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

1938年,武汉沦陷,日军沿着长江向西南大规模进攻,防御的129个师、110万国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至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一线希望,却是滞留在宜昌城内的9万吨重要战略器材,如果不是民生轮船公司的卢作孚科学部署,舍命运送,导演了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历史或将被改写。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

教员曾两次接见他,这样评价过:“近代史上有四位功勋卓著,不能忘记的人物,重工业不忘张之洞,轻工业不忘张謇,化工不忘范旭东,而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卢作孚,原名卢魁先,1893年出生于重庆合川。虽然出生贫穷,但是父亲做着小生意,也让他有机会上到小学毕业,天生聪慧的他辍学之后也没有放弃学习,一直自学数学和英语。不但自学成才,在几个月时间就学完了高等数学,还摇身一变成补习班的老师。

更为神奇的是,他不仅变成了老师,还带着学生编写教材:《中等代数》、《解析几何》等……他被称为“小学博士”。

我想如果不是战乱,卢作孚肯定会成为一位大数学家,或者是一位大教育家,就是没有想到他会成为大名鼎鼎的爱国实业家。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2)

在山河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卢作孚忧心忡忡,受“三民主义”影响,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激扬文字、远见卓识,背后却是这位翩翩少年。

1910年,18岁的卢作孚加入中国同盟会,立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他参加过四川的“保路运动”,后前往上海结识了黄炎培,彼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上海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很多新的思想和知识。1919年,卢作孚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后来回到川渝大地,从事教育事业。但是多次教育实验被迫失败之后,他彻底清醒了,身处于军阀割据混战中的卢作孚深深知道,教育救国根本行不通,1925年,他下定决心要实业救国,创立民生轮船公司。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3)

至于为什么从事运输业,卢作孚《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中写道:“有一时期,扬子江上游宜(宜昌)渝一段,触目可见英、美、日、法、意、瑞典、挪威、芬兰等国国旗,倒不容易看见本国国旗。”

外国轮船公司通过垄断和排挤,攥住了长江运输的命脉,这让本就交通闭塞的四川更加艰难。于是卢作孚借遍亲朋好友,加上本地乡绅的资助,花3.5万元从上海购了一艘二手的小火轮,载重70吨,取名为“民生轮”,开始了合川到重庆的航运业务。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4)

也就是这艘旧船,打破了母亲河长江上只有外国大轮船航行的局面。在商言商,卢作孚就是做生意的天才。

他先做客运,就建立了服务标准,要求员工对乘客热情周到,老百姓们没想到自己不但能单独坐客舱,还能被尊重。

也有人劝卢作孚没有必要做费力不挣钱的客运,做货运其实在当时更挣钱。但是卢作孚果断拒绝了,原因大家也能猜到:“民生”两字就是最好的诠释。

当然这也是他“避实就虚”的一招,避免和外国公司直接冲突。事实证明,卢作孚很有预见性,3年时间就将客轮增加到了3艘。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5)

等到卢作孚的船越来越多的时候,开辟了多条客运路线之后,终于可以在货运上一展拳脚,他却将价格定到只有外国轮船的十分之一,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期间他还担任了“峡防局长”,接任后训练队伍,保障航线安全、通畅。同时还对北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规划,建立了工业、交通、科研基础,为以后的四川发展提供了基石。

卢作孚的轮船公司业务逐渐占据了大部分长江航运的业务,首创了很多企业管理模式:买并,三包制,四统制……最为重要的,他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重庆自开埠以来,外国人垄断的局面,让洋人在中国的内河上航行必须按照中国的规则办,制定了相关准则。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6)

如果只是经营好航运业务,卢作孚还不一定被称为“实业家”,至多叫做“船王”。总之1925年-1935年是卢作孚“商业神话”的10年。

他不仅率先开展乡村建设实验,还在四川建成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的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办西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厂:三峡织布厂。还建立了当时全国第一个民办科研机构,这为以后18所内迁教研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留住了科研的火种。

他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他担任的职务也数不清了,总之川渝人总会记得这个名字:卢作孚。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7)

经过数年与外轮的竞争,民生公司发展壮大,到1935年抗战爆发时,公司已经拥有46多艘轮船,总吨位达到了1.8万余吨,航线也拓展到长江口。正当他陆续订购20多艘轮船,准备去欧洲考察时,抗战爆发了,有人叹息公司的生命力就要结束了。

卢作孚却说:民生公司的任务才刚刚开始。他向员工宣告: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与抗战。“华北沦陷”、“淞沪抗战”、“南京告急”、“武汉告急”,民生公司的轮船集中到了一起,2个星期就将川军大部运送到前线。抢运了大量工厂设备、战略物资和军队等。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8)

就连故宫南迁的国宝,也是卢作孚集中川江所有轮船,冒着轰炸,在极短的时间里抢运到重庆。

1938年3月25日,武汉沦陷,此时的中国面临着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绝境。就在这天晚上,驻美大使胡适与陈光甫一起前往美国财政部长家里,走走路子,借款求援。财政部长眼瞅着美国的的战略物资,比如钢铁,正在源源不断运送的到日本的消息,沉思着看着这两人。多年来蒋某人的“亲美梦”在这一刻被撕得粉碎。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9)

眼下滞留在宜昌的9万吨钢材及战略物资才是中华民族的一生存和反击的有生力量,这样是小编每次看到“造不如买”的“买办思想”咬牙切齿的原因之一。好一句“造不如买”,让我们吃尽了苦头。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终究是要靠自己。

当时的宜昌还是一个小镇,总共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距离武汉只有300公里,即便是日军从武汉步行,也是一天就到,更何况开车只要几小时,飞机就更不用说了。

罗作孚后来回忆这场惊心动魄的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说道,这是中国仅存的一点元气,哪些器材是工业的精华,是兵工、航天、重工业、轻工业等产业最后的生命线,一旦日军来犯,后果不堪设想。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0)

而民生公司不但要承接着9万吨的“中国元气”,此时还有近10万难民聚集于此,外加100多万吨的零散物资,几十万出川增援的军队以及装备在这等待,这是要给汉水一线阻击的张自忠增援。

各令人沮丧的是40天后,长江就进入枯水期,大型轮船将无法航行。在这危难之时,10月23日卢作孚亲临宜昌,坐镇指挥。按照计算,如果要将这些人员、物资悉数运送出去,需要一年时间!

到达宜昌之后,卢作孚立即召开了轮船公司的高层会议,拿出《孙子兵法》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勉励大家拿出具体方案,拯救民族与危难。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1)

经过一夜的商讨,卢作孚参考前一年枯水期的航行办法,拟定了“三段运送法”,发挥最大运力。征收了民间850艘小木船作为协助,动员一切可用之人……

第二天,民生公司的第一艘轮船出港,熬了一夜的卢作孚亲自到码头目送,伴随着重要物资的是一批几百名孤儿和难童。孩子们挥着小手,向岸边的卢作孚作别。24艘轮船不分昼夜地往返在各港口之间,因为航道原因,只能白天运送,夜间装卸。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2)

轮船的汽笛声混合着头顶日本飞机的轰炸声,卢作孚沉着指挥。到了武汉沦陷40天时,宜宾的待运送人员已经全部运完,物资也运走了7成。

等到枯水期到来,卢作孚就组织人员用木船和绞盘托载运输。时值冬日,民生公司的员工和前来支援的军民们,光着膀子,用人力在岸上拉纤,那画面远比“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面也值得纪念,可惜大都数人现在都没有见到过。

这是长江航运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象,一边是日本的飞机轰炸,一边是炸翻的轮船。倒下的纤夫、破碎的木板、泥泞且满是鲜血的江岸……运送物资的民生轮船从未停航。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3)

这些画面被一位外国记者给拍了下来,发布在西方的报刊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才终于知道这个被他们嘲讽为“拿着筷子与日军刺刀交战”的中华民族,在最危急的时刻,是会用肉体去和炸弹、刺刀、机关枪拼搏的。

这样的不可战胜的意志感动华人、华侨,也让美国民众援华的呼声空前高涨,就此发着战争财的美国人在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估量上,以及对待中国的政策上有了空前的变化。当然这仅限于精神层面。

1938年12月上旬,宜昌大撤退结束,当日军进入宜昌时,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这些抢运的物资成为以后在西南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区的种子。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4)

可是民生公司牺牲巨大,面对空前巨大的运输量,民生公司的运费没有坐地起价,而是平时的十分之一,仅此就损失400多万元,更不用说免费运送的人员等情景了。卢作孚则说:“这一年,我没有做生意,我们上前线去了,我们在前线冲锋,我们在同敌人拼命!”。

后来根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一共抢运了270多万抗日战士及无数武器装备,150余万难民,100余万吨重要物资……民生公司的代价也很惨重:16艘轮船被炸沉,117名员工牺牲,76人伤残……

日本军方后来在检讨武汉会战得失的时候,才真正意思到此次宜昌大撤退,军民一起抢运物资的重要性,并且感慨:假如1938年攻占武汉作战时,同时攻占宜昌,其战略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5)

后来,卢作孚为教研机构入川避难的单位、个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运力支持,能免则免,能少就少,即便如此,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耗损,民生公司还给予赔偿。

1940年11月12日,史语所一批物资在运送过程中发生了倾斜,部分物资掉入江中。全部打捞上岸之后,民生公司和其商讨赔偿之事。说句实在话,就现在的快递和物流也未必能如此尽心尽力,更何况是在战乱的年代。

1942年4月8日,在民生航运公司举行的股东大会上,作为公司总经理的卢作孚深感对不起公司的股东和全体职工,竟然大哭了起来。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6)

在场的黄炎培拍案而起,当场挥毫泼墨:“公司亏本对不起股东,对不起职工,为抗战而亏本,公司对得起国家,即股东对得起国家。没有国家,哪有公司,中华复兴之日,就是公司复兴之日!”

抗战胜利之后,罗作孚的长江航线重点转移到上海,并以此为据点,继续他沿海、远洋事业的开展。

1943年6月23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应邀到民生航运公司讲演。他一开口便说:“今天到民生公司来讲演很是光荣啊!因为很多人称赞民生公司是救国公司。”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7)

1944年美国杂志《亚洲与美国》如此评价卢作孚: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1949年,民生公司以及发展到9000余人,船舶148艘,在长江航线,中国沿海航线,以及海外多个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拥有发电厂、港口、造船厂等等实业公司60多家,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集团。

站在1949年的转折点上,当时身在香港的卢作孚本来有很多选择,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于1950年6月回到家乡,拒绝了蒋某人的拉拢和聘任。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8)

返回内地后,他即安排和指挥民生公司滞留香港和海外船舶驶返内地的行动,在民生公司各分支机构和船员的同心协力之下,18艘滞留香港的主力船舶突破封锁,陆续驶返内地。

教员曾亲自接见了两次,并在一次民族工业大会上说了不能忘记“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1952年2月8日傍晚,家人发现,卢作孚服安眠药自杀。当日上午,刚开过民生公司“五反”动员大会。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19)

据其长子卢国维在2004年9月10日接受采访时候回忆:“父亲仰卧床上,呼吸极度微弱。床头柜上有两个空小瓶,那是安眠药瓶,其中一个是平日为帮助睡眠用的,只盛有少数几片,另一瓶是深藏在一只衣箱里的。果然那只衣箱已打开,里面的衣物也翻乱了。”

至于到底一代船王到底为何陨落,也最终无从查起,民生公司也遭受重创一觉不振,最后销声匿迹。卢作孚身故后,被安放在白手起家的轮船“民生”号上,送回他曾经奋斗过的北碚,安葬在民生新村附近的小山坡上。没有花圈,没有挽联,送他最后一程的是北碚的民众。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20)

卢作孚一生资产上亿,却从来不是私产,他把收入捐给了文化和教育事业,一生践行中国梦。 “民生公司的最后意义不是帮助本身,而是帮助社会”、“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不忘国家大难”、“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卢先生名言余音绕梁

国际抗日十大名将都是哪里人(一代船王卢作孚)(21)

1984年,新华社向海外发布消息:中国船王卢作孚之子卢国纪已获准在重庆重开民生轮船公司,并已派出一支船队在长江运货。

惊叹之余,人们把目光投向老船王卢作孚的次子、民生公司的总经理卢国纪身上。如今他子承父志,沿着“民生公司”的老路子走出了内河,迈向了国际远洋,近而办起了实业和贸易……

后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我们铭记每一位为抗战奉献的先辈,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笔者还没有去过北碚,但是我记住了卢作孚,记住了“龙麻子”,我也看到了重庆人的那种大我之情,等有机会,一定好好走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