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斯底里词语有什么作用(外来的词形容米国)
在中国成语中,多数是具有历史来源,长期形成的词汇,外来词数量并不多见。而歇斯底里却是典型的一个外来词,来自英文“hysteria”的音译。
Hysteria在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被解释为“癔病”、“歇斯底里症”,还有个意思是“过度兴奋”。
歇斯底里被用来形容人情绪不受控制、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歇斯底里所指代的状态在弗洛伊德的著作《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 1895年出版)中得到充分说明,通过对一位病人各种特征观察和总结,他把歇斯底里概括为情绪与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
为啥一个英文词会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这还要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的普及为汉语言吸纳外来词创造了必要条件。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国力衰弱,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严峻的内部群体质疑,知识分子普遍向外学习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不仅科学技术词汇大量从西方和日本引入,文学及艺术也深受影响。音译英文直接在文章中使用成为一种时髦,比如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就曾有过著名的杂文《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所痛斥的对象就是林语堂所写的《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所谓费厄泼赖就是Fair Play的音译,可见这种做法多么常见和流行。
茅盾先生在《第一阶段的故事》里也有这样的表述,“一个思想健康的人,该不会这样歇斯底里的吧?”
随着语言中使用量增多,而该词意又无合适的其他中文成语可用,一个音译词居然巧妙的成了一个看上去地道的成语,也算一个意外。
类似的音译在词语中还有不少,比如普罗大众(proletariat),幽默(humor),瘪三(beggar say)、邋遢(litter)、派头(Pride)等等,颇为有趣。
一种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兼容并蓄和不断发展,这也是汉语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仍充满活力的主要原因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