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有多么有名气(刀鱼最鲜鲥鱼最肥)
2007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靖江“中国江鲜菜之乡”称号。2010年,又授予靖江“中国河豚美食之乡”称号。
溯源而上,当第一批靖江先民来到沙洲,便已注定了他们与江鲜的难解难分。彼时他们离乡背井,行囊干瘪,腹中空空。站立在滔滔江水之中,四顾茫茫,捕鱼捞虾,正是救饥疗急的不二选择。涨潮前挖塘,退潮后拷水,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江一带的靖江人,仍在以这种古老的方式获取鲜虾。
当靖江渐渐成陆,当先民们渐渐安定下来,他们发现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冲积平原的土壤肥沃,母亲河中水产丰富,刀鱼、鲥鱼、河豚、鮰鱼、潮丁、沙塌皮……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上天仿佛把后厨遗落在此,并允许靖江人在自奉之余,招待八方宾朋,甚至作为地方特产,行销各地。
在一种又一种的江中精灵里,靖江人格外喜爱“刀鱼、鲥鱼、河豚”,把它们并称为长江三鲜。靖江人说,刀鱼最鲜,鲥鱼最肥,河豚最香。这种说法口口相传,既是靖江人口感、味觉的自然传承,又得之于靖江人烹制、调和的独有心得。
靖江有一则关于河豚的故事,特别耐人寻味。说的是穷人家过不下去,决心赴死。父母不忍先死,找了些河豚卵巢来烧煮,借口外出,让儿女先吃。儿女见这东西烧后奇香,不肯自己独享。于是烧了又冷,冷了又烧。父母回来后发现如此,横下心来全家一起赴死。不料大吃一顿,安然无恙!这个故事说明,一、天无绝人之路。二、河豚确实有毒。三、只要修治得法,河豚也可以成为无上佳肴,尽可放心享用。
从江鲜到美食,河豚是极端的例子,因为有人确实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靖江人把“鱼刺”叫做“鱼芒”,并专门创造了一个名词“菠菜籽芒”,说的是刀鱼腹前一排芒刺,状如菠菜籽,坚硬锋利,稍有不慎,误入喉中,进退不得,上下不能。获得这种经验,需要多少人大吃苦头?!靖江人做鲥鱼,不去鱼鳞。不增其腥,反见其美。这一方法,来自于民间的误打误撞,还是专业厨师的潜心钻研?概而言之,鲜脍出靖江,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制作靖江江鲜,渔民讲究材料,方法原始、简单,但也不乏独门秘笈。他们烧刀鱼,不用油煎,直接放水、油、姜、葱、料酒,烧沸后,将刀鱼放入煮熟,即可。这样烧煮出来的鱼皮不破,卖相好,口感嫩,味觉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比如螃蟹,酒楼食肆多用蒸法,靖江渔民则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应该水煮,但火候要恰到好处:时间短了不熟,时间长了蟹肉注水,影响口感。为了方便保存和携带,渔民们独出心裁,有的腌制,比如河豚鱼干,有的油炸,比如子鲚,都极耐咀嚼,且越嚼越香。
专业酒店制作江鲜,则体现技艺,方法考究,精细,妙在独具匠心。渔民们不喜清蒸,因为比较麻烦,酒店为体现原料特色,追求视觉效果,或者迎合顾客的特殊口味,则愿意精心腌渍,耐心蒸煮。厨师清蒸鲥鱼,会用一块网油包裹,这样蒸出来的鲥鱼,吸收了猪油的浓香,更加肥美。厨师们用十斤刀鱼,可制作二十多样菜式的刀鱼宴一席。桂花鱼饼、芙蓉鱼片、醋溜鱼块、椒盐鱼条、水晶圆子、香脆桂圆、文武刀鱼、炒刀鱼面、一品豆腐、双皮刀鱼、刀鱼丸子汤……精妙绝伦,不一而足。单说一味醋溜刀鱼,由一代名厨邢天锡独创,听起来普普通通,做法也似乎不难:刀鱼切段,腌制,入油锅煎炸两次后捞出,抽出鱼大骨。一旁做糖醋汁,烧开后放入刀鱼即可。但实际制作时,难在油温:油温过高,鱼骨酥脆,容易抽断;油温过低,刀鱼没有成型,鱼骨未动,鱼肉先散……专业厨师们制作河豚,花样也是百出。刑天锡有关门弟子陈士荣,能制作生炒河豚鱼片。如何处理河豚毒素,如何化解河豚毒素,不要说一般人,普通一点的厨师,断断不敢率尔捉刀。至于取长江毛蟹肉、黄,和以猪肉皮冻、老母鸡汤,做成鲜润醇美、人见人爱、享誉世界的汤包,那更是靖江历代专业厨师反复研习、不断改良的结果,不是“出没风波里”、整天忙于生计的渔民们所能考虑的了。
不管是乡野渔民,还是专业厨师,都会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做同样一道菜:长江杂鱼。沙塌皮、小白丝、鲹鱼、小鳊鱼、潮丁、昂公……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群英荟萃,江鲜开会。和灭绝的鲥鱼、天价的刀鱼、令人忐忑的河豚相比,这是靖江江鲜的集体照、草根版、嘉年华。一盘热气腾腾的长江杂鱼摆在面前,你立即就能感觉到扑面的江风,听到江水的涌动,看到靖江文化的五光十色。靖江人自豪地说:一条始鳑鮍(小河里一种极小的鱼),能烧十八碗鲜汤呢!
靖江向有老岸、沙上之分。沙上近水,老岸靠陆。内陆的人不能天天享用江鲜,但南北的“港”通着长江,东西的“河”通着港。因此港里的、河里的鱼们,也是长江之水滋润而成。老岸人说“长江三鲜”,也说“鳊白鲤鲫”,那是在给港里的、河里的鱼们排名呢。红烧鳊鱼。清蒸白丝。氽鲫鱼汤。做好了,也是难得的美味。老岸人并不气馁。何况,河里、港里,另有佳物。比如螺,比如蚌,比如蚬子。夏令的蚬子汤:伴以丝瓜、韭菜、切成条块的锅塌,鲜美可口,既可主食,又可消闲,神仙般快活。冬天的河蚌青菜:荤素搭配,水陆兼有,滋味互补,极为下饭。再说那炒螺丝:不顾油污,以手取之。挤眉弄眼,用力嘬出的,不过些微清鲜之物。但乐此不疲,此中佳处,岂足为外人道哉?!
独家原创,欢迎分享,拒绝抄袭。联系我们:3240245767@qq.com。关注“靖江日记”,请搜索公众号“jjriji”或者“靖江日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