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

现在的时局,让我想起曾经的三次世界大战,这就是世界大战雏形“七年战争”,还有随后的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三次战争有个规律,那就是作战最勇猛,贡献最多,伤亡最大的,却是失败者。

这之中最悲催的,无疑是七年战争中的普鲁士,还有那闻名遐迩的容克贵族和战神腓特烈大帝。

今日人们谈普鲁士和德国崛起,一定绕不开一个词,“容克贵族”。

但什么是容克!很多人或许不甚了解。

容克贵族中“容克”的意思是:没有骑士称号的贵族。

这群人,原本是条顿骑士团和神罗贵族掌控一切时,广泛分布于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乡村中的小贵族。

真要说的话,其实算政治斗争失意者。

虽然拥有土地。却处于被排挤的状态。

于是,土地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武器。

后来的他们,在不断生产、生活中积累财富,一个个都成了掌控农奴的大地主。

掌握了土地和农奴,就有了经济基础啊,有了经济基础,就会有政治地位。

一看这群人不可小觑,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列·威廉在1653年决定给予容克贵族特权。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

(腓特烈:威廉)

这特权很有意思。

那就是让容克贵族们,拥有完全支配农民的权利,用稳固他们经济地位和各种税赋优惠方式,换取容克贵族将自己的子弟送入军营,成为霍亨索伦王朝的利刃。

这就是容克贵族由来,一场基于经济和武力置换后的产物。

初开始的容克贵族,其实都不算啥好鸟,地主家庭出生的孩子,好勇斗狠一流,但眼界不高,行事做派也特粗犷、暴戾。

因此,早期的普鲁士军队中,引领改革的军官,并没有多少出生容克贵族的人。

那个时候的他们就是:乡巴佬!

这状况,直到腓特烈大帝的老爹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才有所转变。

转变的根源夜很有意思,因为服装。

腓特烈威廉一世统治时期,为了强化军人地位,在给予容克贵族特权同时,还制作了精美的军官团服饰,提高军人荣誉感。

军装成了流行服饰,穿着军装就成了社交界的宠儿,有了众多女孩的亲睐。

这要是穿着军装干混账事,多不应景啊?

于是,容克贵族的个人素质,因为军装社交,还有家族要求不断提高,或许德国的精美军装传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吧?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2)

(炫耀用的服饰)

一看容克贵族,从烂泥扶不上墙变成了精英人才,有了荣誉感,完成了封建军官团的建设。

腓特烈·威廉一世趁热打铁,开始给军官团灌输国家概念。

诸如,国家给你们特权,民众给你们优待,是为了让你们保家卫国啊之类的话,那是说得一溜溜的!

应景话说多了,就成了信仰,也成了誓言,自那以后的容克贵族,入伍前就多了个宣誓环节。

这宣誓很有讲究!

宣誓对象是君王,君王又是国家的化身,保家卫国就是保护君王让国家安全。

这成了维系容克战斗力的纽带,也让军队的道德基础,构筑在对君王忠诚这概念之上。

这一切,还有普鲁士王国的优厚待遇,换来了容克们的效忠和强大的战斗力。

这习惯,延续几百年,直到一战为止。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3)

(让希特勒折腰的兴登堡也是容克)

改革后的容克阶级,就成了普鲁士一个庞大的地主阶级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有两个特点。

第一:强烈的荣誉感,为了国家而战,是他们的使命。

第二,强烈的等级和阶层意识,除了维护君王代表的国家利益之外,他们对于自己阶级的利益也特别维护。

这也让后来统一德国的俾斯麦颇为头疼,更让德意志第一帝国有了双重经济属性。

农业是容克贵族地盘,工业是新兴资产阶级地盘,当然,也有不少开明的容克地主弄工商业。

这就是容克的成型和发展!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4)

(当兵就是职业)

这群人,在普鲁士享有最高的特权,唯一要做的就是打仗。

打仗成了职业,从军成了信仰,整日研究战争,也让他们战术素养超群,用独步天才的战术训练成了欧洲强军,有了不少军事上的创新。

比如:军需总监部制,就是总参谋部雏形。这个部门,用收集情报,分析战况的方式,让主帅在决策时,能尽快做出最正确且有用的决定。

这一切才是成就普鲁士军事国度的关键。

高训练度,高组织度,高服从度。

那么这一切诠释何在?

看容克们打的七年战争就懂了。

这是他们的成名战,也是奠定普鲁士国家精神的信仰之战。

发生于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英普联盟对战法、奥、俄同盟的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英国因为有海峡阻隔,并没有派多少兵力支援普鲁士,欧洲战场战况,就是普鲁士王国以1打3,直面欧陆三强和众多的仆从国。

当时的普鲁士,拥有20万训练有素的军队,战力特别强悍,但四面受敌的状态,依旧让腓特烈大帝处境难堪。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5)

(七年战争欧洲时局)

战争之初,为了能掌握主动,腓特烈决定先发制人,进攻萨克森公国和奥地利。

1756年8月28日,9.5万普鲁士军队突袭萨克森和布拉格,用时1个多月,就迫使萨克森投降,围困了布拉格。

初战告捷,并没有让腓特烈大帝失去冷静,因为他知道,最大的敌人还在路上。

果不其然,奥地利女王特蕾西亚在听闻普鲁士军突袭萨克森围困布拉格后,急忙去找名将道恩,请求他领军出征力挽狂澜。

当时的道恩还在军校培训军官,深知奥地利军跟普鲁士军差距的道恩,授命之后,虽然肩负使命,行军却慢吞吞的。

这慢吞吞的根源就是。

他兵力不足,需要沿途招揽残兵败将吸收民兵武装,壮大力量。

一路缓慢行军后,到了布拉格时,道恩麾下已经有了一支六万人的大军。

一看这庞大的军队,腓特烈大帝赶忙从围困布拉格的军队中抽调3.5万人赶往科林打阻击战。

这来势汹汹的对手,让道恩明白,硬碰硬打不赢,就将主力部署在以丘陵为主的科林地区,指望用丘陵抵消普军骑兵优势,并且在排兵布阵时,针对腓特烈喜欢用斜线战术的特点,强化了右翼防御,指望打普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部署果然见效,用精锐突袭奥军右翼的普鲁士军撞上了铁板。

一看侧翼受挫,腓特烈大帝也是个狠人。

不管不顾,命令普军精锐正面强攻,可科林地区崎岖的丘陵,让普军遭遇各种打冷枪,以至于阵型脱节。

道恩看见普军吃瘪,当机立断利用兵力优势,组织人马进攻普军防御空虚的左翼!

手头兵马不多的腓特烈大帝没有预备队可用,只能硬顶。

眼见陷入颓势,腓特烈大帝明白战况不利,却依旧不放弃,反而鼓舞普军突击,普鲁士骑兵顶着刺刀冲上了制高点:克杰佐丘陵。

可是眼见后方无边无际的奥军,这群普鲁士骑兵一看,立马撤退了。道恩眼见普鲁士骑兵撤退,害怕有埋伏也没有追击。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6)

(道恩元帅)

这场战争让出道以来就没败过的腓特烈,遭遇了第一次失败。

精锐骑兵的损失,更让腓特烈心痛。

眼见无法攻克布拉格,腓特烈痛下决心放弃布拉格撤回普鲁士。

这撤退,宣告普鲁士速战速决雄心受挫。

一看腓特烈撤退,欣喜的特蕾西亚女王马上走马换将,让道恩成了前敌指挥,集结奥军到布拉格准备接下来的战争。

就在普军撤退的同时,法国人也攻克了英国在欧洲大陆唯一的堡垒汉诺威。

失去桥头堡的英国人,失去了派遣陆军增援普鲁士的可能。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7)

(汉诺威丢失)

普鲁士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随后坏消息依旧不断,11万奥军,10万俄军,1.6万瑞典军,纷纷入侵普鲁士,西线还有攻克汉诺威后步步逼近的法国人。

这属于典型的四路合围啊!

这状况让腓特烈明白,以攻代守不行了,只能率领精锐奔赴西线,进攻威胁最大的法国。谁曾想,这法国人特别精明,按兵不动的他们以拖待变,用缓兵之计让普鲁士后方出了大问题。

1757年10月16日,奥地利军队居然占据了柏林。

后方首都陷落,让腓特烈难以置信。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攻克柏林的居然是3000奥地利骑兵。

这状况,无疑是奥地利人乱中取胜啊。

原来奥军借助俄军的胜利,偷袭了柏林!

无暇惩罚犯下大错的下属,那一刻的腓特烈大帝明白,身处法、奥、俄三军包围的普军,如何自救才是关键。

就在这时,一个好消息让腓特烈高兴了。

俄军在关键时刻居然后撤了,至于柏林城,没了俄军协助,奥地利军那3000骑兵也知趣地撤退了。

一看无需回援,腓特烈明白,自己只要集中精力打败法国和奥地利人就够了。

至于俄军8万人,为何在兵临城下时撤退,跟统帅小阿普拉克辛本人,还有军队的困境有关。

首先:小阿普拉克辛是沙皇俄国中亲普鲁士派别的代表,这是有意放水。

其次:俄军劳师远征,离后方太远了,加上冬季来临,后勤压力大无法维系。

最后:就算勉强进攻,面对腓特烈大帝,俄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如撤回再战。

这是俄军撤军的因果,但最大原因应该是小阿普拉克辛的私心,因为他事后被革职查办,悲催地死在了监狱里面。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8)

俄军的威胁消除了之后!

腓特烈立马驰援萨克森,在罗斯巴赫战役中以69死430伤的代价,让法奥联军死伤4500人,俘虏5000人获得辉煌大胜。大胜后,腓特烈又顶风冒雪前往奥得河畔与奥地利一决雌雄。

一看腓特烈气势汹汹而来,深谙普军强悍的道恩,建议避战,用不断游走牵扯方式,拖延时间,拖垮对手。

可这建议,却被洛林亲王给否了。虽然道恩是前敌总指挥,但洛林亲王是皇亲国戚啊,真一点面子不给,也不行。

无奈的道恩,只能选择在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正面迎战普军。

此战道恩也准备成分,部署奥地利军队依托村庄和教堂,埋伏在洛伊滕地区。

这星罗棋布的村庄和教堂,虽然抵消了普鲁士军队的机动性优势,但分布太散的奥地利军队,也失去了协同作战的可能。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9)

在这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腓特烈发表了这辈子最精彩的演讲。

布雷斯劳失守了,我们的粮草弹药完了,西里西亚也大部分沦陷了。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无限信任你们和你们的素质,而你们作为祖国的勇士和儿子,多次显示过这种素质,这尴尬处境将使我难以应付。

我要冲破战争艺术的束缚,哪里发现敌军,就在哪里进攻。问题不在于敌军的数量,或是他们占据了有利位置,我们依靠勇气,依靠缜密的计划就能成功。我必须铤而走险,否则,一切都会付之东流。

精彩演讲后普军明白了,要么敌人被打败,要么自己将战死。这是普鲁士版的破釜沉舟,也让他们嗷嗷叫起来。

然后就是普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分散守护在据点的奥地利军队,在这轮雷霆扫穴后,纷纷进了战俘营。

战而胜之的腓特烈,依旧没有放松自己的神经,因为他还是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

英国人是收复了汉诺威,但是他们的陆军主力在跟法国争夺北美和印度,除了能给钱,啥帮助也提供不了。

俄国人还在冬眠,等冬天过去了,他们就会重新进攻。

奥地利人虽然大败,但让道恩掣肘的傻子洛林亲王离开了前线,意味着道恩将成为主将,继续修房子,弄蚕食战略,不断进攻普军补给线。

时局并没有好转,如何破局?

腓特烈大帝的回答是: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一口气干翻俄国人,解除他们对于东普鲁士的围攻。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0)

(进攻)

先东后西,成了腓特烈大帝的选择,也因此出现了一场大会战:曹恩道夫会战。

自信普军训练有素的腓特烈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灰色牲口组成的俄军。

可战争开始后,看着喝过伏特加,一轮轮冲锋的俄军。腓特烈大帝头疼了。

随后说出了一句名言:要击溃一支俄国军队,唯一的办法是将他们全部杀死。

这话一语成谶,在付出1.1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后,腓特烈终于将俄国人赶出了东普鲁士!

虽然战胜了俄国,但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东方防线牵扯的军队,让普军兵源紧张。

一看这状况,寻思占便宜的人就来了。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1)

(悲催的腓特烈)

这就是聪明的奥地利人道恩。

奥地利开始进攻了。

腓特烈一见,明智的选择避战,同时让自己的弟弟亨利亲王退守萨克森跟自己汇合,集中力量图谋反击。

腓特烈的算盘是,只要拖过一个月等到了冬季来临,一个后勤问题就足够让奥军八万人喝一壶了。

谁曾想,这次精明的道恩选择了冒险!

他居然放弃辎重和火炮,带领奥军兵分四路轻兵夜袭普鲁士军霍克齐的宿营地。

突如其来的进攻打蒙了普鲁士人,也让大营陷入混乱。一看这状况,腓特烈选择占据战场制高点霍克齐高地。

然后以自己为中心,带领五千普军拼死断后,又用骑兵迂回方式忽悠道恩。

这一系列谋划后,普军幸运的保住了辎重和火炮。只是大营数万将士的损失,让本就兵力不足的普军也吃不消了。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2)

(普鲁士军队)

这场惨败,让腓特烈大帝一度万念俱灰,甚至寻思自杀。

幸好隆冬积雪中的他没有自杀,而希望也随冬天过去,在夏天降临了普鲁士。

1759年8月,英国远征军来了,重返汉诺威的英军让普军压力缓解!

与此同时,深受腓特烈倚重的不伦瑞克·斐迪南也带领普军在英军帮助下,在明登战役中击败了法军主力。

大胜法军,还有英国远征军的出现,让西线普军有了回援腓特烈的可能。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3)

1.2万普军奔赴柏林,挽救帝王,而那时的腓特烈处境也特别不好!

坚守柏林的他,先是在7月遭遇俄军进攻惨败帕尔齐希,后方道恩率领的奥地利军队也在步步北上,准备跟俄军汇合。

无险可守的柏林,有沦陷的危险。

唯一办法就是,在奥军赶来前击败俄军。

决战,在库涅斯多夫开始了。

俄军在等待奥地利援军,普军也有希望,那就是1.2万从西线回援的精锐。

双方拼的是速度,也是毅力,更是勇气!

1.2万普军在8月12日抵达战场同时,奥军1.8万先锋骑兵也在前线跟俄军会师了。

一看这状况,普军不顾疲惫,顶着地形和兵力的双重劣势发起了一轮轮进攻。这进攻惨烈到每一次冲锋,都需要腓特烈鼓舞同一批军队。

反观对面,则是俄奥联军源源不断的预备队投入战场。

杀疯了的腓特烈大帝,在战场上不断阻止普军后撤,亲自冲锋了三次,战死了三匹坐骑,自己幸运的因为子弹击中胸口的小金盒子保住了一命。

可这幸运并没有让他开心!

他对于自己不能战死耿耿于怀,大喊说:为什么没有一颗子弹射中我呢?

这疯狂的国王让身边的护卫惊呆了。

他们纷纷说,陛下撤离战场,到后方吧?

腓特烈听完请求,用恳切的话语说:孩子们,现在,请不要离开你们的国王。

虽然他不能奋战,但他依旧在战场上,这就是士兵国王的战争,决不下火线!

可是俄国人的哥萨克也不是容易对付的。

在哥萨克骑兵一轮突击后,腓特烈还是在众人裹挟下,撤退到了安全的地方。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4)

(普军)

绝望就是那一刻腓特烈的心情。

一到安全的地方,腓特烈立马写信给自己的弟弟亨利亲王说:我所统率的4.8万部队,现在仅剩下三千不到,而我也不再是军队的统帅了,经历这次重大劫难之后,我再也不愿苟活下去。

不愿苟活的他,将军事指挥权交给自己弟弟亨利亲王。

卸去沉重负担后,就在战场上呼呼大睡,等睡醒时,睁开眼的腓特烈突兀的发现,自己的三千残军,居然多了两万人。

这两万人,就是曾经的逃兵。他们眼见国王奋战,失去的勇气也回来了。

这发现让腓特烈一扫颓废,转而将所有兵力3.2万人聚集在一起,死守柏林。

这悲壮状态,就是普军处境。

那么刚刚在库涅斯多夫战役中大获全胜的俄奥联军处境就好吗?

俄军长途奔袭,缺乏粮秣。

奥地利骑兵长途奔袭,抛弃了所有辎重。

这两只军队都出了后勤问题, 也让他们在前线因为后勤分配问题,弄的特别不愉快,就差决裂了。

这状况,腓特烈不清楚,但他们后续的行动,去给了腓特烈机会。

一场补给品争夺后,俄奥联军分道扬镳。

俄军后撤到奥得河一线窝冬,奥军也撤到西里西亚和萨克森一线窝冬。

1759年的冬天,挽救了普鲁士。

可是普鲁士处境依旧艰难,前线长期的对峙,让双方冻伤、冻死严重,但普鲁士士兵更少啊!

更让腓特烈难受的是,全国动员的他虽然组织了不少新兵,但这群新兵的战斗力却不足以替代老兵。

1760年夏天,普鲁士驻扎在西里西亚的1.2万大军被奥军击败。

随后俄奥联军又一次攻陷了柏林。

这状况让腓特烈懊恼的说:如果我还有五万老兵,我将无所畏惧。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5)

(战乱时代)

失去了首都,英国援军也来不了,让腓特烈只能继续坚持。

重整旗鼓夺回柏林后,腓特烈在1760年10月,又组建了一支4.8万人的大军,重返萨克森。准备驱逐占据奥得河以西托尔高城的奥地利军队。

这场战役,腓特烈虽然获得了胜利,可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两万普军战死沙场,腓特烈本人也差点送命。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打疲了的腓特烈,也没了继续战斗的心思,但是他厄运依旧。

1761年,英王乔治二世去世,继承人乔治三世对争霸欧洲没啥兴趣,下令英国退出战争,英国退出了,普鲁士真成了孤家寡人。

不久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协定,达成了对付共同敌人的态度,这意味着西班牙也要参战了。

战斗打到这时候,欧洲所有国家都在要求普鲁士让步,就连普鲁士国内,也有不少人主张和谈。

孤独的腓特烈成了欧洲之敌,他自己都认为:除非出现奇迹,要不自己就要完。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6)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谁曾想,这奇迹居然真出现了!

1762年1月5日,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去世,继承人是彼得三世。

这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狂热粉丝,一看自己的祖国居然在跟偶像战斗,上任后就下令将所有普鲁士俘虏还有缴获的物资全部还给了普鲁士。

2月23日,沙皇俄国和普鲁士停战,反普同盟失去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一看这状况瑞典也急了,在5月22日跟普鲁士媾和。

同年五月,十万土耳其军队进攻匈牙利,一看这状况普鲁士派兵出战,这次沙俄也出战了,身份居然是普鲁士的盟友。

更让腓特烈惊讶的是,自己的粉丝彼得三世居然穿着普鲁士军装,跟腓特烈说:国王,我的主人。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7)

(彼得三世)

这话,让腓特烈欣喜,也让历代沙皇估计要气的从坟墓爬出来。

但,那个时候得了便宜的腓特烈当然要买乖啊,跟彼得三世处的很好,看着他进攻丹麦,看着他收复荷尔斯地因,也让沙皇俄国成了替代普鲁士的靶子。

一看俄国人在前面当地雷,腓特烈明智的带领军队,转而进攻奥地利军队,指望彻底击败道恩,解决最大的敌人。

谁曾想,这图谋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6月28日,胡作非为的彼得三世遭遇了自己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的政变,一下子从沙皇变成了阶下囚。

这变故让俄国翻脸,懵逼的腓特烈大帝,又一次遇见了熟悉的敌人,俄奥联军。

但睿智的腓特烈依旧用外交手腕,拖延了俄军三天,利用这三天时间差,在博克施道夫战役击败道恩,打的道恩无奈撤退。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来了,可看见隔壁撤退的奥地利军队,俄军实在没有进攻腓特烈的勇气。

这状况,让刚刚上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明白,该停止了,自己国内还有无数麻烦要处理。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8)

(叶皇)

于是,迟到很久的和谈来了。

一场七年战争,打的整个欧洲疲态尽显,尤其是普鲁士,超过14岁的孩子都成了军人,农田无人耕耘,商业停滞,整个国家都打破产了。

奥地利处境也不好,国债高达一亿古尔登,法国更是宣布破产,不得不召开三级会议找钱,就连刚参战的西班牙,也在接连被英军击败后,丢了古巴和菲律宾。

这一轮战争打完,唯一赢家居然是英国。

他们在北美和亚洲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在欧洲用金钱援助让普鲁士成了筹码耗死奥地利、法国、沙俄,这仗打的糟心啊!

欧洲大陆都在糟心时,英国人出现了!

1762年9月5日,英国首相布特勋爵约翰·斯图尔特派遣使者去巴黎会见法国陆军大臣舒瓦瑟尔公爵,说了自己的要求。

只要法国同意割让加拿大,英国就愿意用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岛这两个印度洋贸易中心,还有菲律宾和古巴作为交换。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19)

(战后英国人吃饱了)

这是让法国人,用庞大的加拿大交换几个贸易据点和小殖民地。

深陷经济危机的法国不愿意在打仗,不得不同意交易,并在11月5日跟英国、葡萄牙、西班牙一起签署了《枫丹白露条约》,重新划分了殖民地。

四国和解,意味着欧洲大陆迎来和平,唯一还在交战的只有奥地利和普鲁士。

一看这状况,失去盟友的奥地利怕了,在1763年2月,选择跟普鲁士签署合约。

合约过后,德意志诸邦恢复了战前的状况,也就是说,这两个德意志邦国啥好处没捞着,打了七年生死之战,奥地利唯一的收获就是,有了神罗皇帝的头衔。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20)

(和平)

这场日后被丘吉尔称为“真正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留给普鲁士的只有一片焦土和英国的狂笑。

这焦土上,有18万普军战死沙场,有50万平民死于非命,他自己也从战前威风八面的战神,变成一个多病迟暮的老者。

普鲁士萧索背后,是深刻的外交教训。

当普鲁士选择跟英国同盟时起,就注定了被算计的命运。

这被算计,今日也有参考!

离岸国家的优势是什么?

根据自身需要,可以在战争中随时抽身,凭借优势海军借力海洋自守。

管你欧洲大陆打成啥,都跟我没关系。

好吧,这让我不由想起今日冲突啊。

乌克兰跟美国有啥关系?

北约前线的欧洲国家又跟美国有啥关系?

打成了废墟,美国才要笑死!

就如英国一样,谁让他们是父子咧?

若要说对普鲁士这场战争唯一幸运的是什么,那就是头铁的普鲁士创造了奇迹,收获了布吕歇尔,也让破产的普鲁士孕育了新希望。

这希望的种子中,多有战争幸存者们心中的那股气,正是这股气,成了后来打败拿破仑甚至横扫欧洲的关键,也是普鲁士持续强势的根源。

德国对法国历史交锋记录(以史为鉴德国血的教训)(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