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乱于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乱于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志,发现有和上述两种不同的感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为外界境遇的顺利而高兴,也不为个人遭际的坎坷而悲伤。他们自己在朝廷中身居高位,却为万民百姓忧虑;在山野中隐居远离都市,却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廷进身为官也忧患,退处山野也忧患。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吧!啊!没有这种品德高尚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间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这种超然的姿态能够让我们超越外物得失的捆绑,让我们超越自我命运遭际的束缚。因此,这种姿态,这种品质让我们能够拥有一颗自由自在的心。只有自由的心才能够趋向大道,才能够与仁爱、仁德的无私品质相契合,才能够超越小我的喜忧而感怀天下的喜忧。生而为人的意义将不再被困在狭隘的功利与物欲中,将不再被困在自爱自怜的情绪中。有了心胸的广大,才有天地的广大,因此就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这胸怀与天地大道的仁德、仁爱紧密相连,因而能够完成我之本性与天之本性的相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