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的红色角色(港影郭富城的拒接)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郭富城拒接剧本很出名。

而他的拒接,并不是始于新世纪连庄金马影帝之后。

早在九十年代,他就表现出了这个倾向。

这或许有点令人意外。

毕竟在大众印象里,他只是九十年代的歌坛天王。

哪来的底气在影坛随心挑拣?

郭富城的红色角色(港影郭富城的拒接)(1)

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

就娱乐业而言,歌手的收入渠道其实要远多于演员。

唱片、演唱会和写真周边销量,都有分成。

广告代言费更是可观。

郭富城在1990年的首张唱片《对你爱不完》,台湾第一阶段认证销量就达25万张,最终认证销量破50万张,而全亚洲则超过百万销量,次年《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和《到底有谁能够告诉我》,销量比第一张更高。

另外他连续七年称霸印刷品销量排行榜,凡出写真集,包括《偷偷看着你》《相约在冬季》《郭富城爱您》《千面银狐》《瑞士写真》,皆创下单本销量破百万册的销量纪录,而写真集的利润有时候还更胜唱片,在1994年就有媒体报道,郭富城累积抽取的版税,可以抵其三部电影的片酬。

他的演唱会则因为观赏性非常高,所以在香港的上座率也一直非常可观,圈内更有很多大牌经常捧场,比如周润发夫妇和梁家辉夫妇就是常客。

广告则更无须多提,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品牌代言在手,或是娱乐圈的唯一。

而自从1993年自组工作室并转投华纳唱片之后。

他的电影作品量开始锐减。

郭富城的红色角色(港影郭富城的拒接)(2)

1995年接拍梁柏坚处女作《浪漫风暴》。

郭富城在其后接受记者访谈,就谈及当年公司帮他接了一堆商业娱乐片,但都不是自己想要拍的类型。

其中就包括《逃学英雄传》、《童党之街头霸王》、《龙神太子》、《笑侠楚留香》和《千面天王》等多部影片,几乎都是典型的商业娱乐电影,而合作杜琪峰的《赤脚小子》或就是唯一的例外,他也非常感念杜琪峰的点拨与指教。

这里的“公司”应该是指的华星唱片公司,合约时间从1991年到1993年,而在1992年和1993年这两年时间里,他总计上映了11部电影,为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之最。

这其实说明,他从一开始就对电影的认知和自己的追求非常清醒。

而用翁子光的话来说,香港电影缺乏文化,所谓“癫狂、过火”只是一种粉饰。

这个观点与郭富城的选择颇有些不谋而合的意味。

热衷于小众文艺而疏离商业娱乐电影。

郭富城的红色角色(港影郭富城的拒接)(3)

回头来看,九十年代本身就是商业娱乐电影全面占领市场的年代。

双周一成的霸榜年冠、破纪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周星驰的喜剧、成龙的时装动作和周润发的商业动作电影,小众文艺类型上榜机会极少。

而郭富城从自主接片开始,在香港电影最后的“疯狂”年代里,只接了四部电影,其中只有一部是商业娱乐电影,即那部赢了“双周一成”的《风云之雄霸天下》。

另外三部是《仙乐飘飘》、《浪漫风暴》和《安娜玛德莲娜》,其中《浪漫风暴》票房过千万。

在这期间,他拒绝了大导演徐克。

于2000年上映、谢霆锋主演的这部《顺流逆流》,本身是徐克为郭富城量身定制的电影。

但因为电影开拍时间一再延后,而徐克曾因影片发行问题与嘉禾有过节而对簿公堂,后来郭富城与嘉禾的合约生效,迫于嘉禾的压力,一直期待与徐克合作的郭富城只得辞演。

这个辞演是被动式的。

而随着戏路的转变与种种缘由,二人始终缘悭一面。

郭富城的红色角色(港影郭富城的拒接)(4)

2009年,陈可辛的《十月围城》大爆,内地票房破两亿,香港票房1662万,横扫次年金像奖。

而这部戏甄子丹的角色,陈可辛原计划邀请郭富城出演,但被郭富城拒绝。

个人同期电影是与《十月围城》同年度上映的《风云2》和《杀人犯》。

但这并不是郭富城“唯一”一次拒绝陈可辛。

在2013年,陈可辛在香港设下《中国合伙人》好友特别场,郭富城到场力撑,他表示因为最近拍的戏比较多,曾两次推了陈可辛的剧本,但很期待第三次能合作。

而如果从时间线上逆推。

此前能算“近期”的陈可辛导演作品,只有2005年的《如果·爱》、2007年的《投名状》与2011年的《武侠》,其他监制作品范围就更大一些,但大都不符合郭富城的接片风格。

具体是什么电影,就不得而知。

当然,陈可辛的电影一向以品质著称,郭富城的拒绝与品质无关。

也与前文讲到的徐克一样,属于不得已的错过。

郭富城的红色角色(港影郭富城的拒接)(5)

2014年,魔幻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上映。

郭富城在一个关于该部电影的访谈中提到,自己在2013年推掉了不少剧本。

又表示,表演是一种创作,要将个人的特质放进角色里。

这种认知非常靠谱,也是很多演员缺失的一环。

而此外还透露了一个意外的讯息,甄子丹有好几部电影都对他发出过邀约,但因为档期问题二人错过了合作,有提到《导火线》这部电影。

如果回头从他连庄金马影帝奖的《父子》时期开始,将作品进行一个梳理,就或有所获。

八年时间里,他拍了十五部电影,其中只有六部属于商业类型,还包括《全球热恋》和《越来越好之村晚》这两部群戏闹剧。

也就是说,小众文艺电影是他接拍的主流电影类型。

包括有悬疑的《C 侦探》、《B 侦探》和《同谋》,历史文艺题材的《白银帝国》,犯罪悬疑类的《杀人犯》,社会人文类的《最爱》,励志传记类的《百年浮城》,以及两部检控题材的《全民目击》和《圣诞玫瑰》。

而接拍的商业片,则要么是创新尝试比如《全城戒备》,要么是深度商业电影比如《寒战》,要么是超大制作的奇幻故事,比如《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总之,他的路线可用四个字概括,求新求变。

郭富城的红色角色(港影郭富城的拒接)(6)

很多人讲过,郭富城演不了喜剧。

如果从他的历史片单来看,可以这么认为,但应该加上一个定语,无厘头。

而其实很多人将无厘头与喜剧的概念混用了。

无厘头只是喜剧的一个分支。

同时它又几乎可以与“恶搞”这个词通用。

当然,绝大多数香港演员是适应的,比如最典型的是《东成西就》。

这部电影推崇的人不少,但据实而论,它的标签就是“恶搞”,而实在很难谈什么艺术价值。

如果讲喜剧意味,郭富城在2017年的电影《破局》和已经亮相戛纳电影节的《临时劫案》都是偏喜剧风格的,而这部《临时劫案》黑色幽默夹杂悲情的戏路,据说与尔冬升昔年那部《人民英雄》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可能会是郭富城表演层面的又一次突破。

所以就郭富城而言,很可能是本能抗拒“无厘头”类型的电影。

但对喜剧还是有追求的。

郭富城的红色角色(港影郭富城的拒接)(7)

他对电影的“拒接”并不止上述提及。

简而言之。

他抗拒的是“爆米花”式浅薄、速食的商业娱乐电影。

追寻的是深度和突破。

换来的,是以“电影品质”立身。

进而扛起香港电影大旗。

也无非一场。

态度决定结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