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是登高还是插茱萸(重阳节为什么要登山插茱萸)

文丨任大猛重阳在农历九月九日 在中国南方的湖南长沙,在此日亦已感觉天气已凉, 冬日迫近 九月九与三月三, 历为中国传统时间中对应的节日 三月三郊游,称踏青; 九月九郊游, 称辞青 辞青, 不但是时序上的变化, 也表明: 九月九登高, 是一年节令中最后的一次户外出城郊游活动, 此后节日活动, 均应在城市和村庄中进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重阳节习俗是登高还是插茱萸?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习俗是登高还是插茱萸(重阳节为什么要登山插茱萸)

重阳节习俗是登高还是插茱萸

文丨任大猛

重阳在农历九月九日。 在中国南方的湖南长沙,在此日亦已感觉天气已凉, 冬日迫近。 九月九与三月三, 历为中国传统时间中对应的节日。 三月三郊游,称踏青; 九月九郊游, 称辞青。 辞青, 不但是时序上的变化, 也表明: 九月九登高, 是一年节令中最后的一次户外出城郊游活动, 此后节日活动, 均应在城市和村庄中进行。

一般认为, 重阳是东汉至魏晋后才兴起的节日,重阳、 重九之名, 肇始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写给大臣钟繇的信: “岁往月来, 忽复九月初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用, 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 故以享宴高会。”

不过, 读过 《楚辞》 的人应会发现 “重阳” 一词, 早出现于 《楚辞·远游》 一诗; 餐菊之俗, 亦见屈原 《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 虽或不太相关,但这不能不令人遐想: 中国古老传统佳节之一的重阳,或与我们长沙所属楚国有着莫大关联, 其来源可谓甚古也。

至迟到东汉和魏晋, 成型的重阳节, 已具两大节俗主题: 辟邪和延寿。

南北朝梁均 《续齐谐记》 提到的重阳过法, 流传最广泛: 东汉时, 河南汝阳桓景拜道士费长房为师,一天费长房警告桓景, 九月九日, 你家有大难临头,快叫家人做红口袋, 里面盛茱萸, 缠在手臂上, 登山,饮菊花酒, 可免除灾难。 桓景遵照老师指点, 重阳节那天带家人登高。 晚上回到家中, 忽看到家中鸡犬牛羊都已死光。 据说这就是九月九日遍插茱萸登高避邪习俗由来。 有人引申, 看来九是阳数之极, 九九而重,太过旺盛, 确须登高辟邪。

今人有从气象学角度解释者称: 农历九月初, 正当阳历十月小阳春, 天气回暖之期, 而重阳将至时节,往往 “盲雨满城, 凉风四起, 亭皋落叶, 陇首飞云,人以是为立秋后第一寒信”。 秋热尚未退尽, 这番寒信双匆匆忽来, 稍不卫摄珍重, 极易染病, 辟邪之说,实际带有 “医疗卫生” 含义。 又, 茱萸有小毒, 可除虫, 登高时遍插茱萸, 在古代亦含防虫祛邪义。

至于延寿, 东晋葛洪 《西京杂记》 记有: 汉代宫人贾佩兰称, 九月九日, 佩茱萸, 食蓬饵,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另外, 九九, 谐音久久, 喻意长寿。 重阳所含延寿主题, 以此为源头, 长久流传, 从未中断。我国政府于 1989 年将农历九月九日, 定为老人节, 亦称尊老节, 可说其来有自。

重阳时节, 秋高气爽, 黄花绽放, 天若晴朗, 野外登高, 置身寥阔天地间, 不免令人心旷神怡, 逸兴遄飞。 千百年来, 文人雅士重阳登高, 往往有感, 不免留下风雅佳话, 在重阳这一金秋收获季节, 遂亦成为诗文的收获节日: 孟嘉龙山落帽、 陶渊明重阳咏菊、王勃滕王阁留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清照东篱把酒人比黄花瘦……一切故事, 尽成后人无不熟知的诗文典故, 它们无一不让重阳节越发酒味香醇,菊香扑鼻。

在历史积蕴深厚的长沙, 尤其近现代以来, 湖湘人文蔚起, 无数风雅有趣的佳话亦发生在重阳时节,我们身边的长沙。 这些重阳故事, 笛吹楚山, 其韵悠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