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化提升练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化提升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化提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化提升练习?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化提升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化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 D )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 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
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 B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 A )
A、水滴石穿 B、水中捞月 C、以砖磨镜 D、化水为油
4、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D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
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5、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 B )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A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7、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 C )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8、利息的本质是 ( A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 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
9、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 D )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C )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1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D )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
A、运动规律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矛盾性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C )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B、先验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不可知论
1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B )
A、军队 B、国家政权 C、法庭 D、警察
1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 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7、“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D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A )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
19、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
20、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 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
2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2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2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是( 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 B、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实物
C、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就是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
25、意识的本质是( B )
A、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B、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6、“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 C )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
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27、社会形态是( A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2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中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29、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 B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自我否定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任何变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3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D、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C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的本原埠物质 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
32、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 D )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 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
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 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3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
34、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 )
A、生产工具 B、运输设备 C、传动装置 D、动力系统
35、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 D )
A、根本的政治路线 B、根本的思想路线 C、根本的组织路线 D、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36、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37、其他各种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是 ( D )
A、生产价格 B、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 D、利润
38、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C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39、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在全世界范围建立资本主义
C、最终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40、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 ( D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公有制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解放全人类
4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可知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4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是否( A )
A、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B、被权威所肯定 C、对人有用 D、被多数人所肯定
4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4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B )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货币为资本家所有
4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4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 D、与时俱进
4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属于( A )
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唯心论
49、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B )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
5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于( A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社会改革 C、阶级斗争 D、社会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 BCD )
A、社会历史的具体知识 B、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 ( ABCD )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 ( ABC )
A、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4、资本输出对于资本输出国的重要作用是( ABD )
A、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带来巨额利润和利息
B、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军事的重要手段
C、成为增强同各国的友谊、履行国际义务的主要方式
D、带动和扩大商品输出的主要手段
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B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 CD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平均利润率的大小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和艰巨的,原因在于( ABCD )
A、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B、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
C、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 D、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9、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 ABCD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 ( ABC )
A、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D、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BCD )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C、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管制
12、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CD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13、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BCD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和残酷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
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ABD )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5、“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1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BC )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1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D )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
18、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 AC )
A、延长工作日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9、共产主义是( ABC )
A、一种科学理论 B、一种社会制度 C、一种现实运动 D、一种社会理想
20、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ABC )
A、借贷资本的输出 B、生产资本的输出 C、商品资本的输出 D、利润的输出
21、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 BD )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 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
C、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 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2、任何真理都是( AC )
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一元真理和多元真理的统一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2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C )
A、生产使用价值 B、形成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创造剩余价值
24、“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B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三、简单题
1、如何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一是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阻碍技术的进步;二是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三是由于价值规律作用的滞后性,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2、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3、什么是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它们有什么区别?
(1)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
(2)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它们所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则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第二,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因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第三,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4、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因此,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并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5、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6、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7、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第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一,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其二,它又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3)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9、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了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10、简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曾作过设想,列宁和斯大林所领导的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此问题也作过相当深入的探讨。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第五,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1、分析说明“生产力标准”的哲学依据及其意义。
(1) 生产力标准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提出来的。
(2)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主导的方面,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4) 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 、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5) 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2、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中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2)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惩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论述题
1、试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3、试述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公司的作用。
4、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5、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6、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强化提升(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B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D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
25、真理是( C )。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B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D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 )。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D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3、社会形态是( D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4、经济基础是( D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B )。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C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
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B )。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C )。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B )。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
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B )。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
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D )。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D )。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D )。
A、商品价值 B、剩余价值 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 D )。
A、资本 B、社会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B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48、垄断的形成是( B )。
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49、垄断利润是( C )。
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
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50、垄断价格是指( D )。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51、金融资本是( D )。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垄断的产业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 D )。
A、人事参与 B、人事进入 C、进入制 D、参与制
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 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C )。
A、经济与合作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C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 )。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克思主义法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
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E、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 AD )。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意识的本质是(AD)。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绝对观念”的产物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
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运筹帷握
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CE )。
A、 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E )。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BE )。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 )。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E、宿命论
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E)。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E、不可知论
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 )。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 )。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 )。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 BCDE )
A、认识的主体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认识的来源
23、真理和谬误是( ABCE )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 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BDE )。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BCD)。
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 CDE )。
A、家庭结构 B、民族结构 C、社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E、社会政治结构
27、生产工具是(AC)。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 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
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 BCD )。
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
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
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BCE)。
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
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
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4、商品价值是(ABCDE)。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 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35、商品价值量是(CD )。
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3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E、自然条件的优劣
3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BCE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 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8、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CD )。
A、内含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39、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 )。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
40、资本积累(ACDE)。
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E、源泉是剩余价值
4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 )。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 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42、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 (ABCD )。
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43、垄断是 ( CDE )。
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 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 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
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 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BCDE )。
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 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C、调节劳资关系
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 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
4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 ABCD )。
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 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 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
E、实行“经济计划化”
46、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BCDE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分工的全球化
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B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实行计划经济
49、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E、经济制度不同
5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BCD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
5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
E、暴力是不得已的手段和最后的选择
52、社会主义民主是( ABCDE)。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53、下列选项种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E、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空想
54、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有(ABCD)。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E、共产主义社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