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1)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2019年3月21日,太阳达到黄经0度(春分点),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好是春季90日的一半,故称为"春分",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气之一。

三候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

"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2)

说的是春分后,燕子即玄鸟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伴有闪电。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3)

花信

《荆楚岁时说》:"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这三种花都会守时而开。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4)

今年的春分除了可以赏花,还有“超级月亮”作伴。继今年1月21日和2月19日之后,今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超级月亮”将于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五)现身天宇。天文专家提醒说,当日傍晚,一轮珠圆玉润、饱满丰盈的大圆月亮就会从东方天边缓缓升起,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均可欣赏到“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美丽画面。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5)

根据天文精确推算,20日3时48分月球过近地点,此时月亮的视直径最大;21日9时43分为“望”,此时月亮呈现“最圆”。

1 气候特征

在气候上,春分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

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6)

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

2 节气农事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时节冻土层已完全融化,土地湿润,气温上升,是各种春种作物播种、种植的大忙季节。《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此时也是移花接木、植树造林的最好季节,但要预防“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危害。

春季在天气回暖的经常会有冷空气的侵入,特别是在江南和沿长江一带,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从而出现春季连阴雨,使得气温明显降低,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倒春寒"

在“春雨贵如油的”北方地区,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时节重要的农事活动,民间有谚语说“春分地漏如筛”,说的其实是地表温度不断升高,地面水分随着大风被刮走了。这些地方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加强抗御春旱和冻害的准备。

3 民风习俗

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祭祖、立蛋、踏青、放风筝、吃野菜等。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7)

祭日祭祖 敬畏先人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除了祭日,祭祖也是春分重要的习俗之一,也叫春祭

春分到 蛋儿俏

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早在4000年前 ,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可以很容易把鸡蛋立起来。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8)

吃野菜

民谚说,“吃了荠菜,百蔬不鲜”。所以在人们的心中,仿佛只有挖了荠菜、吃了荠菜,春天才真的到来。

4 养生事项

春分节气前后,天气转暖,很多人时常会感到困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困。

天气暖洋洋,人也变得懒洋洋。春困就像传染病,让大家忍不住哈欠连天。其实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冬天,人体为了防止热量散发,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维持机体的生理恒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信息增多,人的大脑比较清醒。而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于是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9)

缓解春困仅靠多睡是不行的,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困。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同时,定量用餐,均衡饮食也有帮助哦~可多食富含维生素B族食物,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菠菜、奶酪等。

24节气关于春分的一句话(24节气今日春分)(10)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Shirle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