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北宋名将(北宋最猛前锋一生经150场硬仗)

历史上真正的北宋名将(北宋最猛前锋一生经150场硬仗)(1)

荆嗣画像

01

汾河战役

大宋乾德元年七月,山西太原汾河,宋攻北汉。

北汉大将“杨无敌”杨业率一队骑兵扼守河上大桥。

宋军四下围将上来,杨业正在桥头观望,一枝狼牙箭呼啸着掠过他的耳边,把杨业的副将射下马来。

杨业大吃一惊,那支狼牙箭洞穿了副将身上厚厚的铠甲,直接给了他一个透心凉。

箭的力道如此之大,非同一般。

桥上的北汉军骚动起来。

一队宋骑风驰电掣般冲上桥来,为首一将,虬髯虎面,凶神恶煞一样,挥舞着大刀,一路砍将过来。

当真当者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汉军退潮般往后倒退,裹挟着杨业,狼狈败下桥去。

宋军乘胜猛攻,斩杀北汉军上千人,杨业的旗鼓铠甲各种辎重被宋军抢去很多。

杨业退进城里,依坚城死守。

那将军率着人马,直攻到南城门下,放火烧南门。

汉军万箭齐发,羽箭如雨般落在将军面前。

宋军这才暂时退下。

历史上真正的北宋名将(北宋最猛前锋一生经150场硬仗)(2)

乾德元年 形势图

杨业就是后世《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号称“无敌”。

当时还是北汉将军,后来才投降归宋。

一生百战沙场,胜多负少,是闻名全国的大将,居然被这宋将杀得败退连连。

这威风八面英勇善战的宋将,就是荆嗣。

其时属皇家近卫军“控鹤卒”。

荆嗣射死杨业副将,打退杨将军,直逼城下。

北汉军胆寒。

但杨业不是吃素的,乘着夜色,派出几千人马,前来劫营。

宋主将李继勋令荆嗣为首,率五百敢死队迎战。

荆嗣勇猛出击,一路击退敌军,砍下一批人头,回来请功。

这一战,荆嗣亲手砍下五十多个首级,当真非同凡响。

大宋建国后,平定南唐、蜀、南汉、吴越等多个割据势力,国家大一统的光明前程就要到来。

最后剩下的就是北汉刘继元。

北汉两次眼看着就要灭掉了,都是乞得辽国援军,打退宋军,依旧不降。

两次攻北汉,荆嗣均为前锋。

第二次时,冲锋在一线,脚上中两箭,面门中了手炮,打折两颗牙齿。

太宗皇帝亲自接见了荆嗣,提拔为都虞侯。

历史上真正的北宋名将(北宋最猛前锋一生经150场硬仗)(3)

02

蔚州之战

宋辽交战,荆嗣属于营、连级的中下级军官,冲锋陷阵,总战头在第一线。

身先士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地拼命。

就是宋同学所说的:一刀一枪,拼一个封妻荫子。

太平兴国四年(979)四月,宋军再次发起攻北汉之战。

这一次宋军准备充分,打援的打援,围城的围城,苦战多日,北汉军抵挡不住,辽军增援不到,终于投降。

接着就是面对强悍的契丹人。

自从五代晋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这块领土是中原政权心中永远的痛。

宋太祖、太宗一直以来,都以拿下燕云十六州为奋斗目标。

现在攻下北汉,正赶上辽国皇帝去世,新皇帝上台,年纪还小,太后秉政。

宋太宗要成为伟大的君王,能完成哥哥没完成的任务,那是多么了不起的功业!

雍熙三年(986),太宗决定发起北伐。

兵分三路,中路田重进,东路曹彬,西路潘美、杨业,要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荆嗣隶属中路田重进部,大军北伐,中原百姓都自发动起来,欢迎自己的队伍。

宋军士气正旺,开局很顺,北路军一路北上,进攻要塞飞狐口。

辽军守将纷纷投降。

接着飞狐边上蔚州守军也要投降之时,有消息传来,辽国大将耶律斜珍率援军来了。

荆嗣是啃硬骨头的,每回都在生死一线上厮杀。

蔚州投降,荆嗣奉田重进将军之令,带一批士兵进城,与投降方交谈。

但当时敌人内部意见还未统一,天亮时,居然派兵拦截前来接应的宋军大部队。

双方大战,荆嗣被困在城里。

他来回从城墙爬进爬出,把愿意投降的人带了出来。

田重进营中缺粮,荆嗣率一批人辗转运粮。

正好碰上辽国的大批援军杀到,铁骑滚滚,刀矛闪亮,大地在战马的蹄声中轰如雷鸣。

长官江谦吓得张口结舌,居然胡言乱语,大叫快跑。

荆嗣毫不犹豫地一刀砍了他,横刀立马,大声喝道:“谁跑谁死!”

军士们稳住阵角。

荆将军率军士们边战边走,五个军校战死四人,只剩下荆嗣一人,率军把粮草运回,退进营塞。

历史上真正的北宋名将(北宋最猛前锋一生经150场硬仗)(4)

雍熙北伐

04

血战飞狐

飞狐口位于太行山、燕山、桓山交汇处,地势险峻。

宽处一百多米,窄处只有二三米,仅过一人一骑。

是华北平原通往北方的重要隘口,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宋辽两军展开殊死战斗,谁也不愿意放弃这军事要地。

双方你来我往地拉锯战,打得是惨烈无比。

前边攻打飞狐口之战,田重进布阵于东面,与辽将大鹏翼缠斗,数十合不分胜负。

荆嗣奉命出攻西边,一路打上辽军固守的山崖,荆将军手斩一百多人,把敌军逼得纷纷跳崖。

辽军四处逃窜,荆嗣神威凛凛,大声喝道:“投降免死!”

声如雷鸣,辽兵胆裂,折掉箭羽,毁坏弓弦,投降了一千多人。

敌军固守土岭高地,副将黄明攻不下来,荆嗣说:“你退下,让我来。”

率军猛攻,荆嗣不但打下高地,还一路追奔逐北五十里,连克几个塞子,为打下飞狐立了大功。

大鹏翼被俘,宋大胜。

这回辽军反扑,先在蔚州击败宋军。

历史上真正的北宋名将(北宋最猛前锋一生经150场硬仗)(5)

耶律斜珍的精骑兵后面,是辽国实际掌权的萧太后亲自出马,辽军对飞狐口势在必得。

田重进布置人马,苦苦战斗。

双方犬牙交错的兵力,互相牵制,战斗进入焦灼阶段。

关键时刻,坏消息传来——东路军曹彬部在岐沟关被辽军名将耶律休哥打得大败,得胜的辽军增援杀来,战况立即反转,宋军岌岌可危。

辽军乘夜色包围了直谷、石门的宋军,田重进非常担忧,唤来荆嗣:“你带五百人去把他们接应出来,怎么样?”

荆嗣说:“敌人有二万多人,援兵太少,怕不容易。”

并建议道:“谭延美将军部二千多人就在附近,我可以抄近路找到他,请他一起出兵解围。”

半夜,荆嗣单人独马,飞驰到谭延美寨子,报告战况。

谭将军锁着眉头道:“敌军势大,怎么解围?”

荆嗣讲出自己的想法:次日请谭延美部进至平原,大张旗帜,列队擂鼓,让辽军以为援军众多。

荆嗣率本部五百人进攻,借着谭军的“势”,一定可以突围。一切按这计划进行。

第二天连打了五六场仗,辽军退去,宋军突围成功。

但宋军大势已去,田重进部总算成建制撤回中原,没有大败。

增援飞狐的西路潘美杨业军却受重挫,大将杨业战死。

雍熙北伐,以宋军的完败结束。

辽军转而攻势,宋军守势。

历史上真正的北宋名将(北宋最猛前锋一生经150场硬仗)(6)

雍熙北伐 图解

04

唐河之战

辽军接着在君子馆再次击败宋军,宋军从心理上害怕辽军。

前线战况不妙,辽军咄咄逼人,大宋危机。

另一支保持完整队伍退回中原的是李继隆部。

经雍熙北伐,北宋开国的一代名将潘美、曹彬、田重进等退出第一线。

李继隆就是宋军第二棒军人中的佼佼者。

荆嗣归入李将军麾下。

宋军在前线剩下桥头堡威虏军。

李继隆率军运送粮草到威虏军。

打击宋军的辎重运输部队是辽国名将耶律休哥的拿手戏。

率数万骑兵紧紧咬住李继隆部,双方斗智斗勇,李将军成功送达粮草,退兵到唐河附近,辽军追上来。

荆嗣跟随李将军一路从北平塞、鸾女祠、定州古城打过来。

埋伏在定州的宋军被辽军发现,耶律休哥立即发动对伏兵的攻击,荆嗣率军增援,连突破三道防线,成功和伏兵一起退到唐河,扼守河桥,背水布阵,与辽军厮杀。

将军们开会,宋太宗的命令是坚壁清野,不与辽军野战。

大将袁继忠说:“我们怎么能眼睁睁地看辽军践踏家园,却手握重兵闭门不出呢?”

李继隆慷慨激昂:“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什么责任我担着!”

于是宋军各部整顿出战,以“静塞军”为先锋,冲锋上阵。

静塞军是易州的义勇军,家乡就在面前,又得到李继隆的厚待,无不感动奋勇,有人不待披上铠甲就飞马冲上阵去。

宋军一起冲锋,荆嗣、袁继忠、李继隆各部前赴后继,一下子冲跨了辽军骑阵。

辽军大败,宋军一口气追杀到曹河,斩了上万辽兵,取得大胜。

这一战是宋军在屡败之后的一次“扳头”之战,被辽军压制的多年的士气为之大振。

此一役,荆嗣立下汗马功劳。

接着徐河之战,李继隆再次击败耶律休哥。

宋军的防线稳定下来。

......

05

荆嗣一生南征北战,参加一百五十多场战役,勇猛如熊虎,是宋军军中的特级战斗英雄。

他来自一个军人家庭,大爷爷是宋军猛将荆罕儒,在北汉战争中为国捐躯。

宋太祖痛惜震怒,斩了二十九个出工不出力的军官。

宋史的评价:荆嗣与杨延昭(杨六郎)都是名传辽军的宋军英雄。

只是《杨家将》历代传唱,名气更大,却不知杨老令公当年还曾经败在荆嗣手上呢。

简单的很,北宋战争整体被大辽碾压,荆嗣家族也一般般…...

所以后世无人知晓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