的主子是谁,经常犯错让皇帝来给他收拾烂摊子,让皇上有了一种被重视,一种自己很重要的感觉,他离了自己不能混

用靳辅陈潢的办法,将黄河治理的很是恰当,皇上还没来得及夸奖,这边于震甲就吹嘘上了,像极了刚稳当一会儿,就开始跟家长要糖吃的小孩儿一样

皇帝看他的表情都变得有点想笑,转身就把靳辅叫出来,于震甲一看老手出来了,立马变得老老实实的,也不再吹嘘了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1)

这就是皇帝喜欢他的地方,比皇帝弱,懂的不如皇帝多,有事还要皇帝出手,时时刻刻都将皇帝放在第一位

如果于震甲跟陈潢一样什么也懂,也知道分寸大小,那么他就会知道皇帝的决定是错误的,凭着他的脾气性格,也会跟陈潢一样硬梗的

这样就会让皇帝觉得自己像个白痴,嘛也不懂,还得听你们的话,然后让你们牵着脖子走

孙悟空给唐僧的就是这种感觉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2)

唐僧觉得自己“学富五车”,连皇帝都封自己为御弟,在哪里不是对自己恭恭敬敬的,听到自己的“大名”不是恭敬的称呼“唐长老”,就是“御弟哥哥”

也只有在悟空这里,表面上虽然也有恭敬,可是更多的像对待一个“白痴”一样“指挥”自己

一开口就是“想当年俺老孙大闹天宫的时候……”如何如何

唐僧就算再学富五车,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比不上人家上天入地,亲眼实践过的

更何况人家比你,成熟了不知多少倍了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3)

这就是唐僧不喜欢孙悟空的原因之一,自卑感作祟

另一个就是出身,唐僧虽然口口声声说什么众生平等,你看看他怎么对蝎子精的,就知道孙悟空在他眼里又是什么了

沙僧几乎就是个摆件儿,抱着什么也不做就什么都不会错的态度,只要这一路走来,干不干活无所谓,只要跟着团队到了西天,他就可以翻身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4)

白龙马整日被他骑在身下,每次休息也都会叮嘱喂好马匹,人家也是正牌军啊!龙王之子

猪八戒上面说过了

在《趣经女儿国》的时候,女儿国王向唐僧示爱诱惑,唐僧也是凡心已动,正要无法克制出大问题之时,蝎子精给浇了一盆冷水

掠到琵琶洞中,蝎子精开始也是温存细语的说话,可是唐僧却拂袖而走

蝎子精说道:御弟哥哥,你对那女王软玉温存,柔情蜜意的,怎么对我理都不理呢?

唐僧厉色道:人妖岂可相提并论!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5)

这句话道出了,为什么唐僧独独对孙悟空疾言厉色,并不好待的原因

在唐僧的心中,孙悟空始终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妖怪,就算被封为“齐天大圣”也不是正规军

妖怪做的都是坏事,谁会相信一个妖怪的话呢?否则也没有必要给他带上紧箍咒了

把他留在身边,一是自己确实需要帮手,二来观音菩萨的面子总是要给的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6)

所以就算孙悟空鞍前马后,端茶倒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唐僧,也改变不了孙悟空的出身

更变不了唐僧心中根深蒂固的阶级感

猪八戒长相丑陋,毛病颇多,行为令人无语,可是出身正牌,天上的元帅

沙僧吃人无数,行程中毫无建树,唐僧也是礼遇相待,只因沙僧的出身是上天的大将

小白龙更是龙族太子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7)

佛经虽说,世间万物一视同仁

也把这万物分为六道:上为天道,中为人道,下为阿修罗道(魔)、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三恶道)

在这个团队里,八戒,沙僧,小白龙都属于天道中人

唐僧属于人类,只有孙悟空是第三道的妖魔类

唐僧自小阅经,六道早已了然于胸

对上是遵从有加,对下也是怀着一视同仁的心态来对待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8)

尽管如此却改变不了心底对妖界的鄙视,对孙悟空的轻蔑

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遇到的妖怪不计其数,女妖更是个个妖艳

除了直接要吃了他的蜘蛛精和白骨精以外

其余的女妖多数都会想要跟他配对成双,娇艳的桃花精,妩媚的白毛老鼠精,还有化身公主的玉兔精

哪一个不比女儿国王更有味道,可是一路走来,唐僧只有跟女儿国王有过温存,甚至动了凡心,许诺下辈子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19)

为何?因为它们跟孙悟空一样,是妖

唐僧的底线是不能阻止我取经,只要能取到真经,谁跟着都行

唐僧是自私的,只要对我有利,你可以留在我身边

他知道孙悟空要想转正,脱离妖籍,就必须跟在他身边,无论自己做什么他都不会离开的

更知道孙悟空虽有妖性,也是有原则讲规矩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20)

应了观音菩萨的话,也报答自己帮他脱离五指山的恩情

唐僧不知道的是,在孙悟空的心中,是妖是仙都无所谓

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份责任感,做什么也是要有始有终的,你怎么看我是你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尽到我的这份责任

唐僧的阶级感和胸怀,“贵族”出身的八戒和沙僧,与孙

悟空的胸怀和行动是没有可比性的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21)

孙悟空虽出身妖界,却心口如一, 敢作敢当

在后来的时候,唐僧也看明白了,他虽出身不正,但本事大,人也正气

八戒沙僧虽然出身高贵,可也带有“贵族”的那些惰性

便渐渐地在心里多少也接受了孙悟空(至于接受的是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就是后话了)

无论你的出身是如何的,你本身的光环不是出身就能给你带一辈子的

西游记其实是唐僧一个人的故事(西游记唐僧是和尚但并不慈悲)(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