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宗教的信仰者(教宗究竟多有权势)

#创作挑战赛#

罗马天主教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不久前逝世了,享年95岁。病逝消息传出后,引起全球关注,全世界的天主教徒更是一片哀悼。

三大宗教的信仰者(教宗究竟多有权势)(1)

本笃十六世

说起本笃十六世,先前在2005年时才正式接任教宗一职,当时的他已高龄78岁了。而在任期间,由于教会派系内斗,以及神职人员屡屡爆发性侵丑闻,自外界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让本笃十六世最终于2013年宣布辞职,成为过去近600年来首位未完成终身职而提前辞职的教宗,最近一次类似案例要追溯回1415年。

在本笃十六世卸下教宗身份以后,梵蒂冈花园内的教会之母修道院被改建为他的居所。这也让梵蒂冈的城墙内,史无前例地同时存在两位教宗。

或许是为了避开世人尖锐的检讨声音,本笃十六世辞职以后迅速淡出公众视野。从近年流传出的少数照片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他的身体日渐虚弱。

而在2022年底,传出健康问题恶化以后,教庭的发言人也随即证实上述消息。而现任教宗方济各,也罕见公开呼吁全球教徒为本笃十六世祈祷,不过后者最终仍旧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与世长辞。

然而在本笃十六世生前,即使在任内面临教会内外各项丑闻,影响力下降的他在退位前的2012年,仍旧获得《富比士》杂志评选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的第五名,仅次于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人。

对于华人世界的朋友来说,我们似乎很难理解教宗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为何拥有足以号令全球13亿天主教徒的权利。而称为教宗,意味着掌握多大的权势与影响力。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教宗之于全世界的意义。

要了解教宗的权势从何而来,我们先得理清教宗代表了什么身份。以天主教世界以外的一般人视角,教宗通常有着双重角色,梵蒂冈的国家元首以及天主教世界的领袖。

事实上,教宗所统领的主权实体,虽然被视为一个国家,但他严格来说并不完全等同于梵蒂冈,这个部分我们稍后再来解释。这里我们先关注第一个问题:教宗在天主教里的崇高地位由何而来?

在天主教的信仰中,耶稣有十二门徒,而十二门徒之首名叫彼得,又被译作伯多禄。梵蒂冈的主要地标圣彼得大教堂,其实它的官方译名正是圣伯多禄大教堂。而教堂以及前方的圣伯多禄广场,正是以这位门徒命名。

耶稣离开世人以后,彼得便开始着手建立并带领教会致力于讲道传教。根据天主教的记载,在罗马帝国的皇帝尼禄当政期间,彼得不顾前者对基督教的压迫,仍执意前往罗马传教,最终被倒钉十字架殉道而死。此后上下相反的十字架,就被称作“圣伯多禄十字”。

教廷认定,彼得是整个罗马天主教会的十字创立者,并将他追认为第一任教宗。而此后的每一任教宗,都是圣彼得的继任者,包括现任教宗方济各在内,历年共有266任之多。因此教宗最原始的意义,就是为耶稣传道之人。

作为耶稣第一门徒圣彼得的继任者,天主教会自然会遵循历代教宗的话语。然而,随着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各帝国王朝兴起,在那个政教界限复杂的年代,身处封建制度下的人民与神职人员,他们服从的终极对象究竟该是君主还是教宗,这就引发了复杂的争议。

在罗马天主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力斗争中,出现了一个影响后世深远的理论,也就是所谓的“双剑论”。“双剑论”来自《圣经》中的一段记载,描述耶稣叫门徒去买两把剑的故事。后世的天主教神学家,就将这段记载中的两把剑,理解为世俗上的权利与精神上的权利。其中世俗权利由各国家统治者所有,精神权力则归于圣彼得与后来的历任教宗。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宗博义八世在1302年发表措辞强烈的《独一致圣》教宗诏书,主张天主教教会统一精神世界,永远高于世俗世界。这份诏书强调,人民必须皈依教会,才能获得永恒的救赎。同时,进一步重申教宗就是教会的至高领袖。

沿袭着这样的论点,到了近代的1870年,当时梵蒂冈正在举行第一届大公会议,时任教宗的庇护九世在大会上进一步确立所谓的“教宗无误论”,并将它列为天主教教义之一。“教宗无误论”指的并非教宗永远是对的,而是当教宗代表整体教会宣告有关信仰与道德的训令时,则他所说的话语均没有错误且不容置疑。

事实上,在此前的数百年间,这早已是天主教世界的主流观点,只是到此时才真正被列入教义。由此可见,在过去数百到上千年之间,天主教会不断在西方世界累积威权与控制力,一代又一代的教宗进一步在教会内部不断堆高自己的地位,最终教宗这个圣彼得的继任者、耶稣在世上的第一传教者,便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仅凭话语便可影响全球超过13亿信徒与无数教会机构的至高领袖。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教宗所统领的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层面上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许多朋友心中,这个“国家”普遍被与梵蒂冈画上等号。这个说法不算完全错误,但却有些不精确。要想彻底搞清楚哪里不同,我们得先了解圣座、教廷、梵蒂冈这三个名词各自所代表的意义。

在最精确的定义中,教宗主要统领的是圣座这个主权实体,圣座的原意指的是教宗对普世天主教会的管辖权,而行使这个管辖权的政府就是“罗马教廷”,中文通常直接称之为“教廷”。对华人世界的我们而言,圣座这个词相对少见。尽管它才是真正的主权实体,但由于看不见也摸不着,是一个虚无的概念,我们通常会以“教廷”这个行政体系来代称“圣座”。

圣座的概念有多特别呢,如果我们以国家四要素,人民、领土、政府与外交能力来检验,圣座空有政府的灵魂,却没有固定的领土与人民,也因此根本称不上一个国家。但在国际法上,圣座却被视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主权独立国家,他可以与其他国家建交,也可以加入国际组织,因此圣座拥有政府与外交能力这两项要素。

要想从灵魂状态升格为真正的国家,就必须要拥有领土与人民这两者组成的肉体,让它得以在国际社会上保持独立,并完整的行使主权,不至于受任何外国势力干预。在这样的前提下,圣座在过去千百年间,曾有着不同的“身体”,这片承载圣座权力的土地就被称为教宗国。

自公元8世纪建立以来,教宗国一直拥有意大利中部的大片土地,包含现今的意大利首都罗马。但在1860年以后,意大利受到民族主义思潮影响,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自此教宗国的土地不断受到“侵略”。首都罗马最终在1870年沦陷,教宗国名存实亡。

当时的教宗也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庇护九世,他当即退守到梵蒂冈城堡内,自称为“梵蒂冈之囚”,此后便不再踏出城堡范围一步,以表示对意大利强行并吞教宗国的抗议。圣座与意大利就此陷入对立状态。将近60年。

三大宗教的信仰者(教宗究竟多有权势)(2)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直到1929年,教宗庇护十一世的代表与意大利方面签订《拉特朗条约》,圣座承认罗马为意大利首都,而意大利也承认圣座对梵蒂冈城这块只有44公顷土地的主权。自此,梵蒂冈城国才真正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教宗国也在此刻正式灭亡。

当前圣座的所在地便是梵蒂冈这个城邦国家,因此人们也经常以梵蒂冈代称教廷与圣座。但看到这里相信朋友们也都能理解,梵蒂冈只是承载圣座的“年轻肉体”,历来各国真正的建交对象也都是圣座或教廷,而不是梵蒂冈。

总结来说,教宗真正的统治的是圣座这个拥有超过千年历史的主权实体,而不只是现今这个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的梵蒂冈小国。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教宗所统领的是一个名为圣座的灵魂国家,这个国家实际上拥有散落世界各地的13.6亿信徒。教廷所任命的各教区主教,就像是世界各地的州长与省长,层层管理着当地的天主教信徒。涉及的权利与金钱流动极其庞大复杂,管辖的方式又非常威权,甚至涉及一定程度的思想掌控。

作为这一切的最高领袖,教宗的权势便由此而来。只要天主教仍然存在,教宗就毋庸置疑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